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0-06-2010-12在唐都医院肾脏内科住院69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99例患者中18.5%愿意佩戴,56.5%经劝解后愿意佩戴,19.4%不愿意佩戴,5.6%强烈排斥。主要原因为佩戴腕带没有用处,佩戴腕带不方便,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患者等。结论住院患者标识腕带的佩戴,完善了患者核对系统,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急诊日间输液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6月急诊日间病房输液患者150例,急诊日间病房一线护士31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佩戴标识腕带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患者中愿意应用腕带的例数为46例,占30.7%;护士中愿意应用腕带的例数为13例,占41.9%。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佩戴、查对标识腕带的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增强患者对佩戴标识腕带与医疗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患者、护士和医技人员三方对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看法,为更好地加强标识腕带的应用与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120名患者、120名护士和80名医技人员就其对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看法和建议进行调查.结果 65%的患者认为佩戴腕带有防范价值,乐意接受;70.83%的护士认为患者佩戴标识腕带有价值,能自觉执行;62.5%的医技人员认为佩戴标识腕带能有效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结论 患者佩戴标识腕带能有效防范医疗风险,但要加强细节管理.  相似文献   

4.
王慧  陈翠芹 《全科护理》2011,(2):154-1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儿科有陪病房患儿标识腕带佩戴情况,探讨影响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住院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提供科学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52例住院患儿及家长进行随机调查,分析影响患儿标识腕带佩戴的因素。结果 本组住院患儿未佩戴标识腕带者占24.3%,未佩戴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腕带识别制度未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标识腕带佩戴不方便、不舒适,腕带大小不合适易脱落等。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对使用标识腕带的认识,规范患儿腕带的使用流程,落实相关健康宣教,使佩戴标识腕带人性化,加强督查,可有效提高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标识腕带对新生儿身份核查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8例新生儿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各104例,单号为实验组,佩戴改良的脚踝标识腕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双号为对照组,佩戴传统的手腕标识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对两组新生儿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两组新生儿发生标识带脱落及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情况。结果:护理人员使用脚踝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手腕标识带(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标识带脱落及护理差错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脚裸标识带具有信息带直接露在包裹外,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时查对及固定带系于患儿脚踝不易脱落等优点,能提高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和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8.
<正>从护理角度出发,护理安全与病人安全息息相关。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1]。腕带是识别、确认病人身份的一种标识。腕带标识制度是临床上的一种查对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将差错降至最低[2,3],但是部分病人甚至医护人员对佩戴腕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第一目标即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肿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将1 6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880例,对照组7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试验组通过采用常规方法的同时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腕带佩戴的正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腕带字迹清晰率、标识正确率、松紧适宜率、腕带佩戴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8%vs.89.47%;98.98%vs.94.74%;98.64%vs.84.21%;88.75%vs.51.84%),腕带倒置率低于对照组(7.05%vs.16.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肿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正确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佩戴腕带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84.2%提升到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方继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94-3994
目的 探讨腕带和术眼标识在成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给30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眼同侧手腕系标识带,术眼上方用记号笔做标记,以识别每位手术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结果 30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无一例因识别错误而发生差错.结论 腕带和术眼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及术眼识别的正确性,确保患者识别安全和手术部位正确,值得在双脏器单手术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陈红霞 《护理与康复》2011,10(4):341-342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制作4种颜色的腕带,腕带上填写患者信息,普通患者和非手术患者用白色,重症、抢救、意识障碍、失语、痴呆患者用蓝色,手术患者用绿色,新生儿、<8岁儿童用粉红色.结果 2009年使用腕带标识后,医院护理过失发生率较2008年下降了50%,无患者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投诉,患者对护理...  相似文献   

13.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蕾  张育森 《护理学报》2010,17(11):32-34
总结手术室应用手术患者系列类、警示类、环境类护理标识的方法与效果。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分别予其佩戴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用塑料薄板制成长方形标牌悬挂在手术室输液架上;对不同部位输液管道进行分类,以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识;术中用药采用不同颜色的无菌标签张贴在注射器上;手术室的不同分区、器械及设备、不同手术间的要求等均采用不同颜色及图案的标识醒目标示。在实施护理标识前(2004-2006年),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为75.4%,实施护理标识后(2007年9月-2009年9月),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提高到92.1%。应用护理标识前术中护理用药错误率为8.1%,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用药差错率下降到了3.6%,无1例因身份、输液管道识别错误等导致的差错。说明护理标识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防范能力、规范护理行为起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儿科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现状。方法:对2010年3~5月的138例儿科住院患儿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佩戴标识腕带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缺乏健康教育导致患儿及家长认知不足、护士操作行为欠规范、腕带质量不过关等因素影响了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结论:临床护理中,护士应规范操作行为,将佩戴、查对腕带等工作常规化,加强相关健康宣教及腕带监管,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患儿及家长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查对流程在预防眼科患者身份和眼别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有效防范眼科护理差错。方法启用患者腕带标识,对眼科患者人院、处置、手术前后交接的查对流程和方式进行规范,并对护士进行培训。结果规范查对流程实施1年来,未发生一例与查对相关的差错。结论规范护理查对方式和流程,可以提高患者身份和眼别的准确识别率,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共1 758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1 982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不使用腕带,观察组采用标识腕带进行身份信息管理,根据病人病情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比较两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及当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56%、2.10%;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分别为0.30%、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标识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标识腕带,将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标识带系在患者手腕上进行24h贴身标识,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自2007年8月对急诊患者施行标识腕带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使用标识腕带成为了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的常用方式之一。随着护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很多医院为患者佩戴条形码腕带,条形码腕带因其所包含的信息丰富,使用时配合PDA进行扫描能显著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而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与床单、被套或其他物品摩擦,致使腕带上的打印信息出现磨损,进而会出现PDA无法正常进行扫描的现象。此时需要重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自编问卷对280例住院患者进行腕带佩戴认知、态度及不愿意佩戴原因调查。结果患者对佩戴腕带态度,愿意47.14%,勉强愿意24.29%,不愿意27.14%,强烈排斥1.43%。不愿意佩戴的主要原因为不了解佩戴腕带的作用,临床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医生护士忽视查对腕带,感佩戴不舒服且影响日常活动,影响治疗等。结论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较低,应加强相关宣教、落实腕带核对制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及腕带监管等对策,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腕带佩戴改进及握手核对在患者腕带佩戴中的效果。方法骨一科1 656例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811例和观察组85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佩戴腕带,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佩戴腕带,并用握手法进行核对;比较两组患者对腕带佩戴重要性的认知、腕带佩戴在位情况及对腕带核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腕带佩戴重要性的认知及腕带佩戴在位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腕带核对工作满意度由对照组的85.55%提高到97.22%。结论腕带佩戴改进及握手核对能提高患者对佩戴腕带重要性的认知及腕带佩戴在位率,提高患者对腕带核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