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联合移动医疗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急诊科门诊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联合移动医疗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护理质量(采用Servqual评价量表)、行为目标达成情况[采用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NPGA)]及抢救效率。结果:除尊重患者领域外,观察组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响应性和移情性领域外,观察组Servqual评价量表各领域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用药时间、护理抢救时间及抢救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联合运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和移动医疗,能有效促进护士行为目标达成,提高抢救效率和护理质量,对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平行沟通模式在体检中心老年体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10月31日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20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选择2020年11月1日~2021年4月30日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2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组,实施个性化平行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体检相关指标、受检者体检依从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指标中主动服务、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和护理礼仪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等待时间和体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体检效率和体检可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检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受检者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对体检流程指导、体检项目宣传、秩序维持和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个性化平行沟通模式应用于体检中心老年体检者护理工作中,可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优化体检相关指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体检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事情-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选取同期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6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其中生存48例,死亡16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视频检查流程讲解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在硬式膀胱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6196例接受硬式膀胱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98例和干预组31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微视频检查流程讲解联合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499-5p和铁调素(Hepc)-20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该中心收治的AMI患者96例作为AMI组.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心绞痛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各96例作为心绞痛组和健康组.检测血清中的miR-499-5p、Hep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二级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收治的100例EGVB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查房、交班效果、沟通疗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17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1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三叶因子1(TFF1)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37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化疗前后25-OH-D3、TFF1表达水平的变化和不同疗效患者与对照组的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该院114例CABG术后LCOS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组,每组57例.B组接受传统交接班模式管理,A组接受SBAR沟通模式管理.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护理团队为主导预康复策略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护理团队为主导的预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护理团队为主导预康复策略可促进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康复,改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医院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206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设2016年度接收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给予常规的体检护理;设2017年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以来接收的106例体检者(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程度、护理质量及常见风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检可信度和体检效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检者的风险事故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护理可提高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节省体检时间,提高体检的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80例,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改进项目质量评价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级护理落实率、护理技术规范率、风险应对合格率和康复训练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态度、专业能力、综合服务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AE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CICARE沟通模式,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包括记忆能力(memory quotient,MQ)、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和脑部受损程度(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Q和IQ评分较前增加(均P<0.01),DQ降低(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增加(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均提升(均P<0.01)。结论:对有认知功能损伤的AE患者提供CICARE沟通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消化内科实习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法,观察组给予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质量、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评价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护理评估、身体检查、操作技能、健康教育、临床判断、组织效能及人文关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能力总分、动手实践、综合能力及团队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消化内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15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6月1日~12月1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15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采血等待时间和临时添加物品耗时、采血情况、纠纷发生情况、血液采集样本相关情况、采血配合度、采血不良反应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等待时间、临时添加物品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溶血率、凝血率、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抽血失败率、血液样本不合格率、提前抽血标本、试管错误、登记错误、样本遗失、漏抽血标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血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反应中皮下淤血、局部血肿、明显疼痛、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穿刺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室内环境、排队等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能有效缩短患儿等待及临时增加物品耗时,同时降低采血及血液样本不合格事件发生率,降低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儿采血配合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提升体检中心妇科检查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4-9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中心行妇科体检的392例女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其体检日期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检者对妇科体检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全程护理可不断深化妇科护理服务内涵,为女性体检者提供更温馨、更舒适的持续性人性化护理,有效提升体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ICU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结构性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包括人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蛋白(PA)、血红蛋白(HGB)、转铁蛋白(TRF)]、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LB、TP、PA、HGB、TR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HAMA、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沟通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ICU脑卒中患者实施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调节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程序化和谐干预应用于医院体检者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我院接待的体检者90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7-12月我院接待的体检者9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程序化和谐干预.比较2组护理质量、体检等待时间、体检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情绪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