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科植物D. mannii Hook. f.是生长于中非热带雨林的多年生植物,其枝和叶用于治疗风湿病和胃病。尽管该植物的药理研究鲜有报道,但从中分得大量A环被不同程度地异戊烯基化的黄酮类化合物。作者研究了从该植物嫩枝和叶中分离的3种异戊烯基黄酮,即6,8-二异戊烯基圣草酚(1)、dorsmaninC(2)和dorsmanin F,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Sephadex LH-20等分离和纯化技术,从柘树悬浮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1,3,5-三羟基-4-异戊烯基(口山)酮(1),怀特酮(2),6-异戊烯基芹菜素(3),甘草黄酮C(4),柘树黄酮C(5),erythrivarone A (6),derrone(7),红花素(8),染料木素(9)和香橙素(10).其中化合物1为(山)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是从该植物中未曾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郭洁茹  朱虎成  唐芳  张锦文 《中草药》2017,48(10):2129-2145
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oroglucinols,PPAPs)为藤黄科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结构新颖,且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抑郁等多种生物活性,是目前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近年来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26个天然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根中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方法乌拉尔甘草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西定(1)、ulexone A(2)、sophoronol A(3)、lupalbigenin(4)、8?prenylluteone(5)、isoderrone(6)、1?methoxy?phaseollin(7)、甘草利酮(8)、glyurallin A(9)、甘草酚(10)、光甘草素(11)、gancaonin F(12)、1?phaseollinisoflavan(13)、gancaonin G(14)、licoisoflavanone C(1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包括E.sacleuxii在内的刺桐属植物传统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和疟疾。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活性成分。作者以抗疟活性为导向,从E.sacleuxii中分得1新的异黄酮类成分——7-羟基-4′-甲氧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1)(俗称:5-去氧-3′-异戊烯基鸡豆黄素A)及其他黄酮类,并测定了它们的体外抗疟活性。将干燥、粉碎的该植物根皮以丙酮于25℃渗漉提取3次,减压浓缩得棕色黏性提取物,取部分提取物于草酸浸渍的硅胶柱上进行色谱分离,以丙酮(以1%、2%、3%、5%、7%递增)-己烷溶液洗脱,得5个部位A~E。取部位D(5%丙酮-己烷洗脱液)经Sephadex LH-20柱…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广豆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和反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越南槐醇①,lupiwighteone②,wighteone ③,8-异戊烯基山萘酚④,染料木素⑤,高丽槐素⑥.结论 化合物2, 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异戊烯基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个分支,特点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上存在异戊烯基侧链。根据异戊烯基结合位点、数量及结构类型,异戊烯基黄酮分为:3号位异戊烯基黄酮,5号位异戊烯基黄酮,6号位异戊烯基黄酮,8号位异戊烯基黄酮、多侧链异戊烯基黄酮、吡喃环异戊烯基黄酮和薰衣草基异戊烯基黄酮7种。异戊烯基黄酮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促进干细胞分化、抗炎和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改善代谢性疾病、改善骨质疏松、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衰老及生殖作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因此,异戊烯基黄酮的构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藤黄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酮(Xanthones)、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oroglucinols,PPAPs)及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化学成分。文章对中国藤黄属植物的代表性活性成分及药效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充分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chinensis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硅胶、聚酰胺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构棘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7,4′-四羟基黄酮-7-O-(6″-乙酰基)-葡萄糖苷(1),3,5,7,4′-四羟基黄酮-7-O-葡萄糖苷(2),6-异戊烯基-5,7,2′,4′-四羟基二氢黄酮(3),6-异戊烯基-5,7,4′-三羟基异黄酮(4),1,3,5,6-四羟基酮(5),2,4,3′,5′-四羟基二苯乙烯(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4,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金丝桃属植物在我国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我国约有55种8亚种,物种类型丰富。金丝桃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氧杂蒽酮类以及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而间苯三酚衍生物因其结构中具有多环和多种支链取代的特征结构,所以结构类型丰富多样,同时这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该研究对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的344个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类归纳,为金丝桃属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宝强  宋启示 《中草药》2009,40(2):179-182
目的 研究大叶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4个,双氢黄酮3个,黄烷醇1个,分别是染料木素(I)、5,7.3',4'-四羟基异黄酮(II)、5,7,4'-三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III)、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双氢黄酮(IV)、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V)、云南千斤拔素(flemichin D,VI)、胡枝子黄烷酮A(lespedezaflavanone A,Ⅶ)、赛金莲木儿茶精(ouratea-catechin,Ⅷ)、3.4,5-三甲氧基苯-O-β-D-葡萄糖苷(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X)、豆甾醇(XI).结论 化合物Ⅲ~V、Ⅶ~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I~Ⅺ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得到,其中以生理活性成分染料木素为代表的异黄酮为该植物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包括E.sacleuxii在内的刺桐属植物传统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和疟疾。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活性成分。作者以抗疟活性为导向,从E.sacleuxii中分得1新的异黄酮类成分——7-羟基-4’-甲氧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1)(俗称:5去氧-3’-异戊烯基鸡豆黄素A)及其他黄酮类,并测定了它们的体外抗疟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9,(6)
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合物,黄酮的异戊烯基化使其脂溶性和对生物膜的亲和力增加,肠道吸收能力增加继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通过查阅1968至2018年的文献,发现甘草属植物中的至少有105个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异戊烯基取代,并在7种常见基本黄酮母核的A、B环均有分布。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中尤以抗微生物活性更为显著。课题组对甘草属中的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中草药的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淫羊藿苷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泽民  黄仁泉  代维正 《中草药》2002,33(10):906-907
淫羊藿苷来源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是一种8-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口山)酮类化合物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具有了多种药理活性: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体外细胞毒性,体内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抑制结核菌、抗炎、抗菌等作用。生长于热带的藤黄属植物是(口山)酮类化合物的丰富资源。本文报道了从该属植物Garcinia livingstonei分离得到的四种新的被异戊烯基取代的(口山)酮化合物。将采于南非的G.livingstonei根皮  相似文献   

17.
香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莎草Cyper us rotundus根茎(香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香附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附药材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 ′-三羟基-2′-甲氧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1)、6-O-p-hydroxybenzoyl-6-epi-aucubin(2)、6-O-p-hydroxybenzoyl-6-epi-monomelittoside (3)、verproside (4)、syringopicroside B(5)、syringopicroside C(6)、oleuropeinic acid (7)、oleuroside (8)、10-hydroxyoleuropein (9)、senburiside Ⅰ (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附酮A,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PPAPs)为中国藤黄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类型,其结构新颖复杂,生物活性多样,是目前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作者在该领域的多年研究,对该类化合物在中国藤黄属植物中的分布和结构分类、波谱特征、提取分离方法以及生源合成途径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国藤黄属植物中PPAPs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桑科植物的根皮(即桑白皮)中作者曾分出一个降血压的成分桑白皮素B(Mora-cenin B)并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在分离桑白皮素B的过程中,作者从该植物的提取物的酸性部位经层析方法获得了一个具有降血压活性的部位,从该部位中得到了另一个无定形的异戊烯基黄酮衍生物,命名为桑白皮素A(Moracenin A),它对大鼠(静注)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桑白皮素A的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川佛手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川佛手Citrusmedica var.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果 从川佛手中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5-羟基-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sibiricol,Ⅵ)、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ylesculetin,Ⅶ)、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Ⅵ)、Sigmasteryl acetate(Ⅸ)、5-甲氧基-糠醛(5-methoxyfurfural,Ⅹ)、柠檬苦素(limonin,Ⅺ)、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 化合物Ⅵ、Ⅶ、Ⅸ为从芸香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