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测定原位肝移植大鼠移植肝肝内门-体分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封闭群雄性SD大鼠,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采用简化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24只,分为移植后2h、4d、7d三组,每组8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进行肝脏活体在体灌注。经小隐静脉插管连续灌注D-山梨醇,同时取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用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梨醇浓度,计算肝内门-体分流量。结果2h、4d、7d组肝内门-体分流量分别为39.9%,52.3%,27.6%,组间差异显著,且均比正常大鼠明显增高。结论 ROLTM大鼠移植肝血供恢复后即存在肝内门-体分流,并随时间推移分流量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陈志红  钱海鑫  秦磊  周晓俊  殷骏 《江苏医药》2012,38(13):1503-1506,1484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RTl 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1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d用FK506 0.2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3.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 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 (RTl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l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 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人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点及技巧。方法对2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单人及双人裸眼下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各50对。结果单人与双人操作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7.22±1.03)min和(26.47±1.16)min、(50.58±3.10)min和(48.18±3.70)min、(11.60±0.11)min和(11.28±0.08)min。单人与双人操作组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和94%、88%和88%、84%和86%。结论改良的二袖套法,单人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需助手协助,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协同性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并加以改良,分别对Wistar-Wistar大鼠(A组)15对及金黄地鼠-Wistar大鼠(B组)21对进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1、3、5、7天时各处死1只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余留做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B两组供体手术时间、修肝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3±3)min、(8±2)min、(45±5)min、(17±2.5)及(46±3)min、(21±2.5)min、(18±2)min,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1.0%与93.3%.A、B两组生存期分别为27.4±3.4天及5.5±1天.A组术后Williams分级均为0级,B组术后第1天1级,第3天2级,超过第5天均为3级.结论 ①利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可建立稳定的金黄地鼠-Wistar异种肝移植模型;②同时建立了协同性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模型,并为解决供肝来源不足方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在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原位肝移植组(A组)和RIPC后肝移植组(B组)。建立30%大鼠肝移植模型,检测术后2、6、12、24 h血清中ALT的水平,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术后B组血清ALT水平下调,HO-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RIPC具有保护小体积移植物I-R损伤作用,这可能与HO-1在术后肝脏组织中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AD的防治研究起重要作用。虽然AD动物模型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的制作 ,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对AD各类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并对各类动物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良  袁庆鑫  刘彤 《河北医药》2009,31(19):2530-253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Engemann法建立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长期存活情况(>100 d).结果 共行大鼠动脉化原位肝脏移植模型111次,其中:手术操作练习50次,成功率10.0%(5/50);预实验28次,成功率64.3%(18/28);正式实验33次,成功率90.9%(30/33),显著高于预实验(P<0.05).正式实验中随机选取12只,其长期生存率91.7%(11/12).结论 精细的手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成功率,该模型有助于肝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保存5小时,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t40mg/kg治疗组,Mat80mg/kg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1、2、4小时血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合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的透明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均显著降低,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却血再灌注中保护肝血窦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0.
张宏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17-18,20
目的制作改良双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原二袖套法的基础上,于受体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而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是供肝膈肌环与受者肝上下腔静脉血管之间进行(降落伞式吻合),胆道处理的改进和受体肝脏切除时排出肝脏内血液保证受体的有效血容量。结果改良双套管法吻合效果确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5%,动物的周存活率为97%。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鼠肝移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熟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步骤,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在传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部分手术操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例。结果初步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改进方法简便易行,初学者可较快掌握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探讨SD大鼠肝移植W256肿瘤模型的磁共振影像、血管造影征象及相关病理学表现,探索影像学手段在肿瘤研究上的价值。实验采用移植W256瘤块的方法制作20只SD大鼠肝肿瘤模型,移植术后14 d磁共振(MRI)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质子加权像(DWI)、增强T1加权像(CE-T1WI)、磁共振灌注成像(T2*PWI)肿瘤形态及功能特征,处死后并做微血管造影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MRI检查显示大鼠肝内均可见孤立性结节状肿瘤,肿瘤平均体积为(3 288±516)mm3。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CE-T1WI病灶信号不均匀增强,中心有无强化区域,T2*PWI显示瘤内血供不及肝脏丰富,分布不均。微血管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和形态分布异常。MRI和微血管造影与病理所见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故磁共振结合血管造影是评价肿瘤动物模型及进行肿瘤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敌。要深入探讨人类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机理,寻求防治疾病的有效途径,离不开动物实验,适宜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以来缺乏该疾病有效的动物模型。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模型的建立才在这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张毅  冉艳  叶启发 《贵州医药》2007,31(3):208-211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改良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 h是否静脉注射PNS(50 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PNS预处理组(PNS组)和NS对照组(NS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O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及AST,HE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RT-PCR法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各时点,PNS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P<0.05);再灌注后6h,NS组大鼠肝组织的MPO含量明显高于P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h,PNS组大鼠肝组织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大鼠肝移植I/R损伤;PNS对肝移植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PMN)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制作一种与人类 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类似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体重 16 0~ 180 gWistar大鼠 ,雌雄各半 ,先喂以高脂高糖饲料 4周 ,促发胰岛素抵抗 ,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30mg/kg ,每周 1次 )连续腹腔注射 2次 ,诱导建立 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 4周后大鼠空腹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出现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 5 72± 0 4 3,对照组ISI =- 4 37± 0 6 1,P <0 0 1) ,第 2次注射STZ后大鼠于 1周始出现葡萄糖负荷后 6 0、12 0min血糖显著升高 (P <0 0 1) ,造模成功 ;18周时出现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空腹胰岛素分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实验方法建立的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与人类 2型糖尿病代谢特征相似 ,是研究人类 2型糖尿病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肖和平  李艳  赵渝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486-487,489
目的评价大鼠种植性胃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模型的制作能否为术前化疗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对20只SD大鼠利用Walker-256细胞株成功地复制出种植性胃肿瘤模型,经腹腔动脉灌注阿霉素并经化疗后第14天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对照观察。结果利用Walker-256细胞株成功制作出大鼠种植性胃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模型,经腹腔动脉灌注阿霉素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结论该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初步实验为胃癌的实验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地尔硫艹卓 是一种近年来开始应用的苯并硫氮艹卓 类的短效钙通道阻滞剂 (CCAs) ,可通过阻断细胞壁中L型钙通道而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压等作用。本研究欲通过建立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 ,观察地尔硫艹卓 对金属蛋白酶 2(MMP 2 )、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胶原的影响 ,探讨地尔硫艹卓 的心脏保护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模型制作 Wistar大白鼠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4 5只 ,♂ ,体重 2 0 0~ 2 50g。依据文献[1 ] 结扎冠状动脉 ,假手术组只挂线而不结扎。 45min后 ,剪断缝线 ,恢复心肌灌流。1 .2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情…  相似文献   

18.
银杏内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景生虹  王惠成  苏刚  范玉琢  周炳刚 《中国药房》2007,18(33):2566-2569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银杏内酯在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建立的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的应用,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肝脏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min、30min、2h血清血管活性递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变化;测定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的酶学差异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再灌注2h取肝组织,用甲醛固定制成电镜标本,观察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银杏内酯能提高再灌注后血NO水平,并对ALT、AST、LDH的病理性升高有降低作用,且能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结论:肝移植术前施行门腔分流是预防术后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NO/ET1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银杏内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2型糖尿病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的长期稳定性。方法①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5mg·kg-1)诱导2型糖尿病的方法,测定STZ注射后72hSD大鼠的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胰岛素(INS)含量,并用HOMA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72hFBG≥10·0mmol·L-1及ISI≤正常动物均值的大鼠定为糖尿病模型大鼠;同时监测不同时间点大鼠的非空腹血糖(NFBG)、体重、饮食及饮水日摄取量的变化;②连续给予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ig)苯乙双胍(75mg·kg-1)3d,研究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4wk的大鼠饮食、饮水日摄取量没有明显差异;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Z注射后72h时91·7%的大鼠达到成模标准;②该糖尿病动物模型在STZ注射后的12wk内NFBG水平一直较高(>20·0mmol·L-1);③苯乙双胍能降低该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NFBG。结论该实验建立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且模型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原位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肝移植的整个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以及如何处理胆道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肝再生、器官保存等,都与手术的成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而在临床肝移植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建立实验性大动物肝移植模型,模拟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则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与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猪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移植队伍的训练和肝移植的相关研究中。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和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2]。本文就原位猪肝移植模型建立中所涉及到的围术期管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