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EEGBF)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平均年龄7.32岁;按照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外,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训练5次,疗程为3个月。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脑电波,包括θ波、β波、α波、SMR波、θ/β比值、α/SMR比值,经仪器自身分析处理测评干预前后患儿脑电波的变化。同时对两组干预前、后进行中国比内智力测试和注意力变量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θ波均值明显下降(P<0.05),β波均值明显升高(P<0.05),θ/β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α波均值明显下降(P<0.05),SMR波均值明显升高(P<0.05),α/SMR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θ波均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β波均值、θ/β功率比值、α波均值、SMR波均值及α/SMR功率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注意力变量各观察指标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和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功能锻炼和高压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DMS-2)、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以及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BDNF、S100β和CK-B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GMFM、PDMS-2评分及Vm、Vs和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MAS评分及RI、S100β和CK-B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或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高压氧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清BDNF、S100β和CK-BB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和性别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弹性绷带治疗脑瘫患儿膝过伸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例,两组均选用常规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为主。试验组在立位步行准备、步行训练时配戴弹性绷带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E能区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ROM明显降低(P<0.01),GMFM得分明显升高(P<0.01),均以试验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弹性绷带可改善脑瘫患儿膝过伸,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 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表面肌电评价结果和选择性控制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PROM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9.142,P0.00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踝关节选择性运动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t3.456,Z3.178,P0.01);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3.737,Z=-2.748,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更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曲,改善其尖足步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手法介入对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90例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吞咽障碍调查(DDS)第二部分——进食分析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手法按摩技术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案。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对比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收肌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肌肉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为药物及心理治疗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28例,为药物及心理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给予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分别评估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短时记忆(韦氏记忆测查中视觉再生、联想记忆、触觉记忆)、记忆商数(MQ)、持续性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应答率的得分(WCST测评)、连线B测验的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上述五项认知功能测试结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更能改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37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外,观察组对患儿双下肢进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的D项和E项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7岁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肌电生物反馈和常规康复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能量ESWT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 采用肌电设备采集两组患儿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 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评定法(MT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与E区分别评定两组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 MAS、MTS、GMFM-88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 MAS、MTS中R1、MTS中R2与R1的差值、GMFM-88 D区和E区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67.04±12.84)μV·s]和RMS[(69.32±12.84)μV], MAS[(1.9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4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被动活动的角度变化,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和E功能区进行站立与步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降低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胫前肌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 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作业疗法及石蜡疗法;对照组仅接受作业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石蜡疗法配合作业疗法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W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feedback treatment on gait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 Thirty-six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nd dynamic equinus deformit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biofeedback group consisted of 21 children who each received EMG biofeedback training plus conventional exercise programme.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5 children who each received conventional exercise programme only. Activ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ankle joints, muscle tone of plantar flexors, and gait function of the children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biofeedback group display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regarding tonus of plantar flexor muscles and active ROM of ankle joints (p < 0.000 for all parameters). Gait function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both of the groups, but the biofeedback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s. CONCLUSIONS: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dynamic equinus deformities may benefit from biofeedback treatment for ambulation.  相似文献   

17.
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对治疗组患儿尚进行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经表面肌电仪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满意;表面肌电仪评估肌力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WeeFIM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能促进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康复训练和药浴相结合治疗脑瘫患儿痉挛的效果。方法80 例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进行康复训练和药浴。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和药浴能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