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报告2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系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病。外侧裂区多见,通常伴有自发性出血。脑血管造影显示为血管很小的肿块,CT扫描提示为高密度阴影。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注意保护供血动脉和脑组织,仔细分离切除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完整摘除手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在手术显微镜(放大10倍)下进行,术中可清楚确认瘤体边界,利用显微手术器械游离、切除瘤体,将瘤体完整摘除。结果临床应用6例,手指切口皮肤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3年,手指感觉、外形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此方法创伤小,既能完整、彻底摘除瘤体,又保护瘤体周围指固有神经、动脉免受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2005年所进行的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6个病灶)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女性2例,男性4例,3个病灶位于桥脑,2个病灶位于中脑,1个病灶位于桥脑中脑结合部。通过Karnofsky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分别对患者的手术前后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颅神经功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6个病灶全部切除,对5例病人进行随访,1例死亡,随访时间10—86个月(平均34个月)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通过手术前后的Kamofsky评分5例病人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无明显变化,1例手术后两天死亡,手术后运动系统损害的改善明显,感觉系统和颅神经的改善不明显。结论:1.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预防海绵状血管瘤的再出血。2.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不加重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有效性及其预后.方法:选取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严密观察病人术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同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比病人在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病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的发生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不意义(P<0.05~P<0.01),且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行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手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用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14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结果14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髓内型11例,髓外硬膜下型2例,硬膜外型1例。血管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9例,无变化3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对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特异性高,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17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0~6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果本组手术全切16例,部分切除1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7例,11例患者随访3~40个月生活或学习良好。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根本方法,术中恰当的手术策略选择及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影响脑海绵状血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政 《海南医学》2012,23(20):64-66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对36例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手术过程中指导手术入路、皮层进入点,明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6例脑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作显微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切除病变17例.常规开颅手术19例.经B超辅助下术中颅内病变定位准确,无需探查,病变切除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 术中B超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无创伤定位优势,对指导颅内病变手术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全部患者行MR T1WI、T2WI序列扫描,11例增强扫描.结果 41例共有52个病灶,均呈结节状或类圆形,1例7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38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低混合信号,3个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信号,此46个病灶T2WI均见黑色低信号环影.6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7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脑海绵状血管瘤T1WI、T2WI显示信号多样,但具有特征性.MRI对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和评价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愈后。方法 手术切除12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其中7例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6例,男1例,共8个病灶,6个病灶位于桥脑,1个位于延髓,1个位于中脑,桥脑和延髓部肿瘤采用经四脑室底入路,中脑部肿瘤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并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病灶精确定位。结果 病灶均作全切除,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例神经功能缺失加重,但在术后4个月和3年随访时,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中脑病变患者术后病情加重,病理检查提示该患者除海绵状血管瘤外,还伴有少枝胶质瘤1级,经平均42个月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微侵袭技术,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I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除,无手术死亡。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8.5%,与文献中报告的(22~61%)相仿。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防止术中出血和颅神经损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SH临床资料,共17例.17例中男6例,女11例,年龄平均48.5岁.结果 17例中全切14例,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全切病例未见肿瘤复发;大部切除者经放疗后残留肿瘤无进展.术中颅神经解剖保留情况:动眼神经均解剖保留,外展神经12例,三叉神经15例;部分神经解剖保留病例在术后3~6个月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根据肿瘤的体积和生长方向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结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恰当的切除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出血并全切肿瘤,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远期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对28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其中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畸形.全组患者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均无染色.结果 28例均为单发,8例位于颈段,12例位于颈胸段,4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腰段,2例位于圆锥马尾部位.MRI检查显示团块状短T1长,1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而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6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6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海绵状血管瘤(CH)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开颅后应用术中超声,进行病灶的定位,选择手术路径,并用超声判断病灶切除程度。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所有海绵状血管瘤均被完整切除,未出现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可以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与轮廓,帮助术中对颅内病变的定位,提高了颅内病变的全切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经济,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郑捍东  官明 《西部医学》2009,21(5):802-803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肿瘤31例,其中海绵窦本身的肿瘤11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脑膜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侧。结果31例海绵窦区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次全切10例,效果良好,无死亡;主要并发症是颅神经损伤,有6例症状加重,5例出现新的损伤。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扣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epileptogenic temporal lobe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CMs).

Methods:

W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profiles of 52 patients diagnosed as temporal lobe CMs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 Among the 52 cases, 11 underwent a direct resection of CM along with the adjacent zone of hemosiderin rim without electrocorticogram (ECoG) monitoring while the other 41 cases had opera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G. Forty-six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lesionectomy + hemosiderin rim while the other six were treated by lesionectomy + hemosiderin rim along with extended epileptogenic zone resection. The locations of lesions, the duration of illness, the manifestation, the excision ranges and the outcomes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ll of the 5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microsurgery. There was no neurological deficit through the long-term follow-up. Outcomes of seizure control are as follows: 42 patients (80.8%) belong to Engel Class I, 5 patients (9.6%) belong to Engel Class II, 3 patients (5.8%) belong to Engel Class III and 2 patients (3.8%) belong to Engel Class IV.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caused by temporal CMs should be trea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and the surrounding hemosiderin zone is necessary. Moreover, an extended excision of epileptogenic cortex or cerebral lobes is needed to achieve a better prognosis if the ECoG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n extra epilepsy onset origin outside the lesion itself.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隐匿型脑血管畸形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利用神经影像技术确定病灶部位、大小、形态,明确与周邻结构的关系.本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显微手术达病灶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本组中8例经过1.5年~9年随访,平均4.3年,病灶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可大大减少医源性脑损伤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切除的病灶应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微创手术切除脑桥背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枕骨骨瓣成形、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脑桥背侧病变12例,并进行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病变全切8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脑脊液漏及小脑性缄默征等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微创手术可安全有效地切除脑桥背侧病变,但仍需要大样本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胼胝体动脉脉畸形(AVM)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治疗8例胼胝体AVM的结果。结果:7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1例行术中AVM栓塞加手术切除。全切5例,次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1例扭绝手术,半年后死于再出血。随访5例,平均随访26月,均恢复良好。绫:胼胝体AV-经诊断明确,应积极行显微手术切除。对难以全切者可行栓塞治疗或栓塞后切除。对深部术后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143 例患者均行枕下减压术,其中95 例行轻划硬膜减压,48 例行自体筋膜扩大重建。全部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其中132 例伴发脊髓空洞,24 例伴有寰枢椎脱位、半脱位,颅底陷入、扁平颅底等寰枕畸形。结果   3 例术后死亡,8 例脑脊液漏,近期治疗无效5 例。117 例获得随访,随访3 个月~6 年,平均随访2.5 年,痊愈67 例,好转33 例,远期治疗无效17 例,一期行经口齿状突切除-枕颈内固定者7 例,行单纯枢枕植骨融合者4 例。结论  枕下减压自体筋膜修补扩大重建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