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虹膜拉钩对囊袋进行固定,植入CTR,随后进行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拉钩联合CTR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效果显著,术后视力可以得到较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在1/4~1/2圆周,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随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术后2眼出现角膜水肿,2眼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10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变化,术后患者的视力逐渐好转;患者术后30 d、90 d的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 d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8眼,前房闪辉7眼,均在1周内消退,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42-243,2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性青光眼38例(4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史林 《河北医药》2005,27(2):140-14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由Kelman在1996年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后,第一个完成的使用超声乳化技术用于白内障的囊外吸除术。它克服了早期冷冻摘除白内障囊外摘除切口大的缺点,历经20余年眼科界同仁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由电子计算机控制,集超乳、灌注于一体的全新的眼用超声乳化系统在眼科界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近年来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联合手术的方式和疗效均有了很大进步。小梁切除联合同一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手术损伤明显减轻,而且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度数也明显降低,疗效相应提高。我院自2001年—2003年5月实行三联手术,并对常规小梁切除的方法做出了改进,现将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钢 《江苏医药》2006,32(3):289-28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关键技术之一是成功晶状体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CCC)。我们对术中撕囊失败而改为开罐式截囊的白内障采用旋转切削联合劈核技术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用于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动模式(A组,92眼)和常规模式(B组,92眼)施行白内障吸除术。术前对核硬度分级。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并比较术后角膜透明程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两组均采用负压400mm Hg,流量40ml/min。A组超声能量为0-10%;B组超声能量为30%-40%,爆破模式。在Ⅰ、Ⅱ级核患者,A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7.4876±4.1235)%和(21.2722±16.0634)s,均明显少于B组的(10.3415±3.6663)%和(33.1488±20.3963)s(P<0.01);在Ⅲ、Ⅳ级核患者,A组术中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12.1627±5.0797)%和(34.3961±19.7183)s,均明显少于B组的(14.8157±6.1555)%和(70.0784±37.0080)s(P<0.01)。与B组比较,A组Ⅲ、Ⅳ级核患者术后1、3d的角膜水肿较轻、最佳矫正视力更好(P<0.05)。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较之常规超声乳化更为高效和安全,术后早期易获得理想视力。  相似文献   

9.
雷文跃  王作先  陶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60-196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术中前房内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g,对照组术中前房内注入BSS平衡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评分、后发障的发生率及眼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评分为(0.66±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观察组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为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5,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可减轻术后前房炎性反应,减少后发障的发生率,可取代局部点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结膜下或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0.
张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0-100,10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8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的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护理,82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消除白内障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周林  徐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01-210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三联手术对20例(26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3.01±2.63)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3.93±1.85)mmHg(P<0.001)。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0.6者17只眼(65%),术后平均散光度0.81D,其中4只眼无散光度。术后根据Kronfeld分类,Ⅰ、Ⅱ型功能滤过泡占8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体半脱位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伴晶状体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12例(12眼)。悬韧带脱离范围<90°者4例,90°~180°者8例,均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过程中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囊袋内人工晶体。结果随诊6个月,术后12例人工晶体均为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囊袋张力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在超声乳化中,可有效防止晶状体悬韧带范围扩大,增加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的可能性,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移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瑞昌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眼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细胞密度,术后第1天和第3天眼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眼压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眼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眼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良好,能使眼压在短时间内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迅速控制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钟文金  李梅 《贵州医药》2023,47(1):100-101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术,n=28)和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n=5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前房深度、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方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降低,扩大其前房深度,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1月在该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且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仅出现角膜水肿3例(3眼),未经过特殊治疗均自行消失。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可有效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12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随后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12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双通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白内障患者(138只眼)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69例应用美国优视860UV折叠人工晶状体,对照组69例应用法国柯尼尔NEWSIX硬性人工晶状体。临床统计研究两组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的矫正视力和眼压等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压与术后1个月眼压、术前预期屈光度数与术后1个月实际屈光度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在白内障摘除中的应用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  96例 (12 0眼 )作巩膜隧道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 ,弹性法拦截和劈裂法碎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成功完成连续环形撕囊 6 5眼 (5 4 2 % ) ,顺利乳化晶状体核 10 4眼 ;术后 1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 19眼 (15 8% )、0 5~ 0 8者 78眼 (6 5 % ) ,≥ 1 0者2 3眼 (19 2 % )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 14眼 (11 7% ) ,晶状体悬韧带 1/4象限断离 4眼 ,咬伤虹膜 3眼 ,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 1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成功地连续环形撕囊和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是白内障由囊外摘除向超声乳化吸除术转换过渡期最关键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虹膜拉勾联合囊袋张力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38例实验对象均是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晶状体半脱位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都先用虹膜拉勾联合囊袋张力环、再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视力为0.1~0.3的有12眼,占比31.58%,术后降低至10.53%;手术前视力为0.5~0.8的有7眼,占比17.32%,术后提高到39.58%,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21%,其中角膜水肿5例、高眼压3例、玻璃体脱出2例、后囊破裂1例、人工晶体偏位2例。结论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虹膜拉勾联合囊袋张力环的应用能让手术更安全、更便捷,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效果以及视力恢复效果好,临床中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