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胶质母细胞瘤多数呈单发、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水肿和占位征象明显的影像学改变[1]。我们报道的这例患者的颅内病灶在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表现为多发、类圆形、边界清晰,极易误诊为寄生虫脑病、结核瘤及转移癌等,最后经病理活检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本文主要通过该病例回顾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减少不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患者6例,总结及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病灶范围均较广泛,边界不清,均伴有周围脑组织的肿胀,T1加权信号呈低信号(与脑白质相比)者4例,等信号2例;T2加权信号呈广泛高信号者6例.2例可见显著强化,呈多发不规则环状和结节状改变.结论 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疾病预后及急性期、恢复期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02年~2006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8例CPM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球麻痹;其中1例无相应的临床症状.6例患者在发病早期行头部MRI检查,表现脑桥基底部对称分布的病灶;其中的3例伴有脑桥外的髓鞘溶解,病灶主要分布在丘脑、壳核;其中的2例在发病后的1个月复查头部MRI,发现脑桥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表现T1W1低信号、T2W2高信号;丘脑、壳核的病灶表现T1 W1高信号、T2W2高信号.除1例无临床症状及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其余6例一经明确诊断,均立即行激素治疗.6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结论 肝功能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出现脑桥中央及脑桥外的髓鞘溶解症;患者激素治疗有效;头部MRI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疾病恢复期丘脑、壳核病灶的短T1、长T2的影像学改变考虑与髓鞘溶解后的脂类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结合复习文献,尝试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病例的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MRI检查采用GE Signa扫描机。31例病理结果,神经节胶质瘤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2例。结果 神经节胶质瘤MRI表现T1加权像为低信号囊性闭快,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注射Gd-DTPA后,囊壁及结节增强为主。中枢神经细胞瘤MRI可见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团块混杂有低信号,T2WI:部分为等信号,部分为高信号。注射Gd-DTPA:表现为非均匀增强。神经节细胞瘤MRI表现质子密度像或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MRI显像可见病变在T1WI为黑色,而在T2WI为白色,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病灶条纹状,边界清楚,无水肿。结论 神经元及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最终诊断仍取决于组织学。但该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中部分病例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有益于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脑富脂质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小脑富脂质髓母细胞瘤患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MRI显示病灶填允第四脑室,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T1WI扫捕病灶晕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手术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大小一致,胞质淡染,呈弱酸性或嗜双色,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核分裂象易见;间质中含有丰富的薄壁血管;富于脂质的细胞呈灶性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56和突触素弥漫阳性,局灶表达神经微丝,弱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凶子-2;不表达巢蛋白、神经元核抗原、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TP53染色阳性(约10%).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40%.结论 发生于小脑的富脂质髓母细胞瘤为临床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呈现发生于小脑蚓部向第四脑室生长的占位性病变;病理学表现肿瘤细胞由高度密集的一致圆形细胞组成,具有灶性脂肪样细胞分化.应注意与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胶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胶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6月复发,术后7月死亡;脑胶质肉瘤cT平扫主要为混杂密度影,瘤灶内可见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呈高密度边界清晰影,不均匀环状强化;MRI平扫在T1WI和T2wI均为混杂信号,边界不清,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呈现明显厚壁环形强化;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两种混合成分组成;免疫组化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波形蛋白(+)。结论诊断脑胶质肉瘤需结合影像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可减少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7.
原代培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与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活性与放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了5例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形态学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原代培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60Co 2Gy放射剂量照射后的存活分数.结果 5例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形态多样,生长曲线和增殖活性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存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的细胞群,放射治疗应体现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主因1日内癫痫发作3次入院,服用镇静药好转。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CT平扫双颞叶及胼胝体压部左侧呈多发类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较轻(图1)。MRI平扫T1加权像病变信号高低不均,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变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不同病灶强化程度不一,多数病灶边界仍不清(图2)。26d后MRI示病变范围增大,数目增多,占位明显,部分病灶边界变清。增强后强化更不均匀,部分病灶出现坏死区,并出现“子灶”及室管膜、柔脑膜强化结节,不同病灶强化程度及类型不一(图3)。PET示脑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 15例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叶皮层及皮层下12例,其中单发病灶6例,单侧多发病灶2例,双侧多发病灶4例;病变呈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及脑干对称性病变3例,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12例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14例MRV显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窦信号缺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4例,上矢状窦受累2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3例,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3例.结论 静脉性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相比有其明显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MRI和MRV检查相结合可及时而精确的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8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SPNET患儿(19个月~4岁)的影像学资料(6例CT,2例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额叶4例、颞叶3例、颞顶叶1例,呈囊实性6例、实性2例;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1例;边界清楚7例、不清1例;有钙化3例,均未见出血.CT或MRI增强后肿瘤实性区中度强化,囊性区无明显强化.MRI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呈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囊性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 SPNET的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多位于额、颞叶,呈囊实性、类圆形,边界清楚,无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性区有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例多发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多发性GBM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1例多发性GBM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邀请神经内科及影像科专家结合相关文献对GBM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解读。结果 :1例以癫痫样发作起病的多发性GBM患者,同时伴有一过性记忆模糊病史。脑脊液中未见恶性依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发现颅内多发近皮层的T1加权成像低信号影,T2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影,伴斑片状强化。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结果提示病灶处胆碱代谢水平升高。病理诊断为成胶质细胞瘤[未分型(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结论 :GBM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增强MRI检查并无特异性发现;临床上,需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等进行鉴别。MRS等可对病灶的组织代谢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病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 1~ 3天内 (活动期 )及病情稳定后 (静止期 )行颅脑MRI检查 ,并分析MRI表现。结果  (1)活动期MRI表现 :8例 (A组 )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小的高信号 ,多分布于深部脑白质 ,T1加权图像不明显 ,亦无对比增强。 3例 (B组 )T1WI和T2WI信号接近 ,强化明显 ,病灶较大 ,边界欠清 ,主要分布在额叶 ,颞叶 ,小脑 ,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 3例 (C组 )额叶 ,枕叶 ,桥脑T2WI显示高信号病灶 ,T1WI表现相应部位低信号 ,3组相比 ,P <0 .0 1。 (2 )静止期MRI表现 :与活动期相比 ,3组静止期病灶皆缩小 ,边界清晰 ,T1WI信号降低 ,T2WI信号升高 ,强化减弱 (A组P <0 .0 1,B组与C组P <0 .0 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神经系统病变形式多样 ,颅脑MRI对SLE脑病有较高敏感性 ,结合临床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脑胶质肉瘤的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MRI表现类型共4种:(1)11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即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实质性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显著,瘤周组织水肿明显。(2)3例不规则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瘤内包绕血管但未见囊变、坏死信号,病灶周边可见环状水肿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2例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影,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呈条带状明显强化影伴局部脑膜强化。(4)1例表现为等T1长T2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更长T2,增强后厚壁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的3例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手术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以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起病;MRI检查具低T1高T2信号特征,强化多样,瘤周水肿明显,需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他类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术中肿瘤边界分辨困难;手术病理诊断为神经节胶质细胞瘤、WHOⅠ级,病理切片上混合表达肿瘤性神经节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未行放疗等其他辅助治疗.结论 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相对少见,致残率高,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难度大;如手术切除满意预后良好,不需常规行放疔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不典型MRJ特点,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6例MR/表现不典型的颅内肿瘤病人行立体定向脑内病变活检术,其中囊性病变2例,单一实性病灶3例,多发性病灶1例。结果6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GBM(WHOⅣ级)。治疗后3个月随访显示:囊性病变消失1例,缩小1例;单一实性病灶缩小3例,多发性病灶无变化。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对MRJ表现不典型的GBM具有诊断价值和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01年1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的11例DN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MRI上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无水肿,无占位效应;手术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病理可见特异的多发性瘤结节和胶质神经细胞.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病的准确诊断对本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颈部肿物,近期进行性肿大,经抗炎治疗无效,遂于2014年3月16日到我院检查。查体:右侧颈部肿物,大小约4 cm×2 cm。颈部MR(2014年3月18日):右侧颈总动脉后方可见结节样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及低信号,T2WI呈稍低、稍高及高信号,边界不清,直径约2.1 cm2.6 cm,相应水平右侧颈静脉显示不清,右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评分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44例,其中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4例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例,手术后进行MRI评分。评分标准包括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有无水肿、不均质性、出血、边界清晰、囊变或坏死、血管流空效应、强化程度和强化的不均质性等9项指标。结果MRI评分随肿瘤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增加,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不均质性、水肿、边界清晰、血管流空效应、强化程度和强化的不均质性等6项指标均低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之间9项指标相比,仅不均质性和强化程度2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评分对选择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 MRI特点。方法 :分析 1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 MRI资料。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颅神经损害 ,易误诊 (8/ 19) ,其 MRI变化有三个特点 :1颅脑 MRI平扫未发现异常 ,但增强扫描可见脑沟及脑池内线状或点状强化灶。 2以额、顶、颞叶、双侧基底节区为主的多发散在不规则斑块状或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改变 ,增强后病灶轻度或无明显强化。 3颅脑 MRI可见大脑半球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T1 呈低信号 ,T2 呈低或等信号 ,部分病灶中心 T2 呈高信号灶 ,增强后可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影像。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误诊率高 ,确诊需依靠病原学检查 ,其 MRI表现虽缺乏特异性 ,但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面部感觉异常伴头晕近2年。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7个月。影像学表现MRI表现见图1。图1A为脑桥左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央高信号、周围低信号,提示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可能大;图1B为延髓左侧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