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8省(自治区、直辖市)6~11岁儿童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血压升高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0年9至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我国8省为抽样框,抽取18920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血压值以Korotkoff音开始(K1)出现时为收缩压,Korotkoff音消失(K5)为舒张压。血压升高定义为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等于同年龄、同性别和身高者血压的第95百分位数。通过父母自填问卷获得儿童出生体重和高血压家族史等信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低、正常和高出生体重三组儿童身体测量指标和血压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出生体重、目前体重指数对儿童期血压升高的影响。结果6~8岁和9~11岁组男童可见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随出生体重分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仅6—8岁组男童的腰围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其余各指标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岁和9~11岁组女童可见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和舒张压水平随m生体重分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在调整年龄、高血压患病家族史后,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相比,高出生体重男童和女童发生儿童期血压升高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23(1.06—1.43)和0.89(0.71~1.10);增加调整儿童当前体重指数后,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相比,高出生体重男童和女童发生儿童期血压升高的OR值分别为1.06(0.90~1.24)和0.73(0.58~0.91)。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儿童相比,发生儿童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无统计学意义。6—11岁男童和女童当前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16和1.20倍。结论6-11岁儿童血压升高与其当前体重指数密切相关,而与出生体重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闵行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2~6岁儿童,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SBP、DBP和心率,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血压评价参照1997年“日本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参考值”,以SBP或DBP≥其性别、年龄相对应的P95诊断为高血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患高血压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4 642名学龄前儿童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 458例(53%);低出生体重儿占3.2 %(148/4 642),巨大儿占5.4%(251/4 642)。男童S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童(P分别为<0.001和0.002)。低出生体重儿SBP、DBP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92和0.398);巨大儿DBP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发生儿童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而心率高于平均水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OR= 2.55,95%CI=1.96~3.31。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中,男童SBP高于女童。未发现低出生体重、巨大儿与儿童期患高血压有统计学关联;心率、体重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海口市金盘区7~13岁学龄期儿童的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腰围身高比( WHtR)、体表面积( BSA)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海口市金盘区2所小学中1018名7~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测量,计算每位儿童的BMI、WHtR和BSA,并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龄期儿童收缩压、舒张压与BMI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和0.454(P<0.01),与 WHtR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94和0.310(P<0.01),与BSA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03和0.520(P<0.01),即学龄期儿童收缩压、舒张压均与BMI、WHtR、BSA呈正相关关系。且不论男女,高血压人群的WHtR和BSA均大于非高血压人群( P<0.01)。结论海口市金盘区7~13岁学龄期儿童的血压与BMI、WHtR、BS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本文就目前儿童常用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作一介  相似文献   

5.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 2 5~ 34和 45~ 54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从 3 %升高至 2 0 % ,男性高血压发生率从 9%增加到 2 5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起始于儿童期 ,本文总结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及影响其血压分布的因素 ,旨在探讨儿童血压发生规律 ,对高血压易患者早期识别、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7~12岁儿童的血压现况。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郑州市3个城区和2个郊区县的5所学校6~13岁在校儿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7~12岁儿童有效人数为6460人,其中城区3206人(49.63%),郊区县3254人(50.37%);男童3525人(54.57%),女童2935人(45.43%)。男童的SBP(117.86±18.18)mmHg明显高于女童(113.82±13.1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2)。高血压发生率7.52%;其中男童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 P=0.002);无论男、女童,城区儿童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郊区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5、14.39,P均=0.000)。男童的SBP和DBP,女童SBP均与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郑州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分布特征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郊区县,儿童血压与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儿童血压轨迹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重血压的轨迹现象,了解肥胖儿童对血压轨迹现象的影响。方法:于1996年9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某小学1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每年的9月份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及身高、体重、心率等相关变量,随访4年观察他们的血压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初查与后4年复查血压的相关系数,收缩压依次为0.1724,0.5173,0.2024,0.5779,舒张压为0.4347,0.3327,0.1669,0.1481。复查时间跨度愈小,相关愈明显。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压存在着明显的轨迹现象,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期血压持续偏高及肥胖个体成年后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儿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2018年7月1日至7日在广东省茂名市共招募87名儿童,平均年龄(11±2)岁.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发布的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百分位数参考值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偏瘦、正常、超重以及肥胖4个组...  相似文献   

20.
影响儿童血压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儿童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贵阳市两城区7所中小学8~17岁健康儿童7962名,以问卷结合体格检查的形式,询问受检儿童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高血压家族史和测定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皱襞厚度等15个变量。然后用SPSS10.0软件包分别对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血压与身高、体重、腰围、皮下皱襞厚度有关,还与吃盐、高血压家族史、喝牛奶、吃蔬菜水果以及体育运动时间等有关。此外,收缩压与常喝苏打饮料和吃肠旺面有关,舒张压与经常焦虑状态有关。结论控制体重增长过快、改善饮食习惯(低盐、少喝苏打饮料)、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对预防儿童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