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免疫Bale/C小鼠得到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抗EHF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McAb亚型为IgG2b杂交瘤细胞产生腹水效价为1:6400,经6个用连续传代培养及液氮冻存6个月后复苏,产生抗体均稳定。 相似文献
2.
3.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陈株血凝素(HAN)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杂交瘤生长孔率为60%,阳性率为22%,三次克隆化培养阳性率达100%,通过筛选建立一株杂交瘤细胞1H8。其腹水单克隆抗体(McAb)的间接免疫荧光滴度为1:16×10~4,其血凝抑制滴度为1:5120。经染色体核型分析,1H8杂交细胞染色体为85—105条,每个细胞均含1—2条中着丝点标记染色体。经琼脂双扩散试验,1H8McAb属IgG2b亚类。该McAb与17株不同来源的EHFV都有免疫荧光反应,且对5株不同来源的EHFV—HAN具有血凝抑制活性。故1H8为血凝抑制抗体。这说明17株EHFV都具有血凝素抗原决定簇,但是1H8McAb对它们具有不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毒系烈性病毒,要求P_3级的实验条件,故一般实验室不允许进行该病毒的培养和免疫血清制备。我国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鉴定的标准血清主要来自病人的恢复期血清,由于人血清的复杂性以及人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加上动物免疫血清实际上是多克隆抗体,因此很难查 相似文献
6.
7.
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体(McAb)对不同来源的EHFV抗原组份进行了研究,结果McAb A_(25-1)和A_(35)可与7株EHFV的49.6ku(50kd)多肽发生反应,McAb5H_5仅识别6株EHFV的49.6ku多肽,提示EHFV这一多肽上可能具有属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8.
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分离获得成功以来,实验室检测技术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免疫荧光技术(IFA)因特异性强,敏感性好,方法稳定利于早期诊断,是当前国内常用的方法,而该法需要质量好的抗原片,我们利用自已的毒株(R_(36),B_6,HU株)制成EHF细胞抗原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WA)、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I)进行比较鉴定并用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现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R_(36),B_6,HU株EHFV由本站分别从褐家鼠鼠肺、病人血清、病人尿中分离,均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倪大石研究员鉴定、并于1989年3月通过市科委组织技术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刘名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76,(5)
流行性出血热系目前所称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系泛指具有相似生态学与临床学特征的几种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疾病。依其传播途径不同,目前分为四大类,如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世界分布较广的传染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且发现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和差异较大的抗原成份。EHFV的抗原比较复杂,对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性质还认识不够,尚不能用抗原性作EHFV的分型。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病毒抗原的一种良好工具,我们用从人血清中分离的陈株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5株McAb,现将建株及其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细胞和病毒:骨髓瘤细胞sp~2/0—Ag14,曾经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处理过,用含20%胎牛血清(FCS)的RPMI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2)
EHF早期诊断方法很多,但多因操作方法复杂,重复性差,未获得广泛应用。1984年我室曾报告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提取IgG(抗体)致敏胶乳做EHF 早期诊断,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夏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2)
一、一般临床资料1.治疗人数:11人。2.性别:男8人,女3人。3.年龄:15——65岁(除一例老年外,余皆青壮年)。4.职业:务农。5.分类:按1975年全国出血热防治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