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早产低体重儿病死率下降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1年~2000年早产低体重儿发病与病死率变化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住院新生儿2974例 ,早产儿1164例 ,资料分前后两个5年进行比较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胎龄 (周 )分为4组≤32、33~34、35~36、≥37 ,按体重(g)分为4组≤1025g、1026~1500g、1501~2000g、>2000g,通过早产伴窒息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与病死率下降关系密切的治疗体会。结果:(1)胎龄≤32~34周 ,体重1026~2000g病死率 ,后5年较前5年下降差异有显著性。(2)后5年早产儿窒息、败血症病死率下降 ,但其发病率并无下降 ,差异均有显著性。 (3)强调新生儿基础监护和早期相关治疗包括 :暖箱温度调控 ,保护心、脑、肾的液体治疗 ,早期心、肺功能的支持措施 ,营养性及肠道喂养 ,早期感染的诊断和处理等。结论:早产窒息及败血症病死率下降说明近5年新生儿的治疗措施有明显改进 ,而上述发病率无下降与近年来院外基层单位转入低胎龄早产儿及伴严重并发症早产儿的比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早产儿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以期对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6年我院出生的符合适于胎龄儿条件的375例早产儿在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迟缓[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与未发生宫外生长迟缓[适/大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性别、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出院时体重与出院时纠正胎龄的关系、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合并症情况等.结果 出院时小于胎龄儿(SGA)占28.5%;出生体重及胎龄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出院时SGA组其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小于适于胎龄组(A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早产儿其住院时间、生理性体征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GA组在生后第1周和第3周热量供给明显小于AGA(P<0.05);两组蛋白质供给在生后第1周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周SGA组明显小于AGA组(P<0.05).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越低的早产儿往往由于并发症等原因更易致热量及蛋白质供给的不足,从而造成宫外生长迟缓,因此对这一部分早产儿采取正确的早期营养支持,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近4年住院早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98例死亡早产儿的性别、出生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死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近4年住院早产儿共2 794例,死亡98例,总病死率为3.51%(98/2 794);各年病死率分别为2013年4.36%(25/573)、2014年3.79%(24/633)、2015年3.48%(23/660)、2016年2.80%(26/928);早产儿总数呈渐增趋势,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胎龄间死亡早产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③早产儿主要死因顺位前5位为肺透明膜病27.55%(27/98)、感染性疾病20.41%(20/98)、窒息14.29%(14/98)、先天性出生缺陷11.22%(11/98)、肺出血9.18%(9/98)。 结论 该院早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与早产儿胎龄、体重以及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窒息、先天性出生缺陷、肺出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加强产前筛查和围生期保健、提高早产儿窒息复苏抢救水平、加强早产儿呼吸道管理和感染的防控,从而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平果县医院住院早产儿1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碧玲  黄海碧 《广西医学》2009,31(8):1198-1199
目的分析我院10年来住院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病死率、并发症的变化。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9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5年比较,后5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9.19%,16.21%)、低体重(10.14%,15.63%)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13.68%,7.0%);并发症:湿肺(3.1%,7.0%)发生率升高,肺炎(20.0%,10.9%)、硬肿症(5.7%,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8%,8.6%)发生率下降。结论近5年我院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低体重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部分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NICU)胎龄与体重对早产儿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通过率的影响,总结早产儿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排除了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三组:Ⅰ组(<30周)、Ⅱ组(30~34周)、Ⅲ组(>34周);根据体重分三组:A组(<1.5kg)、B组(1.5~2.5kg)、C组(>2.5kg),分析胎龄组、体重组的OAE通过率。结果胎龄组各组之间OAE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龄越小,通过率愈低;A组OAE通过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组间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1.5kg是影响听力筛查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与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进行分组,比较贫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最低值.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为41.4%,其中胎龄≤32周贫血发生率为72.5%,~35周为38%,~37周为22%,随着胎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出生体重≤1500g的贫血发生率为83.3%,~2000g为44.9%,>2000g为24.2%,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期间平均最低血红蛋白值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重.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并且贫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出生的早产儿364例,检测所有早产儿出生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间接胆红素(IBIL)、AST、ALT,统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出身体重、28d体重增长,对比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贫血组早产儿与正常早产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与28天体重增长比例。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溶血越重、体重增加越快,发生贫血的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及早产儿并发症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304例及其早产儿3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孕周及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近期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18.3%,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为早产的常见原因.治疗性早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高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低于自然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儿的并发症如窒息、RDS、吸入性肺炎、HIE发生率逐渐减少,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及死亡率下降,存活率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尽可能的延长孕周及出生体重,将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葵花油按摩是否能有效增加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重.方法:78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成葵花油按摩组(41例,采用10 ml·kg-1葵花油按摩)和无油按摩组(37例).分别在按摩后1、2个月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参数,并在2个月时评估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的年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及住院时间、母亲教育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葵花油按摩组早产儿体重在按摩后1、2个月明显高于无油按摩组(P<0.05),且脓疱疮及尿布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油按摩组(P<0.05).结论:采用葵花油按摩可能促进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防止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膜腔内注射(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产前证实胎肺不成熟的早产病例分为3组。①Ⅰ组:15例,分娩新生儿16个。分娩前将PS制剂固尔苏1支经穿刺针注入羊膜腔内。②Ⅱ组:30例,分娩新生儿31个。新生儿出生后通过气管插管,将固尔苏1支注入支气管内。③Ⅲ组:30例,出前生后不予PS预防性羊膜腔或气管内给药。[结果]3组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等无明显差别。Ⅰ组新生儿NRDS发生率为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6%和6%,P>0.05),但较Ⅲ组明显降低(后者为37%,P<0.05)。Ⅰ组新生儿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比率与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9%和16%,P>0.05),但明显低于Ⅲ组(后者为60%, P<0.05)。Ⅰ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与Ⅱ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2.4±7.6和29.0±9.5 d,P>0.05),但与Ⅲ组比较明显缩短(后者为41.9±15.4,P<0.05)。Ⅰ、Ⅱ组新生儿没有1例死亡,Ⅲ组有3例死亡,NRDS是死亡的原因之一。[结论]羊膜腔内注射PS可显著地降低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和CPAP的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与传统气管内给药方式疗效相当,为临床上提供了另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NRD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邵小飞  刘杰  郑娟 《海南医学》2014,(22):3327-3329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开始补铁以预防轻度低出生体重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将207例轻度低出生体重儿按家长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个实验组(Ⅰ组从2周龄开始补充铁剂,Ⅱ组从4周龄开始补充铁剂,Ⅲ组从2个月龄开始补充铁剂)和1个对照组(Ⅳ组,不补充铁剂)。实验组补充铁剂2 mg·kg^-1·d^-1。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龄、6个月龄时对各组患儿进行血细胞分析,比较各组的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比Ⅳ组高,贫血患病率均比Ⅳ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在早期(3个月龄时)均比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期(6个月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轻度低出生体重儿预防缺铁性贫血最好从4周龄开始补铁,过早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过晚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7.313)和IUGR(χ^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15.819)和IUGR(χ^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χ^2=10.265)和EUGR(χ^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χ^2=22.959)和EUGR(χ^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最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相似文献   

13.
早产低体重儿控温湿化氧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疗时间、复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血氧饱和度升高值提高(P〈0.01),疗效增强(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智能控温湿化氧疗较传统湿化氧疗更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以指导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及了解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出生的362例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198例)和早产儿组(164例),其中早产儿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正常早产儿组(68例)和高危早产儿组(96例),各组在生后48~72 h均进行了脑电图、BAEP两项检查,并比较各组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以判断脑损伤发生率.分别将高危早产儿组和正常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2+1~35周、35+1~37周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胎龄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足月儿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1.2%vs 33.8%,P〈0.05),足月儿组BAEP异常率亦稍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0.2%vs25.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组脑电图、BAEP异常率分别为78.1%、77.6%,明显高于正常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P〈0.05).高危早产儿及正常早产儿在胎龄〈32周、32+1~35周、35+1~37周各组中,脑电图的正常、轻度、重度程度以及BAEP正常、轻、中、重程度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脑电图和BAEP损伤程度、比率与胎龄呈负相关(r1=-0.315,P1〈0.05;r2=-0.378,P2〈0.05).结论:早产儿脑电图、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评估预后;高危早产儿应定期动态监测脑电图、BAEP,及时评估脑功能状况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年龄对妊娠并发症及后代的影响。方法800名孕妇随机分为:Ⅰ:20—25岁,Ⅱ:26~30岁,Ⅲ:31.35岁,Ⅳ:〉35岁,每组各200名。一方面回顾性分析年龄对并发症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婴儿出生后6、12、18、24、30个月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评估。结果Ⅰ,Ⅳ组并发症显著高于其他组(Ⅰ:χ^2=199.46,P〈0.05,Ⅳ:χ^2=211.33,P〈0.01)。Ⅳ组MDI,PDI在6、12、24个月时显著性低于其他组(MDI:F=2.37—3.57,q=4.37~5.01,P〈0.05;PDI:F=2.76~3.00,q=4.73—6.27,P〈0.05);Ⅳ组婴儿MDI〈85者12例,PDI〈70者6例,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妊娠年龄大于35岁将显著提高并发症且对后代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重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比较分析各组中和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1)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极早产儿中TP、ALB依次递减(P < 0.05);CHE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的DBIL、GGT生成、排泄均比极早产儿好(P < 0.05)。(2)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仅TBA增高(P < 0.05);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DBIL、CHE增高,但仅有低出生体重儿DBIL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肝脏功能越差。胎龄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远大于体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1例早期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早期流产症状妊娠妇女340例为对照组,对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妊娠并发症对比;记录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活产儿、新生儿身长、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及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药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早产儿尿S100B蛋白对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SEH-IVH)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早产儿84例于生后24h及120h留尿测定尿S100B蛋白,同时观察临床表现及头颅B超检查,对早产儿SEH-IVH进行早期评估。结果:SEH-IVH组(27例)尿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4例),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SEH-IVHⅠ级16例,SEH~IVHⅡ级8例,SEH-IVHⅢ级3例,尿S100B蛋白随SEH-IVH分级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SEH-IVH 27例中13例在生后24h时尿S100B蛋白即升高,10例为生后120h检测时升高,4例变化趋势平稳;对照组44例S100B蛋白动态检测呈下降趋势。84例早产儿其中痊愈54例,好转27例.恶化及死亡3例,病情恶化及死亡者尿S100B蛋白水平最高,24h可高达(8.32±1.90)μg/L。结论:动态监测尿S100B蛋白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对早产儿SEH-IVH可早期做出更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刘丹  郑穗联 《当代医师》2014,(11):1494-1497
目的 探讨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差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mp;育英儿童医院的早产儿共1 18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 058例自然受孕儿设为Ⅰ组,125例试管婴儿设为Ⅱ组,将ROP筛查结果记录,对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性进行pear-son x2检验,将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与ROP进行spearman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中ROP有138例,发病率为13.0%;Ⅱ组中ROP有17例,发病率为13.6%,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分类,两组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孕周与ROP呈负相关(r=-0.13,-0.159,P<0.05);胎数与ROP无关(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ROP呈正相关(r=0.096,P<0.05);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与ROP均无关(P>0.05).结论 温州地区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ROP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月的探讨微量肠内喂养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及超低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率的效果。方法60例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在生后即分配到微量喂养组(持续喂养组)或静脉营养输注组(静脉营养组)研究其PNAC发生率。结果微量肠内喂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20.7%;静脉营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46.7%,两组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肠内喂养较静脉营养组能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PNAC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