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1].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胃肠内营养支持[2].此类病人病情均很严重,由胃肠内营养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应忽视.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总结其鼻饲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该类病人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副交感中枢及其与延髓中迷走神经核间的连接通路遭到破坏,副交感神经无抑制地兴奋,而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EN不仅有供给机体营养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2].由于病人的病情严重,在EN支持过程中常发生腹泻、便秘、误吸和代谢紊乱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张萍 《现代保健》2012,(2):39-40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立适康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经鼻胃管管饲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对照组28例,管饲家庭自制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者EN前后体重(BW)、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变化及胃肠道反应.结果 试验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适康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优于家庭自制流质饮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均营素"肠内营养(EN)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经鼻胃管管饲EN制剂"均营素";对照组30例,管饲家庭自制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EN前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5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Th1、Th2细胞含量、Th1/Th2,ELISA法测定IL-2、IL-6含量.对比研究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EN组患者血清中的Th1、Th2细胞含量、Th1/Th2显著高于PN组(P<0.01),IL-2、IL-6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投稿须知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病毒致心肌出现严重炎性损伤的一种疾病[1].危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危重症病人常规治疗手段,且越早越好[2].滋养性营养是近年来营养治疗领域提出的新理念,即早期小剂量(25%~30% kcal)、低热量的肠内营养(EN),目的是改善肠黏膜屏障.据报道,在危重症病人,第1周的肠内喂养滋养量与给予全量EN同样有效[3].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特点、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36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后进行GCS评分,置鼻胃(肠)管,48 h后开始EN,观察伤后第7 d EN最大输注量(mL/d)、过渡至完全肠内营养(TEN)的时间(d)、伤后第7 d实现TEN的病例数及血糖和血清清蛋白(ALB)和谷丙转氨酶变化,记录各种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颅脑损伤后早期EN并发症发生特点:伤后1周内以腹胀、呕吐、反流和误吸为主,1周后以腹泻为主;腹胀和呕吐的发生与鼻饲管所在位置有关,腹泻发生与GCS评分和ALB水平呈负相关;GCS评分越低,EN耐受的最大输注量越低、过渡至TEN的时间越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增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与其损伤程度、血清清蛋白水平等因素呈负相关;使用鼻肠管可降低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的危重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表现为以能量消耗、糖异生、蛋白质降解和尿素氮升高为特征的高代谢状态[1].SAP病人常由于肠道缺血、腹腔感染,使肠壁水肿、粘连等,致使胃肠道消化、吸收、分泌和蠕动能力受到损害.因此,实施肠内营养(EN)时易出现不耐受现象.腹泻是SAP病人EN支持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无疑会影响营养支持的进程.我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EN支持,90年代以后认识到了EN的安全实施是危重病人治疗好转的标准之一.30多年来,我们曾对3万多例病人实施EN支持,在护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将我科实施EN治疗SAP病人期间,腹泻的预防与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急性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盲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危重疾病,病程漫长.由于病人长期处于高代谢、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以及营养物的代谢紊乱,因此,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EN)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SAP非急性期以EN为主的营养支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病人的较早期康复.现将相关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胃肠道术后病人应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及"枳术丸"煎剂的调理作用.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静脉输注组(Ⅳ组)、胃肠内营养组(EN组)及胃肠内营养加"枳术丸"煎剂组(研究组).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0 引言 充足地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及改善其预后,当胃肠功能正常时,肠内营养(EN)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肠内营养可以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和空肠造口等多种途径进行,其中插入鼻胃管或鼻肠管简便易行,但长期使用易造成病人不适.因此,危重病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时,通常进行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病人耐受较好.传统使用手术胃造口,缺点是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费用高.1980年,非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stan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被介绍应用于临床,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于术后24 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营养及免疫指标于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5),免疫指标EN组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与PN组相比,明显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费用.结论: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理想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延迟为表现的综合征[1]。营养支持在胃瘫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营养状态差、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2]。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28例,通过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天枢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方法:将11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EN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61例).试验组病人在EN的同时给予电针刺激穴位;对照组只给予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生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并每天测定病人胃黏膜的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pH值(pHi)以及胃潴留量和喂养量. 结果:试验组病人电针刺激穴位后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经电针刺激穴位后胃黏膜PgC02明显降低,胃黏膜pHi明显升高,胃潴留量明显减少,喂养量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电针刺激天枢穴位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EN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重型脑外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伤后意识障碍,不能自行进食,且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早期EN可给予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EN)乳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营养制剂能量密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高能量密度EN制剂(能量密度1.5 kcal/mL)鼻饲,对照组采用常规EN制剂(能量密度1.0 kcal/mL组)鼻饲。比较两组病人热卡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治疗一周,观察组热卡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方面,两组病人腹泻、腹胀等胃肠道不适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ICU期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病人总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应用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乳剂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能量供应,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指因创伤、手术或某些疾病引起腹内高压(IAH)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ACS的治疗之一是敞开腹腔减压.外科ICU的病人发生ACS可高达15%~38 %[1].因此,在病人心、肺、腹腔脏器内稳态稳定后,适时给予肠内营养(EN)对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防止肝内胆汁淤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大多数肝癌病人继发于肝硬化,肝功能较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手术创伤对病人造成明显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性影响,对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十分必要[2-3].根据营养液给予的方式不同,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我们通过对60例肝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EN和PN支持,比较病人的营养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肝癌病人术后早期EN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原发损伤严重,多有合并损伤或并发症,导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呈持续性植物状态.这些病人治疗康复时间较长,因病人的肠道功能基本完好,故保持良好的EN支持,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