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免疫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喉癌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分组的喉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手术后患者CD19+显著性下降(P<0.05),而NK细胞显著上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K细胞上升,CD4+下降,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分期中Ⅲ~Ⅳ期的患者比Ⅰ~Ⅱ期表现出CD19+显著性下降(P<0.05),CD4+则显著上升(P<0.05).在术后随访18个月中,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比无转移且无复发患者CD4+下降,而NK细胞和CD19+上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喉癌患者免疫状态和病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CD20、CD33、CD45及MDR表达和靶抗原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CD20、CD33、CD45及MDR表达及抗原强度的变化,筛选特异的靶抗原,探讨抗体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血病细胞CD20、CD33、CD45及MDR表达和抗原强度变化。结果CD20、CD33、MDR阳性率分别为38.1%、81.5%、13.3%;髓性白血病中CD33抗原表达比CD45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3与MDR表达,差异无显著性。CD20与CD45、MDR在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上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33特异性强,抗原性强,适合作靶抗原,MDR也是耐药白血病治疗的较好靶抗原。抗体靶向治疗将是白血病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4.
目前,针对抑制性受体或配体、PD-1/PD-L1及CTLA-4的靶向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然而仍有许多患者未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靶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免疫治疗的应答率。淋巴细胞上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其ITIM结构域(T-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s,TIGIT)、CD226和CD112R等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与不同配体结合后传递抑制或激活信号,他们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整合信号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对靶向TIGIT、CD226和CD112R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TIGIT、CD226、CD112R的生物学特性,抑制肿瘤或促进肿瘤的机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Yang WF  Wang SZ 《癌症》2004,23(2):189-192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本研究通过检测人食管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特异性标志)、CD80、CD8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食管癌发生及其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食管癌病例(Ⅰ-Ⅱ期27例,Ⅲ-Ⅳ期31例;G1-237例,G321例;鳞癌49例,腺癌9例;有淋巴结癌转移者37例,无淋巴结癌转移者21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1例食管炎性组织、12例正常食管组织、31枚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34枚无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1)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6.18±1.47,5.37±1.13,37.35±7.42)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10.28±2.11,9.67±1.94,48.76±10.23)、食管炎性组织(11.89±2.65,10.46±1.79,51.55±10.60)及癌旁组织(11.79±2.41,10.49±1.89,9.78±12.31)中的表达(P<0.01);(2)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患者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8.34±1.66,6.78±1.42,41.70±8.71)明显低于无癌转移的淋巴结中的表达(12.23±2.14,10.82±2.11,59.63±12.52)(P<0.01);(3)癌旁组织及食管炎性组织中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和CD59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或过表达,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成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途径之一.如何下调肿瘤细胞表面三者表达或抑制其功能以增强其对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8.
CD44、CD54生物特性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多种糖蛋白、统称为细胞粘附分子。它们在肿瘤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可能涉及到一种或多种不同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 ,如钙依赖粘连素、选择素、CD44、CD5 4等。本文重点探讨CD44、CD5 4的生物特性与肿瘤的关系。一、CD44、CD5 4生物特性 CD44、CD5 4虽然同属于细胞粘附分子 ,但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编码CD44分子的基因位于 11号染色体短臂[1] ,由至少 19个外显子组成 ,其中 9个外显子固定表达 ,其余外显子通过选择性剪…  相似文献   

9.
黄文亭  冯一中  柴玉海  李峰  顾永平 《肿瘤》2006,26(5):465-468
目的:探讨TGF-β1、CD105、CD3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52例胰腺癌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TGF-β1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0.77%,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中,CD105、CD34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TGF-β1、CD105、CD34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且CD105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TGF-β1与CD105、TGF-β1与CD34在胰腺癌中均有协同表达,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较CD34特异性高。此外,生存单因素分析TGF-β1、CD105、CD34均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结论:TGF-β1、CD105、CD34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CD105较CD34能更准确的反映内皮细胞的增殖状况。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1],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2].不同微血管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报道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微血管标记物即CD31、CD34及CD105在65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的表达,比较它们标记的MVD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较合适的肺癌组织微血管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补体调节蛋白CD 46、CD 55和CD 59在胃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军  蔡小勇 《肿瘤》2008,28(1):86-88
胃肠肿瘤细胞的细胞膜高表达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CRPs)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子。这些高表达分子可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研究CRPs在胃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将CRPs相关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s)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将CRPs在胃肠肿瘤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及CD59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Qin C  Cai XY 《癌症》2006,25(11):1450-1453
以往对肿瘤逃避补体攻击的免疫机制并不是非常清楚,因而对肿瘤的传统免疫治疗,尤其是体液免疫治疗,往往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经研究发现不同的肿瘤细胞表面往往高表达补体调节蛋白(CD46/MCP,CD55/DAF,CD59/potectin)中的一类或几类分子,由于补体调节蛋白的高表达,从而抑制机体的补体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使肿瘤逃避机体免疫防御。近年来随着对补体调节蛋白在肿瘤中表达及机制的进一步研究,针对补体调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免疫治疗开始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取得了一定成功。本文阐述补体调节蛋白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粘附因子CD44s、CD44v3、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经根治性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s、CD44v3、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44s、CD44v3、CD44v6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3%、75.0%、78.3%。CD44s、CD44v6的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块的大小密切相关(P〈0.05)。CD44v3与乳腺癌的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三者与患者的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侵袭明显相关,而CD44v3则与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崔晓楠  侯力 《中国肿瘤》2007,16(10):801-804
[目的]探讨MVD-CD31、MVD-CD105、MVD-v-WF及PCNA的表达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联。[方法]构建包含38例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微阵列,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VD-CD31、MVD-CD105、MVD-v-WF及PCNA的表达,同期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CD31及PCNA表达。[结果]肝癌组织MVD-CD31均值为48.5±29.7,而癌旁组织MVD-CD31均值为24.2±22.3,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高表达的肝癌组织MVD-CD31均值(68.3±36.9)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的肝癌组织(37.9±30.9,P=0.012)。MVD-CD105及MVD-v-WF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别为22.4±12.3和15.9±11.7;21.5±13.3和34.0±16.7,差异无显著性。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28.4±19.4,而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5.4±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及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31及MVD-v-WF分别为66.6±39.4和44.9±32.9;25.2±15.2和19.7±9.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VD-CD31与肝癌增殖状态相关,MVD-CD105与肝癌肝内转移相关,肿瘤新生血管可能在肝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免疫功能.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免疫细胞CIM、CD8的比例.结果 前哨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与发生癌转移,CD4与CD8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窝前哨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它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发生癌转移后,其免疫功能呈现一种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6.
周玮  芦珊  杨刚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575-578
目的探讨CD4、CD8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表达对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CRC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CD8,采用PCR-SSCP法检测SCRC组织中MSI表达。结果 50例SCRC中CD4和CD8表达均较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50例SCR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8%。按CD4和CD8表达强弱分组,CD4(+)和CD8(+)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高于CD4(-)和CD8(-)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当分成CD4/8(+/+)[CD4/8(+)]、CD4/8(+/-)、CD4/8(-/+)、CD4/8(-/-)[CD4/8(-)]四组,则CD4/8(+)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CD4/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CRC组织中CD4/8(+/+)表达与MSI(+)表达密切相关(P〈0.01),而与MSI(-)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有CD4和CD8呈阳性表达。CD4/8(+)表达与MSI表达有同向关系。CD4/8和MSI表达均可作为散发性直肠癌预后的辅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CD11a、CD5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嘉  张荣莉  宋文秀 《肿瘤》2006,26(4):374-376
目的:观察与探讨CD11a、CD54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utemyeloidleukemia,AML)及16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和CD54的表达率。结果:ALL组及AML组CD11a、CD54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ALL及AML完全缓解者(CR)CD11a、CD54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非CR者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L及AML髓外浸润组CD11a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组(P<0.01)。结论:CD11a、CD54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异常,可能作为观察疗效、提示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区域热药灌注化疗对CD3+,CD4+,CD8+表达的影响.方法 34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区域热药灌注化疗手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4+,CD8+表达,二次手术切除原发灶.结果 区域热药灌注化疗手术后肿瘤组织坏死,CD4+成高表达,CD4+/CD8+比值增加,对照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区域热药灌注化疗手术对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可提升细胞免疫功能,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并促使肿瘤组织坏死,有利于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脂多糖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前后CD44、CD24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rhGM-CSF及rhIL-4,培养的第6天,实验组加入脂多糖刺激24 h而对照组不加,于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单个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6d后分化成为树突状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CD44及CD24。脂多糖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CD44及CD24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CD44增高更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受脂多糖刺激后CD44及CD24表达显著增高,这有利于DC-T细胞簇的形成及抗原的递呈,从而导致DC免疫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