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先后设立了3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创建9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2.1亿元;投资总额36.4亿美元;共兴办三资企业746家,其中部分企业进口种类繁杂,数量较大的废旧物品。  相似文献   

2.
本分析了近年来天津新港口岸进口废旧物品种类、来源及存在的问题,发现进口的度旧物品多来源于欧姜等发达国家.且种类繁杂,但以含铜废料、废纸及废塑料、旧轮胎进口量最大,并存在问题较多,除了易携带病媒昆虫、啮齿动物外,合铜废料及二手设备放射性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另外,根据入境集装箱废旧物品的特点,就如何加强入境集装箱废旧物品的卫生检疫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进口废旧物品带来的卫生学问题及其危害进行阐述,阐明加强对进口废旧物品进行卫生检疫和卫生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学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学评估工作,是办理进口废旧物品卫生检疫批件的前提条件,也是进口废旧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分析讨论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学评估,以及进口废旧物品卫生学评估工作的程序和指标,从而不断完善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检疫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进口废旧物品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如病原微生物、病媒生物的危害、放射卫生学、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卫生检疫控制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入境废旧物品携带的病媒生物、放射性有害因子等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分析汇总了国际国内废旧物品处置和监管现状,指出我国卫生检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政策宣传等方面给出建议,以推动我国废旧物品卫生检疫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废旧物品监管的有效性,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应"大通关"战略新形势的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方法]对东莞外贸生产企业的特点和卫生检疫监管现状及当前形势的要求进行分析.[结果]对以加工贸易为特点、报验批次特别庞大的东莞外贸生产企业,经第一口岸进行了卫生处理的疫区货物和废旧物品,实施"三电工程,快速核放";未经卫生处理的和属东莞为第一口岸报检的疫区货物和废旧物品实施"重点卫生检疫监管".[结论]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的实施,可大大提高内部工作效率、方便外贸生产企业,真正实现"提速、减负、严密监管"的目的,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8.
废旧物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无用的或经利用后失去其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需要进口废旧物品作为原材料,经过再加工利用,生产出成品。福州港自开埠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境外废旧物品大量涌入,如何管理好废旧物品的进口,既保障生产的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青岛口岸1991~1997年入境集装箱内废旧物品的卫生学调查结果以及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参考国际管理情况所采取的卫生检疫管理方法,并对进一步做好后续管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1目的为加强对盐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盐田局)出入境废旧物品的卫生检疫监管,防止传染病通过废旧物品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深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进口废物原料进行放射性监测,有效地防止境外放射性超标物质输入我国,保护我国的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方法对惠东口岸进口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品种的废五金、废金属进行放射性检测。结果对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4个品种1360批次进口废物原料进行检测,未发现有放射性超标情况,但不同国家、不同品种、不同批次间,监测的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在对进口废物原料的日常检验检疫工作中,应加强放射性物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23号公告和1999年12月21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第14号件规定,天津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做好对美国、日本输往中国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工作,防止松材线虫等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境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冯蒂 《环境卫生工程》2012,(4):37-39,44
以西藏环卫规划为例,结合西藏社会经济水平、城镇发展、产业发展、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特色,从规划层次划分及目标设定、垃圾产生量及性质预测、垃圾处理技术选择、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构建等方面阐述了环卫规划如何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