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uPA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济铭  郑山  陈仲武  陈一平 《当代医学》2009,15(29):550-553
目的探讨uP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3天、术后3天、7天、2周及4周血清uPA的含量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uPA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uPA含量在门脉癌栓组、已发生转移组、肿瘤多发组中显著增高(P<0.01、P<0.01、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肝功分级和AFP含量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TACE术前3天比较,实验组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2周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4周血清中uPA含量与术前3天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PA含量的高低与肝癌的侵袭性高低有关。TACE前后血清uPA的检测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再次TACE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洪映玲 《当代医学》2013,(36):94-95
目的:研究血清TK-1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后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TK-1印记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检测6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后血清内TK-1的水平,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所得的数据结果,并分析。结果肝癌组血清TK-1阳性例数为41例,阳性率为66.33%,对照组阳性率仅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肝癌组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介入治疗1个月后,肝癌组中血清TK-1水平〈2 pmol/L的组治疗效果比血清TK-1水平〉3 pmol/L的组明显要好,且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VEGF表达水平和对3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检测术前1天、术后28天血清VEGF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PHC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225.13±120.24)ng/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7.28±22.86)ng/L(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术前1天、术后28天血清中VEGF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25.13±120.24)ng/L、(160.52±80.57)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证实VEGF在肝癌的生长转移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下降变化与术后病灶区碘油沉积情况和/或伴有门静脉癌栓有明显相关性,对肝癌近期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尤其是在AFP阴性病例中其意义尤为显著;能够更直观地反映肿瘤血管的破坏程度和治疗疗效。结论血清VEGF是一项独立于AFP的、能够更好地做为原发性肝癌介入疗效评价标准的指标,能够反映肝癌的进展、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并探讨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52例(PCI组)及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结果:PCI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5.78±2.63mg/L、8.09±3.24mg/L和2.89±1.32mg/L;正常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1.52±0.73mg/L、1.54±0.69mg/L和1.51±0.80mg/L。两组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2天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随着血管开通,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郑里  张建新 《当代医学》2010,16(5):62-65
目的探讨sICAM-l在判断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及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10~17cm,13.73±1.27cm)患者首次TACE术前,术后1月,第二次术后1月和14例健康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对比TACE术前、术后1月血清sICAM-l水平变化与肿块体积大小及甲胎蛋白(AFP)变化的关系。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AFP组术前sICAM-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月sICAM-1的水平,与术前sICAM-l的水平比较显著下降(P〈0.001),二次术后1月血清sICAM-1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6)。第一次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比例下降幅度与slCAM-1含量下降幅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512,P〈0.05,术后slCAM-1变化水平与AFP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4,P〈0.05。结论TACE能够降低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和活性密切相关。对巨块型肝癌病人,sICAM-1的含量在评价TACE疗效和判断再次TAC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对AFP阴性者更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对活动性肺结核和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4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SIL-2R、IL-1和IL-6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结核组血清IL-1、IL-6水平与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SIL-2R明显高于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别中血清SIL-2R、IL-1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L-2R可作为肺结核疾病活动的一个预警指标,检测患者血清SIL-2R水平对活动性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前后,IGF-Ⅱ、VEGF和IL-2、IFN-γ的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均进行了肝癌的根治术。于入院后1d和手术后第7天抽血检测血清IGF-Ⅱ、VEGF、IL-2、AFP和IFN-γ,同时抽取正常人群血液标本20例进行对照。比较肝癌患者与正常人群以上指标的差异,并比较根治术对它们的影响。结果:(1)肝癌组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增加,IL-2、IFN-γ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肝癌患者临床分期增高,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增加,而IL-2、IFN-γ含量明显下降,Ⅱa期组与Ⅲ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癌患者手术后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下降,IL-2、IFN-γ含量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Ⅱ可直接或通过增加VEGF的合成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判断愈后与跟踪随访的重要指标。监测与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可帮助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物,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疗效,评价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2005~2011年收治的因不同肝脏疾病行动脉内介入术(t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的患者378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行脾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和Child分级,统计并计算出血率。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Child分级明显较差,出血率明显增加,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明显下降,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4月入住我院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索拉菲尼+TACE术。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索拉菲尼于TACE术后5d开始口服。400mgbid,至少服用3个月,每位患者行TACE术不少于两次,并检测TACE术前1周及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0.0%,对照组3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3.3%,对照组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2个月,对照组中位TTP为3.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83.3%,对照组为5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VEGF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毒副反应均为Ⅰ-Ⅲ度,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治疗组腹泻、手足综合征、皮疹、高血压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术能改善不能手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和术后治疗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1d、术后第1、3、7、30、120d的血清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原癌基因C-erbB-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d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第3、7d较术前和术后第1d明显升高(P〈0.001);术后30d下降,接近术前水平(P〉0.05)。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5例术后120d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第1d(VEGF升高组,P〈0.01),有29例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d(VEGF降低组,P〈0.01),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1、3、7、30d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升高组ER表达明显低于降低组(P〈0.01),而C-erbB-2表达明显高于降低组(P〈0.01),升高组中淋巴结阳性率高,且临床分期晚的患者较多。结论乳腺癌外科手术切除与术后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其治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探讨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第1次TACE术前、术后3d、7d及术后1个月血清ICAM-l的水平。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1的水平(647.94±95.6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201.07±68.8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sICAM-1水平在不同甲胎蛋白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sICAM-1的水平(567.85±99.79)μg/L与术后7dsICAM-1的水平(542.84±89.94)μg/L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并且术后7d低于3d的slCAM-1水平(P=0.022),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减少率在碘油沉积良好组(16/18)中与碘油沉积不良组(2/10)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活性密切相关,对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尤其在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再次TACE的指征及评价TACE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华永飞  陆才德  彭涛  夏涛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17-122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减轻兔肝缺血模型的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经肝门阻断20min后再开放手术建立的30只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及C组为实验组,各10例。A组于术前1 d、10min和术后1 d经耳缘静脉注射5%葡萄糖10 ml。B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用药时间同A组。C组术前1 d及术后1 d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术前10min经门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各组均在术前1 d、术后1、3及7 d分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 3组实验动物无手术或其他原因死亡。3组术后1、3及7 d ALT、TNF-I、L-1、SOD与NO值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1 d ALT、TNF-与IL-1水平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术后3 d3组ALT、TNF-与IL-1值继续升高,但A组仍高于B组,B组高于C组;术后7 d3组ALT、TNF-与IL-1值下降。术后1及3 d SOD值水平B组与C组均高于A组,术后7 d SOD值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术后1 d NO水平A组低于B组,而B组低于C组;术后3 d NO值继续升高,但A组仍低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7 d3组NO值下降。结论异甘草酸镁可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血SOD及NO含量,并降低IL-1、TNF-含量及ALT活性,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肝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异甘草酸镁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术前1 d和术后1、3、5、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观察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肠动力恢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对术后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电凝组40例,缝合组40例,术中创面分别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对两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以评判手术对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影响。结果(1)电凝组:术后1个月E2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2水平稍升高,FSH、LH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E2值、FSH、LH值已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缝合组:术后1个月E2水平较术前降低,FSH、LH较术前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2水平稍升高,FSH、LH稍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E2、FSH、LH值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时间同一指标,电凝组对卵巢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均大于缝合组,发生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人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无论使用双极电凝法或缝合法止血均对卵巢分泌性激素造成影响,尤以电凝止血法影响更为显著。卵巢分泌性激素功能在术后半年内可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通心络组,每组大鼠10只。术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4d。分别于术后7d、14d检测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术后14d免疫组化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新生血管数。结果:术后第7、14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通心络组VEG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升高(P〈O.05),其中高剂量组及通心络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通心络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C计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通心络组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MVC均升高(P〈0.01)。与通心络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可促进心肌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VEGF表达及维持VEGF高分泌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方法 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变化和MVD.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术后7d、30d血浆VEGF水平(292.34±70.74)pg/ml、(189.49±72.66)pg/ml与对照组(371.36±81.20)pg/ml、(319.24±70.54)pg/ml比较呈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49,P<0.05).术后30d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强度分别为(158.4±38.9)和(60.75±14.0),和MVD分别为(56.6±15.1)和(21.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576、t2=2.328、P均< 0.05).结论 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明显降低肝癌VEGF表达和MVD,对肿瘤再生血管有一定抑制的作用,巩固和加强了TACE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肾病综合征(NS)患儿,观察治疗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感染次数的情况。结果 1.第6个月时治疗组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显著作用(P<0.05),而在第4个月时治疗组对体液免疫有作用(P<0.05),对细胞免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之间治疗后患儿血浆白蛋白均增高,第1及第2个月,治疗组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P<0.01),而第4及第6个月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较前均下降,第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次数,同时在升高血清白蛋白及降低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钙离子(Ca^2+)动态变化对早期评估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价值。方法对轻、中、重度HIE患儿入院后、生后1d、3d、7d血清NSE和Ca^2+进行检测,并与非HIE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NSE和Ca^2+的变化和意义。结果轻度HIE组与时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轻、中、重度HIE组之间1天内血清NSE和Ca^2+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中度组和量度组血清NSE,Ca^2+入院时、1d、3d、7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和Ca^2+水平呈负相关,其相关程度与HIE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测定联合预防性补钙对防治术后低钙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102例,根据术后1h测定的PTH水平分为A组(39例,PTH<15 ng/L)和B组(63例,PTH≥15 ng/L).术后A组予以静脉补钙3g/d,连续补钙5 d;B组予以常规补液,不予以补钙.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及PTH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低钙血症,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组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09±0.05)、(2.02±0.04)、(2.12±0.04)、(2.22±0.07)、(2.35±0.06)mmol/L,B组分别为(2.07±0.05)、(2.03±0.04)、(2.14±0.04)、(2.22±0.06)、(2.34±0.0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2、3天的PTH水平分别为(11.92±2.17)、(5.80±1.69)、(9.73±2.31)ng/L,B组分别为(19.92±5.37)、(12.84±2.43)、(15.93±5.17)ng/L,A组第1、2、3天的PT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第7、30天的PTH水平分别为(23.98±7.31)、(46.07±5.62)ng/L,B组分别为(24.90±6.45)、(45.22±7.42)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术后症状性低钙血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12.8%)及6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 hPTH水平低下的患者早期予以预防性补钙有利于防治术后低钙血症,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经通痹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阈和脊髓背角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0只)和温经通痹汤组(50只),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5、30d时,测定两组大鼠的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 PWTs)作为痛阈。造模后对温经通痹汤组大鼠采用温经通痹汤灌胃2次/d、10mL·kg-1/次治疗,在造模后第1、3、7、15、30d等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0只,取腰段脊髓做脊髓背角NR2B受体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大鼠造模后第1d的PWTs明显低于造模前的PWTs值(P〈0.01),显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d的PWTs值分别为16.28±0.49g、18.21±0.38g和20.05±0.59g,明显高于造模后第1d的13.97±0.4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温经通痹汤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d的PWTs值分别为18.64±0.98g、22.32±1.61g、19.94±0.40g,均高于造模后第1d的13.69±0.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造模后第7、15d时,温经通痹汤组大鼠PWTs值均高于模型组大鼠的PW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1d时比较,模型大鼠脊髓背角NR2B的亚基表达在术后第3、7、1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经通痹汤组脊髓背角NR2B的亚基表达只有在造模后第7、15、30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温经通痹汤组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在3、7、15 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温经通痹汤治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NR2B亚基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温经通痹汤能有效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CCI模型)的痛阈,并在一定治疗时间内存在镇痛累积效应。温经通痹汤在早期较好地抑制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与改善痛阈的时点吻合,初步说明温经通痹汤提高痛阈与调节脊髓背角NR2B亚基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