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性砷中毒皮肤色素改变的定量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水防治干预前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各单位调查资料中,居民皮肤色素异常(躯干色素沉着,躯干脱色斑点)的检出率均随着水砷含量上升而增加,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可建立良好的定量用回归方程式,皮肤色素异常亦和居民砷中毒检出率呈现良好的定量关系,这两种色素异常和地方性砷中毒的另一重要指标-掌跖角化亦呈亦密切正相关。此外,两种色素改变相互间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显示出这两种色素异常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卫生部要求,为尽快查清地方性砷中毒天吉林省的流行情况,依据以往水质检测资料,对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4个乡进行了环境砷含量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共检水样174份,其中砷含量超标37份,占21.26%,水砷最高值为0.207mg/L。土壤及农作物砷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所发现的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的病人,从临床、流行病学、理化检验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证明,属于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和高砷井水地区分布一致,病情和水砷含量平行。宏观上,全区地方性砷中毒可以分为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克什克腾旗山区三个区域。病人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征,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5.
砷中毒指数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改水干预前的地方性砷中毒资料 ,计算各发病单位的砷中毒指数。分析砷中毒指数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掌跖角化率、水砷含量、尿砷水平、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 ,均显示正相关关系。其中砷中毒指数 (y)与水砷 (x)相的曲线回归方程为 lg(y+0 .0 1) =3.0 16 x- 2 .16 ,两者相关系数为 r=0 .92 0 ;砷中毒指数 (x)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之间 r=0 .987,两者成直线回归关系 ,y=5 3.8x+1.5 1;砷中毒指数与足跖角化率之间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同样情况亦见于砷中毒指数与尿砷和异常尿砷检出率之间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5 9和 0 .919。砷中毒指数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 ,P值均小于 0 .0 5 ,且都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砷中毒指数以最简便方式概括了发病单位的砷中毒病例及病情程度 ,在比较不同单位病情时 ,比单纯的砷中毒检出率更能反映实际人群受砷危害情况 ,是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较好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山东省饮用水砷含量背景值及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情况,我们对38个县(市,区)的832个自然村庄和12个矿区,工厂进行了调查,并取了1573份饮用水进行砷,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水样砷含量在0.05mg/L以下,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人,对土壤及饮用水中的砷,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因此,山东省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7.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阴县是我国大陆第 3个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分布于境内黄水河流域两岸 5 km内的山阴城、黑圪塔、后所、薛×× (含省农牧场 ) 4个乡镇 ,波及 42个村庄 ,按水砷含量划分病区 ,轻病区 14村 ,中病区 12村 ,重病区 16村。病区常住人口 2 .6万 ,面积 30 0km2 。为了掌握砷中毒流行病学状况 ,分析临床特征 ,我们于 1999年 5月对居民进行了砷中毒普查。1 材料与方法  砷中毒临床诊断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颁发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和临床诊断暂行规定》执行。对病区所有常住人口进行饮水史、患病史 ,临床表现普查 ,并对其近 5年癌症…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环境地理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吉林省环境地理特征与砷中毒病区的成因,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水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调查区第四纪下更新统承压水是主要富砷含水层,是潜水砷含量的4.89-22.02倍,岩石中砷含量偏高是病区主要砷源,饮水中NO2、NH4、COD含量偏高是高砷富集区的主要特征。结论:建议病区改水应开采第三系承压水,可达到控制砷、氟2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 ,在全省重点地区进行饮用水水砷含量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 辽宁省重点地区饮用水水砷含量均 <0 .0 5mg/L ,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 辽宁省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患者 ,但仍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一步查清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及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重点砷中毒疑似病区开展了工作。结果 通过对2个县的5个乡(镇)32个行政村的137个自然村的调查,在32个行政村中,有24个行政村有饮水砷含量超标的井存在,占75%;在所调查的137个自然村中,有27个自然村可定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占19.71%。另有47个自然村可定为高砷区,占34.31%,高砷区总人口为30709人。2县总的砷暴露人口为3779人。结论 根据环境地理及病情调查结果,可确认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平原,致病因子是饮水中砷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掌握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范围和病情流行状况 ,为今后病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所有饮水超标的村屯进行整群普查。结果  1调查发现饮水高砷区覆盖 7个县区的 147个村屯 ,超标饮水井 80 5个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4.43mg/ L,超过国家饮水标准的 88倍 ;2查出病人 5 6 0 4例 ,其中轻度病人 42 2 0例 ,中度病人 913例 ,重度病人 471例 ,查出癌症病人 35 8例。患病最小年龄 7岁 ,最大年龄 80岁以上 ;3确定病区村屯 78个 ,其中轻病区 46个 ,中病区 2 1个 ,重病区 11个。结论 饮水砷高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水砷高又属于天然形成 ,因此 ,该病区类型应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2.
杭锦后旗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对内蒙古巴盟杭锦后旗地方性砷中毒病村井水中砷的形态、价态及其它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水砷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且水砷含量越高,病人病情越严重。井水中所含砷含量大多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所占比例为总砷含量的92~98%,其中As(Ⅲ)为无机砷的52.7~84.3%。在水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三价砷比例越高,病情越重,Fe、Ba等微量元素可能加重砷的中毒,而Co、Sr、Ca可能拮抗砷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饮水型砷中毒对出生缺陷或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 采取横断面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整群抽样、定点定时入户的调查方法.结果 横断面调查病区及高砷区畸形率为6.69‰,非高砷区畸形现患率为2.28‰,二者比较无差异.回顾性调查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畸形率为6.33‰,非高砷区畸形率4.2‰,二者比较无差异.畸形中以脑发育不全、斜视、唇裂多见.结论 病区及高砷区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说明高砷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进一步证实陕南环境砷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之间的关系,查清陕南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病区范围、病情程度和受危害人口。方法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把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石煤产区和燃用石煤的地区。分析石煤、玉米、辣椒和头发含砷量与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8个县、区均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分布,病区范围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叠。砷中毒患者总检出率达19.26%,病例以轻度为主,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P<0.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其次为皮肤色素沉着(P<0.01),掌跖角化的检出率仅为0.75%。石煤砷与玉米、头发砷呈正相关(P<0.05),与辣椒砷的相关性不明显。石煤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呈相关关系(P<0.05),辣椒、头发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相关性极为明显(P<0.01)。玉米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调查的8个县、区均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且为“氟砷联合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5.
陕南燃煤污染区环境砷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查清陕南燃煤污染区的环境砷污染及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情况和危害程度,确认该区域是否为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方法 对陕南5县18乡(镇)20个调查点的燃煤、室内空气、玉米、辣椒、干菜、饮水、土壤砷进行调查,同时对该区域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对煤砷与室内空气砷水平及其与患者检出率之间作相关分析。结果 煤砷与室内空气砷呈正相关(r=0.6607,P<0.001);煤砷与患者检出率之间呈正相关(r=0.500 2,P<0.025);煤砷与煤质关系密切,煤质愈好,含砷愈低;调查发现轻、中、重度患者(不含对照点)193人,疑似患者34人,病情以轻、中度患者为主,占检出患者总数的86.01%,并且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人多于和重于年轻人。结论 该调查区域是燃煤型砷污染区,是继贵州省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6.
贵州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患恶性肿瘤死亡观察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贵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病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了解燃煤型砷中毒与癌症死亡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了病区砷中毒病人从1991~2001年11年来的癌症死亡情况。结果 砷中毒病人癌症年死亡率(204.07/10万)显著高于非砷中毒组(22.36/10万),其相对危险度(RR)为9.13,归因危险度(PAR)为89.04%。男性相对危险度(RR)为10.61,归因危险度(PAR)为90.57%,女性相对危险度(RR)为6.53,归因危险度(PAR)为84.69%。男女之间死亡率(危险度)差别有显著意义。总砷摄入量与癌症死亡率之间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癌症构成中依次为肺癌09.02%)、肝癌(30.89%)、皮肤癌(25.20%)、胃癌(1.63%)、膀胱癌(1.63%)和直肠癌(0.81%)。女性尿中排泄的形态砷中3价砷(Asm)明显较男性少,而二甲基胂酸(DMA)显著较多。结论 长期摄入高砷煤污染的室内空气和粮食(玉米和辣椒)导致砷中毒,对癌症的发生具有直接作用,从而确立了燃煤型砷中毒与癌症的关系。女性砷中毒癌症死亡率显著低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无机砷甲基化能力高于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娄底市地方性氟中毒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的现状,探讨致病因素,为改灶降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农村居民使用燃料类型,分类抽样,检查学生氟斑牙、尿氟,并测定食物、饮水、煤的含氟量。结果 不同燃料类型的乡镇居民都查出地氟病,以煤为惟一燃料的乡镇人群患病率高。历史地氟病病区仍是病区,新发现病区乡镇5个。用煤火薰的茶叶、辣椒、腊肉、干蔬菜含氟高。结论 煤氟高加上居民不合理的建房结构和炉灶设置,厨房无排气装置及围灶取暖、烟薰食品等综合作用导致地氟病。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砷中毒人群发砷测定及发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的头发进行了观察和发砷值测定。结果表明,砷中毒患者头发出现了毛小皮排列紊乱、脱落、失去正常结构。发砷值含量为4.733μ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321μg/g(P<0.001)。说明发砷值的增高与电镜的超微结构改变相一致。用发砷值及超微结构来反映砷中毒是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p16基因甲基化与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进行两项1:1配对病例对照观察,病例组选自病区确诊地砷病患者共40例,对照组分别选自病区与非病区的非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年龄、性别匹配。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测定病区人群血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病例与病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p16甲基化(P=0.1343)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无显著意义;而饮水砷(P=0.0039)和饮水年限(P=0.0154)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有显著意义。病例与非病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p16甲基化(P=0.0019)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有极显著意义。结论p16基因甲基化与地砷病发病可能存在病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