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对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次/d,共7d)建立小鼠依赖模型,并腹腔注射莨菪类生物碱(4mg/kg,1次/d,共7d)。结果:吗啡组小鼠痛阈明显下降。东莨菪碱能显著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同剂量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下降的现象。结论:莨菪类生物碱中,东莨菪碱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音乐电对人体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正> 物理治疗师常用超声来治疗疼痛,但目前很多研究就其治疗效果无一致评价,而且作用机理也不十分清楚。Falconer等认为很多关于超声治疗的报道内容陈旧、实验设计不合理,例如,35篇文献中只有5篇用了假超声(即超声输出为0)和双盲评价。虽然有部分研究证明,超声可减轻骨性关节炎和急性外周性炎症引起的疼痛,但这些资料大都缺乏对照和双盲评价。Falconer等研究表明,安慰治疗反应和评价者的愿望,都有可能造  相似文献   

4.
选择20例健康成人以动态干扰电流衬垫固定法和抽吸法进行痛阈比较观察,结果镇痛作用衬垫法优于抽吸法,电极下的镇痛效果与电流交叉点中心有同样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频电疗和磁场对老年人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和低频温热电磁场对老年人皮肤电阻、感觉阈、痛阈的影响.方法 将患有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电疗组和磁疗组两组治,电疗组采用SSP神经智能治疗仪,磁疗法组采用低频热振磁疗法仪,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的局部皮肤电阻、感觉阈、痛阈,并同时观察疼痛强度评分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疼痛强度评分有明显的降低,电疗法组显效18例、好转12例;磁疗组显效15例、好转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电阻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觉阈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磁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阈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频电刺激和磁疗法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治疗后患者疼痛强度评分、皮肤电阻有明显的下降,感觉阈和痛阈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对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次/d,共7d)建立小鼠依赖模型,并腹腔注射莨菪类生物碱(4mg/kg,1次/d,共7d)。结果:吗啡组小鼠痛阈明显下降。东莨菪碱能显著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同剂量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下降的现象。结论:莨菪类生物碱中,东莨菪碱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磁疗对烫伤大鼠皮肤痛阈和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大鼠烫伤前后痛阈变化及旋转磁场在镇痛和创面愈合方面的治疗意义。1材料与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24只,体质量200~240g。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磁疗组(n=12)。将两组大鼠尾部脱毛,用生理盐水和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脱脂消毒,以饱...  相似文献   

8.
痛阈的检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疼痛的日益重视,痛阈的测量也成为诸多疼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痛阈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介绍痛阈的测量方法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五种低中频电流对人体痛阈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照射“足三里”穴位对正常兔痛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用频率0.5 MHz,功率2W的聚焦超声照射兔左侧“足三里”穴位5 min,假照组照射方法 相同,但不打开电源.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2、4、6、8、10、12、14和16 min,用电子压力测痛仪进行痛阈测定.结果 假照组照射后的痛阈值与基础痛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照射后6 min,痛阈值(94.57±51.84)g出现高峰(P<0.001);分别于14 min和16 min恢复至基础水平.在2、4、6、8、10和12 min,实验组的痛阈值均显著性高于假照组(P<0.05).光镜观察实验组与假照组的皮肤组织图、肌肉组织图和坐骨神经组织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聚焦超声照射“足三里”穴位可以提高正常兔的痛阈,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小鼠鞘内注射PGE1对不同性质疼痛调控作用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GE1在脊髓水平对不同性质疼痛的调控作用。方法:清醒小鼠鞘内注射法给药,用热水缩尾法,福尔马林实验,冰醋酸扭体法等三种方法测痛。结果:在热痛模型上,PGE1 0.1ng ̄0.1μg/只使小鼠痛阈显著降低,10ng时最明显,而在较大剂量1μg/只无明显作用。福尔马林实验中,PGE1 0.1,10ng/只无显著作用0.1μg/只抑制其1相反应,1μg/只显著抑制其Ⅰ,Ⅱ相反应。在冰醋酸扭体  相似文献   

12.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对大鼠热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对大鼠热痛阈的影响。方法: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7组,A组为对照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为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NMDA,F组鞘内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G组鞘内注射MK801,然后再注射NMDA。各组注射的容积均为10μl,每组动物在注药前后用热板测定热痛阈,并且计算出疼痛指数(AI)。结果:鞘内注射NMDA可以引起大鼠的痛阈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小疼痛指数,MK801可显著地抑制这种变化。结论:脊髓NMDA系统与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动脉干扰电流和电脑中频电流对人体痛阈的影响。30名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动脉干扰电组和电脑中频电阻(每组10例),作用部位为腰部,观察作用前及作用后即刻,作用后15分钟时局部痛阈的变化。结果,作用后即刻和作用后15分钟两组电流的痛阈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作者后15分钟,电脑中频电组的痛阈升高值显著高于动态干扰电组(P〈0.05),提示电脑中频电流的镇痛后效应优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神经源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源性痛筛选新的、毒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单侧L5/L6脊神经结扎痛模型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IFN-α(1.0,2.5和5.0×106U/kg)后,利用机械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实验测定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给药前后的痛阈变化;同时,通过给药前30m in注射纳洛酮(1mg/kg)观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IFN-α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其中5.0和2.5×106U/kg IFN-α均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效应分别维持60和30 m in,而1.0×106U/kgIFN-α无明显的镇痛作用。IFN-α产生的镇痛效应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完全阻断。结论:IFN-α对小鼠神经源性痛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区注射催产素(OT)和抗催产素血清(AOTS)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G注射OT能增加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注射AOTS以中和内源性的OT后,对大鼠痛阈虽克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电针期的停针后的电针镇痛效应。提示PAG内生理水平的OT在电针镇痛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认知方式分散注意力对肢体加压疼痛感觉的影响。方法:20例健康大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状态(单纯加压疼痛)和分散注意力状态(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下于左臂肘横纹上方12 cm处捆绑止血带进行加压疼痛,加压压力为26.6 kPa。记录被试者实时疼痛强度与疼痛不适度,并进行MPQ-SF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hort-form)测量。结果:①单纯加压方式下被试者感受到的疼痛强度(3.8±1.9)显著高于控制性加工方式(3.2±1.5)(P<0.05)。②单纯加压方式下被试者感受到的疼痛不适度(3.8±1.7)显著高于控制性加工方式(3.2±1.5)和自动化加工方式(3.2±1.5)(P<0.005)。③MPQ-SF测量中,控制性加工方式的PPI(Present Pain Index)(3.8±1.2)显著小于单纯加压方式(5.0±1.6)(P<0.05)。结论:控制性认知加工方式可以从疼痛的感知维度与情感维度降低疼痛感,自动化认知加工方式可以降低疼痛的情感维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体C3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81只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三组(n=27):A组:假手术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CI)组;C组:CCI模型补体C3干预组。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并取腰5、6脊髓节段测定GFAP mRNA和GFAP表达。结果 :术前三个组小鼠热和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术后1天A组热和机械痛阈下降,其后恢复。B组和C组继续下降,C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天,B组和C组胶质细胞激活轻微,术后第3、7天B组和C组脊髓组织GFAP mRNA和GFAP表达量逐渐增加,且C组其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结论 :补体C3的存在与神经病理性模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显著相关,并由此影响到慢性疼痛状态的出现和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刺激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n=6),建立肌松兔模型后分别予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1%福尔马林(LD组)、8%福尔马林(HD组)或生理盐水(NS组)0.5ml。应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观察注射前后兔QPEEG不同脑区不同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另取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n=6),清醒状态下采用上述注射的方法建立炎症痛模型。观察家兔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进行疼痛评分。结果:对福尔马林伤害刺激HD组和LD组伤害反应程度均强于NS组(P<0.01,P<0.01),HD组强于LD组(P<0.01)。与注射前相比,HD组和LD组QPEEG均出现了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α和β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θ频段变化不明显,其中α1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的量效-时效关系更符合行为学改变。结论:福尔马林所致炎性疼痛引起了兔EEG的显著改变,其中α1频段功率百分比与疼痛反应强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反映镇痛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m ACh Rs)非选择性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半富马酸盐(oxotremorine sesquifumarate,OXO-Se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6~8周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CPN)损伤组。两组分别于造模前、后测定小鼠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s,PWTs)和静态负重实验(static weight bearing,SWB)值。CPN后3天、14天腹腔注射OXO-Ses,浓度分别为0.01 mg/kg,0.05 mg/kg,0.10 mg/kg,在注射前、注射后0.5小时和2小时检测PWTs和SWB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OSes能够显著提高实验组小鼠的PWTs(P<0.05),并改变小鼠的后足重量分布状况(P<0.05),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OXO-Ses非选择性的激活m ACh Rs可以减轻慢性痛小鼠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对神经损伤小鼠的慢性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