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实施防护干预。将干预前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感染事件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予以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人员的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实施防护,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率,对于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职于手术室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名护理人员中存在职业暴露感染24名(40.00%),无职业暴露感染36名(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从业时间、职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感染组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比例高于无职业暴露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60名手术室护士中有57名(21.92%)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83±1.12)分,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分,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分。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手术室的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结合广东省口腔医院实际及相关文献,总结口腔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选取30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HBV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比率进行调查,并与防护对策实施前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等。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比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利于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原因,制定有效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区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结果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发生锐器伤共15名,15名职业暴露人员无1人感染。结论职业暴露是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问题,而手术室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实习护生在手术台上因紧张,加上操作不熟练,致使容易发生锐器伤。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意识的教育,并根据实习目标及实际情况调整实习期间教学计划,建立并执行全面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生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庆娟 《淮海医药》2012,30(3):252-253
目的调查临床检验实习生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方法采用分组的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检验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职业暴露有了解和不了解分别为41.5%,58.5%;实习前接受与未接受职业暴露知识培训锐器伤所占比例分别为13.6%,32.3%;被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占23.1%;43.3%的实习生对如何正确进行职业防护不清楚,7.6%的实习生回答戴手套、口罩和帽子及专用防护服来防护。结论岗前对临床检验实习生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血透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血透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使血透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感染。被锐器刺伤.被化学消毒剂、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中护士的职业防护。结合本院血透室的情况,对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以保证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蒋云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26-1727
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病人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以及放射线,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由于工作需要,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1危害因素1.1物理性危害1.1.1锐器伤害:锐器伤害是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发生的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是低年资护士,发生原因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主要以护士手为主的锐器伤,因处理及时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市疾控中心预防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预防门诊职业暴露防控的主要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调查表,对南昌市四县五区预防门诊随机抽取165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结果 165名医务人员工作中有职业暴露人数160名,占96.97%,其中,暴露致伤126名,占78.75%。发生职业暴露后造成身体健康危害34名,感染率为21.25%。职业暴露致伤后76.19%进行了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结论预防门诊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锐器伤是预防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疾病主要途径。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严格按照医疗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工作责任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同时重视及调整预防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才能保障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及临床干预。结果同一暴露源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人,均为护理人员,经半年随访,未发生HIV医院感染。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应变能力欠缺所致;应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2007~2009年度职业暴露登记本的方式,分析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及处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93人,其中2007年38人(4.44%),2008年30人(3.09%),2009年25人(2.3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94,P<0.05);不同医疗职业中,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7.498,P<0.05),以护士发生率最高(5.72%);暴露类型以针刺伤(84.95%)最多见,暴露方式以输液后拔针(47.31%)占首位;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17.20%)占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防范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引导医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职业暴露发生的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提高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提高自身安全性。方法阐述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状况和感染途径,并详细说明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意外事故的处理。结果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暴露途径主要有机械性损伤,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忽略防护,缺乏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缺乏合格的防护设备和用品。通过规范操作,正确处理器械,戴手套,穿隔离衣,认真洗手,暴露部位的局部处理,器械消毒,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传播。结论医疗卫生事业中,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其自身长期处于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环境之下。因此,需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手术操作,注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手术室护士对易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方法培养护士优秀的协调能力、加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能力、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和完善报告制度。结果我院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由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的17例,下降到现在的3例(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结论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锡瑶  惠锦林  李丹  于刚  史加宁 《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办法和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共65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57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与切口感染有关联(P<0.05),而性别因素则与切口感染无关(P>0.05);各类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最多的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而在肝脏手术、甲状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则没有发现切口感染。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重视规范操作技能,应用微创技术,提倡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被锐器损伤后的感受,规范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或职业暴露后主动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记录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10例,护士8名,医生2名。10例职业暴露均为锐器刺伤,3例暴露源患者的免疫学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7例不详。3例发生在手术过程中,3例发生在抽血过程中,4例发生在整理器械及锐器时。结论:加强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意识是今后工作中预防职业暴露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