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敏感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易感性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及其与K562细胞共培养的体系;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电镜下观察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活化的胱冬氨酸蛋白酶(caspaae)-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单独K562细胞培养相比,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的K562细胞,分别经阿糖胞苷作用后,共培养体系下其凋亡率下降,电镜下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减少或消失,而且bcl-2蛋白表达上调,活化的caspase-3表达减弱。结论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增殖,降低K562细胞对阿糖胞苷的凋亡易感性,其作用机制中包括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CD3+细胞、CD4+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6例完全缓解者CD3+细胞、CD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水平回升,接近正常人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监测以及疗效、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100例白血病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含量,发现白血病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在发病期及化疗中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化疗后复发者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者仍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化疗后部分或完全缓解者其含量基本降至正常。所以我们认为,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定预后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报道血液光声光谱对35例急性白血病,8例缺铁性贫血及62例正常人血液进行测定。结果:急性白血病光声光谱各波峰均低于缺铁性贫血及正常人,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且适应于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患者常有发热,感染为其主要原因.而白血病患者易于感染则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及粒细胞减少等因素有关.本文对白血病发热者54份标本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查(包括需氧、厌氧及真菌培养),培养结果,阳性22份(阳性率40.74%).其中分离出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及真菌.关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状态问题,各家意见不一.本文检测了正常人51例次及不同时期白血病患者45例次的E活性玫瑰花结率,结果以治疗前的白血病患者E活性玫瑰花结率为最低(12.%),与正常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了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本文用一些化疗剂在体外能使正常人E活性玫瑰花结率降低,说明化疗剂对E活性玫瑰花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也表明:连用三天氢化考的松后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降低(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分别为13.4%及0.18;对照组分别为42.4%及0.70)证实氢化考的松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极限稀释培养法进行人类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培养,对54例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症(MDS)进行了CFU-Mix生成的研究。结果:大多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MDS一样,为多能造血干细胞阶段发病。光镜、扫描与透射电镜均证实白血病培养所形成的集落大多数由白血病细胞组成。~3H-TdR和~(35 59)Fe同位素显示,白血病细胞集落增殖方式和正常人明显不同。~3H-TdR掺入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湖南地区汉族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GPI-PLD)基因外显子14区多态性、白细胞GPI-PLD活性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湖南地区汉族96例白血病患者(包括A组:4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组:3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组:1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组: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96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技术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具完整GPI结构的胎盘碱性磷酸酶做底物通过TX-114分相,定量检测白细胞中GPI-PLD活性。结果: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GPI-PLD基因外显子14区均发现有4处碱基变异,包括外显子第1257位核苷酸C→T,1298位T→C,1218位C→A,1257位C→A变异;SSCP检出阳性率,正常人为20.83%,白血病患者为28.12%。检测96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PI-PLD活性(转化底物百分率)时发现,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酶活性较正常人显著性增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酶活性较正常人显著性降低。结论:湖南地区汉族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GPI-PLD基因具有多态性,不同类型白血病人酶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电镜细胞化学及免疫标记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镜细胞化学及免疫标记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初治急性白血病(AL)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免疫标记的检测开展了电镜髓过氧化物酶(MPO)、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细胞化学的研究。结果 发现有2例细胞分别诊断为L1及L2的病例被重新诊断为轻向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Mo),1例疑诊为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病例通过电镜PPO阳性得到确诊。结论 白血病细胞免疫标记的检测及电镜细胞化学对急性白血病分类中髓系特征的判断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偏光荧光分析仪测定胞浆基质结构性(SCM),探讨了简化SCM测定方法的可能性,缩短了观测时间。采用此改良法检测各种类型白血病病人30例及正常人(献血员)45例。结果: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荧光偏振值(FP)大约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二倍,前者明显高于正常人,后者则明显低于正常人。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细胞因子IL-2、IL-15和GM CSF作为刺激物,观察其对NK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健康成人及化疗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过IL-2、IL-15、GM CSF培养,MTT法检测其增殖程度的变化,及活化后的单个核细胞对白血病K56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化疗后缓解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IL-2、IL-15、IL-15 GM CSF分别作用后,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但化疗后缓解组与各组的细胞因子联合孵育后,其增殖程度均小于正常人。其杀伤活性IL-15活化组优于IL-2组,而IL-15联合应用GM CSF后对K562杀伤活性优于单用IL-1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K562的杀伤活性均明显降低,当与细胞因子IL-15、GM CSF联合孵育后,杀伤活性均显著提高(P<0.01),并且缓解组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IL-15和GM CSF联合孵育,有效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明显提高了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的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改良的CFU-Mix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对正常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研究。结果:正常人集落产率显著高于非缓解期AML和ALL,低于CML。CML组显著高于AML和ALL组。正常人集簇产率低于CML,高于ALL和AML组。正常人培养物中一般均有CFU-Mix集落形成。AML的培养中的集落则多由白血病性细胞组成,细胞密集,扫描电镜下见细胞怪异,贴壁多突起。CML的CFU-Mix占13%,低于正常。FAB分  相似文献   

12.
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R  Gao Q  Wang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04-507
目的探索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逆转录病毒病因学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细胞培养,D-IGSS,逆转录酶测定,XC细胞合胞体试验以及电镜技术对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进行逆转录病毒相关抗原(RVAAg),逆转录酶活性,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及病毒颗粒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2例AML患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样本RVA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和87.5%。其中14例RVAAg阳性样本同时表达逆转录酶活性且XC细胞合胞体试验阳性。电镜观察证实,75%AML细胞样本中可见典型的C型逆转录病毒颗粒。20例正常对照细胞培养前后样本的RVAAg,逆转录酶活性,合胞体试验及电镜观察结果均为阴性。结论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在体外经适当的诱导后能以完整病毒颗粒通过芽生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镜对35例小儿白血病进行了超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细胞化学诊断,结果表明电镜有助于一些少见类型或特殊类型白血病的诊断,有助于确定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 Cx43)表达的变化及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化疗后完全缓解的与正常人的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三者之间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三者之间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化疗后完全缓解的骨髓基质细胞上Cx4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0±3.5)%、(12.0±2.4) %和(52.0±3.1) %;基质细胞上Cx43蛋白的光密度值分别为(175.08±8.34)、(45.42±3.71)及(94.33±7.20);染料传输的细胞数分别为(9.20±0.35)、(1.84±0.33)和(4.07±0.53).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正常人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的细胞学王淑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当今,由于细胞生物化学分析、电镜及免疫电镜技术、细胞遗传学检查、干细胞培养、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基因重排等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骨髓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白血病的分型...  相似文献   

16.
巢式PCR检测WT1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K562细胞株及75例白血病患者及10名正常人WT1基因的表达。并同时测定mdr1的表达。检测结果为K562细胞株高表达,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0例中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中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共17例,其中加速及急变期3例、慢性期14例中8例,WT1表达为阳性,10例正常人及7例缓解期患者WT1表达均为阴性;且WT1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65%和88%,P<0.05)。此结果说明WT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标记基因,WT1的阳性表达者化疗后CR率低,且其与白血病的病程发展可能有关,WT1与mdr1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范成明,毛裕芳(附属二院内科)王莉芬,藏玉华(附属二院病理科)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文献报道较少,我院收治1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电镜确诊为巨核细胞白血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病例特点及电镜结果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体外软琼脂培养技术,以PHA-LCM条件培养液作为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刺激因素,对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L-CFU培养。结果10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均有L-CFU形成。培养7天后L-CFU形成达到高峰。每1×10~6骨髓细胞可形成74~451个集落,细胞丛197~1,015个。7例患者进行了外周血L-CFU培养,结果亦都有L-CFU形成。L-CFU数为26~700个,细胞丛83~976个。为了解L-CFU组成细胞性质,进行了培养前后的细胞化学染色及电镜等观察,结果表明,培养后所形成集落的组成细胞均出现幼稚细胞特征。2例在培养前后的幼稚细胞中均见到了Auer小体。从上述观察推定集落来源于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19.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K562细胞株及75例白血病患者及10名正常人WT1基因的表达.并同时测定mdrl的表达.检测结果为K562细胞株高表达,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0例中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中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共17例,其中加速及急变期3例,慢性期14例中8例,WT1表达为阳性,10名正常人及7例缓解期患者WT1表达均为阴性;且WT1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65%和88%,P<0.05).此结果说明WT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标记基因,WT1的阳性表达者化疗后CR率低,且其与白血病的病程发展可能有关,WT1与mdrl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形态、免疫化学及超微电镜等方法的特点.方法 采用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WHO分类法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结果 4例AMKL患者在形态学、免疫学、电镜检查方法有明显特点.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行细胞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可提高其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