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95年记载报告梅毒以来,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已位居甲乙类传染病首位,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桐乡市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给预防控制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弥渡县传染病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弥渡县2003-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弥渡县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2种6,4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1.52/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03/10万。发病率自网络直报系统启用的2004年后明显上升,之后至2009年逐渐下降,2010-2012年又逐渐上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1.92%,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3年15.99%上升至2012年37.29%;肠道传染病占30.65%,由2003年32.18%上升至2012年37.07%;呼吸道传染病占43.86%,由2003年42.77%下降至2012年23.87%。[结论]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改变、新的传染病病种的出现、人口的流动等因素给弥渡县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适时调整防治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弥渡县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3.
广西2005~2009年3种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持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西近5年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上报的法定性传播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2005~2009年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179 037例,艾滋病12 739例(占7.12%),淋病52 539例(占29.34%),梅毒113 759例(占63.54%);发病率由2005年的57.98/10万上升至2009年的93.56/10万,男女之比为1.18,65.47%的病例集中在20~44岁,以农民为主。[结论]广西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地区,艾滋病和梅毒报告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控制性传播疾病已是当今广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62.33/10万,年均死亡率2.15/10万。成年人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为主;儿童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腮腺炎和痢疾为主。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艾滋病和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腮、痢疾分别是对南宁市成年人和儿童危害大的重点传染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法定传染病特点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29 93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760.27/10万,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痢疾、梅毒,发病呈夏秋季和冬春季两个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4岁年龄组(13 461例,占44.98%),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为主,11 321例,占37.82%。结论 2009—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乙类传染病呈下降特征,丙类传染病呈上升特征。需继续警惕新发、少发传染病,重点关注高发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及死亡率较高病种(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与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确立。方法 搜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6—2021年期间的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值,经由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此区域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与流行规律展开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朝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4 8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23.23/10万,报告死亡数239例,年均报告死亡率1.08/10万。2016—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类发病主导着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按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最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发病顺位居前3位的是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男性报告发病率(958.20/10万)高于女性(887.39/10万),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以0~<6岁组最高,为165.36/10万,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以0~<6岁组最高,为8 560.64/10万。高发职业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家务及待业人员。1整年内,在传染病中,甲乙类未见明显的发病高峰,丙类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4、6—8和11月—...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2):66-67
2005年兰州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传递畅通,疫情报告及时、敏感,全年疫情平稳,未发生大的传染病暴发流行。现将全市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1总发病情况2005年全市8个县、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15687例,死亡31人,报告发病率为479.20/10万,死亡率为0.95/10万,病死率为0.20%;与2004年相比发病率略有上升,上升了0.32%,死亡率、病死率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166.67%和233.33%。在报告的12种乙类传染病中,与2004年相比发病率下降的病种为流脑、伤寒、淋病和痢疾,上升的病种为麻疹、艾滋病、猩红热、梅毒、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下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法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进行分析,采用R 4.1.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地图绘制。结果 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90.51/10万,比2020年下降了43.29%,比2017-2019年的年均发病率下降了71.45%。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梅毒。从传播途径来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北京市发病总数的50.15%(31 898/63 601)。从病原体来看,以病毒类传染病为主,占北京市发病总数的59.63%(25 259/42 356)。北京市法定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率由2017-2019年的年均16.47%(36 289/220 371)提高至2021年的35.36%(22 490/63 601),其中寄生虫类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为83.33%。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为平谷区、密云区和丰台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以延庆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大兴区为主。结论 2021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有所上升,不同病种间实验室诊断率差异性较大,有必要提高病例实验室诊断率。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呈不同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在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完善法定报告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764290例,年报告发病率在498.95/10万~828.45/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5×104,P<0.01)。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5×104,P<0.01;χ2=4.97×102,P<0.01);分别占甲乙类报告总例数的39.72%和33.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年均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占报告总例数的47.79%,高发职业主要是散居儿童,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1.64%。发病顺位居前三位的病种连续6年均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痢疾。法定报告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为16.67%,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是目前北京市较为严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诊断率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崇左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特点,分析其发病、死亡的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崇左市2004—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崇左市2004—2015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21种,发病率802.27/10万,死亡率7.41/10万,病死率1.03%;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49.48%);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36.74%、36.60%)。发病居前五位者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梅毒。结论崇左市应将防控重点放在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传染病防治上,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评价防治措施,以利提供防制对策.方法对53年来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代划分进行发病率、死亡率和病种顺位变化的比较.结果该地各年代发病、死亡呈逐年下降势态,病种顺位变化显著,控制与消灭的传染病有天花、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白喉、脊灰、麻疹、流脑、乙脑、百日咳、疟疾、出血热、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15余种,上升和再度出现及新发现的传染病有肺结核、淋病、梅毒、副霍乱、狂犬病等.结论应注重研究、控制以肺结核、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14.
性传播疾病是严重危害家庭和社会的疾病,为控制流行和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英德市1995年1~12月慢病站门诊日志及疫情报表的性病整理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深圳市福田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福田区1985~199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福田区15 a间共发生急性传染病23 151例,年均发病率为397.55/10万。若以5 a为一时间段分析,则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最高,为602.65/10万,1985~1989年次之,为413.95/10万,1995~1999年最低,为276.06/10万。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其中,虫媒传染病下降最为明显,而一些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却居高不下甚至有上升的倾向。结论 不断加强肝炎等主要传染病的防制,扩大预防接种范围,加大社会对性传播疾病的监管力度,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国家,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也是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桐乡市乙肝发病下降缓慢,其发病率一直居于桐乡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为了解桐乡市乙肝流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对桐乡市1991—2010年乙肝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华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南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2 266例,年均发病率为192.5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28.95/10万、242.45/10万、148.92/10万、166.58/10万、176.00/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呼吸道传染病为138.96/10万,肠道传染病为13.84/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37.12/10万,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为2.55/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03.71/10万)、病毒性肝炎(36.18/10万)、流行性腮腺炎(31.34/10万)、手足口病(6.79/10万)、细菌性痢疾(4.08/10万)。5年中发现艾滋病病人11例,年均发病率0.93/10万。[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是南华县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周兴亮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2,(4):314-315,317
[目的]了解南华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南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2266例,年均发病率为192.5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28.96/10万、242.45/10万、148.92/10万、166.58/10万、176.00/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呼吸道传染病为138.96/10万,肠道传染病为13.84/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37.12/10万,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为2.55/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03.71/10万)、病毒性肝炎(36.18/10万)、流行性腮腺炎(31.34/10万)、手足口病(6.79/10万)、细菌性痢疾(4.08/10万)。5年中发现艾滋病病人11例,年均发病率0.93/10万。[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是南华县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绵阳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和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各类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17 066例,总发病率321.2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76.42/10万)、乙肝(63.42/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49.20/10万)、手足口病(43.82/10万)、梅毒(29.50/10万)。结论 2010年绵阳市网络报告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是今后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茂名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茂名市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茂名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除鼠疫、黑热病外,其余法定传染闰都有发生,年均发病率由50年代的1996.09/十万降低至90年代的94.56/十万,死亡率由50年代的8.17/十万降至90年代的0.60/十万,50年代以虫煤传染病(1319.91/十万)为优势病种,60~80年代以呼吸传染病(864.00/十万~4427.88/十万)为优势病种,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35.27/十万)为优势病种,居各年代首位的传染病为:50年代疟疾,60年代麻疹,70~80年代流感,90年代肝炎,计免相关病种发病率下降明显,如麻疹由50年代的409.99/十万降至90年代的5.13/十万,肝炎发病率下降幅度不大,90年代,肺结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