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1999年7月——2008年7月内科、急诊科2型糖尿病并心肌梗死病人共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中:以典型胸骨后疼痛或胸闷为首发症状者占56%(56/102),以呼吸困难、咳嗽为首发症状者占12%(12/102),以恶心、呕吐、纳差为首发症状者占10%(10/102),以心悸为首发症状者占2%(2/102),以下肢浮肿为首发症状者占2%(/2102),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者占1%(1/102),猝死者占1%,无明显症状者占16%(/16102),以上腹痛、左肩痛、颈部痛、下颌痛、牙痛、鼻尖痛为首发症状者共占6%;。结论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表现常不典型,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发现,合理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1999年7月--2008年7月内科、急诊科2型糖尿病并心肌梗死病人共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中:以典型胸骨后疼痛或胸闷为首发症状者占56%(56/102),以呼吸困难、咳嗽为首发症状者占12%(12/102),以恶心、呕吐、纳差为首发症状者占10%(10/102),以心悸为首发症状者占2%(2/102),以下肢浮肿为首发症状者占2%(/2102),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者占1%(1/102),猝死者占1%,无明显症状者占16%(/16102),以上腹痛、左肩痛、颈部痛、下颌痛、牙痛、鼻尖痛为首发症状者共占6%;.结论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表现常不典型,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发现,合理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共56例,其中疼痛部位不典型者21例,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3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者12例;住院期间病死率30.4%。结论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较多。高龄、确诊时间晚、临床症状和(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者,误诊病例多,住院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收集我院近10年间资料完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154例,年龄65~87岁,平均69-7±4-27岁。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占58%(90例),以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或心衰,恶心及呕吐、烦躁、乏力、频死为首发症状者分别占11%(17例),12%(18例),6%(10例),8%(13例)和4%(6例)。伴有高血压者占51%,糖尿病者占48%,高血脂占64%,而冠心病家族史占23%,吸烟占33%,饮酒占29%等项不明显。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和下壁多见,各占27%和23%,两部位以上的梗死占1…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100例不典型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合并症、治疗及预后。结果100例患者病程均超过2d,以心血管症状就诊21例(21%),消化道症状就诊35例(35%),低血糖样表现7例(7%),其他症状37例(37%),均合并2种以上疾病。死亡40例(40%)。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误诊及病死率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及时对糖尿病作出正确诊断。有效且及早地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降低其致残、致死率。方法笔者对2004年11月~2006年11月社区走访的17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与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④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多不典型。以“三多一少”症状首发者占25.7%,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占55.6%,其中以感染(12.9%)、高血压、脑血管意外(17.5%)、冠心病(11.6%)、手足麻木(5.3%)等为多见。另有18.7%的病人为常规体格检查时发现的糖尿病。②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患病年龄在70~79岁居多,且病程长。③各种慢性并发症较多,尤以感染(53.8%)、脑血管病(70.2%)、心脏病(61.4%)、高血脂(45.6%)、糖尿病肾病(36.8%)、神经病变(22.8%)、眼病(17.5%)、酮症(12.3%)等为多。结论①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提醒我们对这种当今流行病要更加重视,定期普查,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②加强各基层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培训,尽量减少误诊率,降低病死率。③对糖尿病病人实行强化疗法,严格控制血糖,尽早达标。同时定期筛查并发症的早期病变及早期防治,延缓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并不困难。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如以胃肠道反应为首发症状时极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2005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AMI共55例,以胃肠道反应为首发症状的有16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70%~80%。一部分AMI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和特征,尤其是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常延误诊治,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现对1993年10月~2008年10月间2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进行反思,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以期提高对AMI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82-6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女性多(P〈0.05),发病时无胸痛者多(P〈0.05),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高(P〈0.05),预后差。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女性患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为了解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02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和9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做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发生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构成比(36.27%)较非糖尿病发生的构成比(11.22%)高(P<0.01);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构成比(62.74%)比对照组的发生构成比(31.63%)明显升高(P<0.01);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65.69%)及死亡构成比(32.3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34.69%和11.22%)(P<0.005),主要死因均为泵衰竭和心跳骤停;入院第1周内的死亡构成比(13.73%)较非糖尿病者的(4.08%)明显升高(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第1周内及住院期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周雷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81-1081,108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作临床分析。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19例以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5例首发为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2例为心力衰竭。均有心电图、心肌酶学动态变化,死亡5例(5.43%);五年存活76例(82.61%)。结论采用对症治疗加强监护,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1994年-2004年113倒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中非典型胸痛度无胸病症状者41例(36.28%);出现并发痘音86例(76,11%);有伴发症者102例(90.27%);行溶栓治疗51例(45.13%);死亡37例(32,74%)。结论相当部分老年人AMI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无诱因,并发症度伴发症多且溶拴率低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年龄≤50岁的中青年AMI与120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对其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青年AMI男性患者占82.5%,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达26.7%,前壁、前间壁梗死发生率为53.3%,以典型胸痛起病者占68.3%,均高于老年组(P<0.05);但并休发休克、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者仅占2.5%、4.2%、24.2%,死亡率为6.7%,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中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多有冠心病或高血压家族史,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8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情况,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4月至2005年4月10a间65岁以上81例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占50%,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6%、33%。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肺炎。其中只有6.7%的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本组病人死亡率为23.6%。结论:本组老年AMI发病症状不典型,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本组老年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死亡率较高,除与年龄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这些老年患者使用溶栓治疗较少及治疗不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缺血症状和预后,降低近期死亡率,但针对PCI应用于高龄AMI患者的研究较少。文中评价高龄(≥75岁) AMI患者急诊PCI的有效性与近期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入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13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n=57)与非高龄组(<75岁,n=156)。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以呼吸困难和疲乏等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者多见(21.1%vs 3.2%,P<0.01)、女性比例高(47.4%vs 16.7%,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比例高。2组急诊PCI治疗即刻成功率高(均达100%),高龄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8%)及院内死亡率(5.3%)分别与非高龄组的2.6%、6.4%和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多见,急诊PCI治疗高龄AMI可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方法:1999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5岁)61例,记录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61例青年人心肌梗死占同期收住我院489例心肌梗死患者的12.5%。男59例,女2例;年龄28~45岁,平均40.1±3.8岁。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7.2%)、血脂增高(49.2.2%)、高血压(19.7%)、糖尿病(4.9%),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梗为多(68.9%)。结论:青年人心肌梗死前驱症状少而轻。但发病过程急骤。吸烟、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从心电图上看以单纯前壁、下壁为多,并发症以心律失常为多,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方善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4):262-263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方法对37例急性心肌梗死初诊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院内跟踪。结果在37例中,以消化系统表现为主而误诊为急性胃炎者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胆囊炎2例;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而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2例,肺部感染2例,肺心病4例;以心悸表现为主而误诊为心律失常者7例,急性心衰者3例;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而误诊为脑出血者6例;其他误诊为牙痛、咽喉痛、头颈痛者4例。共死亡5例,死亡率为13.51%。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往往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应注意结合症状与体征,动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尽早确诊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郑春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40-740,752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然而,临床上有些患者发病时无典型胸痛,易误诊、漏诊。对我院2001—2008年共收治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极易误诊误治,危及生命。我院从1996年至2006年9月共救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86例,其中误诊、漏诊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