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昆明地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953例患儿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95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0~4岁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为13.6%,5~7岁年龄组为26.8%,8~13岁年龄组为37.3%。8~13岁年龄组患儿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为27.5%,4~6月为15.9%,7~9月为13.7%,10~12月为17.7%,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MP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春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熟悉我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谱及药敏谱,为临床治疗CAP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方法细菌培养采用常规法.细菌鉴定大多数采用仪器法.小部分采用传统手工法,细菌药敏均采用琼脂稀释法。非典型病原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均采用日本和美国进口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测、尿抗原采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测定。结果人选病例121份,51~70岁患者是本项目的主要对象.占总数的78.5%;病例中(咳)痰标本占97%,其它方法采集的占3%,检出病原菌52例(42.9%).其中肺炎链球菌13株(10.7%),占细菌的第一位;药敏中阳性球菌、大多数阴性杆菌分别测14种抗生素,嗜血杆菌和莫拉菌测9种抗菌药物。非典型病原体共检测121例.阳性28例。检出率23.1%,其中肺炎支原体19例,肺炎衣原体6例,嗜肺军团菌3例。结论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其病原谱和药敏谱的组成各地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迁,尤其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的增加、病原体变化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将面临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 2013—2018年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的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 痰和/或咽拭子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采集血清样本行 9 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联合检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 (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 1型(LP-1)、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肺炎支原体(MP),同时检测血清 MP抗体滴度(≥1∶160定义为阳性)。结果共纳入 ARI住院患儿 7 832例,其中 5 353例完成细菌培养鉴定,7 449例完成 9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抗体及 MP抗体滴度检测,4 970例完成上述所有病原学检查。7 832例患儿中 3 291例至少检测到 1种病原体,病原总检出率为 42.0% (3 291/7 832);细菌总检出率 20.1%(1 078/5 353),以肺炎链球菌(5.3%)、肺炎克雷伯菌(4.0%)、大肠埃希菌(2.7%)、金黄色葡萄球菌(1.9%)、流感嗜血杆菌(1.6%)检出率较高;病毒总检出率为 4.31%(321/7449),以 IFB(2.8%)、PIVs(0.6%)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 30.0%(2 241/7 449),以 MP(29.3%)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季节、年龄段、疾病类 型之间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4 970例完成全部病原学检查的患儿中 379例检测到 2种以上病原体,合并感染检出率 为 7.6%(379/4 970),其中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病毒、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 3.8% (191/4 970)、3.0%(150/4 970)、0.6%(28/4 9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合并感染是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16;95%CI:1.415~2.595;P<0.01)。结论 2013—2018年天津地区 ARI住院患儿 MP单独及合并感染检出率均较高,且近年有增高趋势;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 ARI的常见致病菌;合并感染是疾病进展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该院2109例住院、门诊呼吸道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呼吸道九联检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即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素(IFA)、乙型流感病素(IFB)、副流感病毒(PIVs)的IgM。结果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患者有808例(38.31%);其中以MP为最多见,有632例(29.97%),其次为RSV,IFB位居第三;混合感染有339例(16.07%);感染者以儿童为主,有1898例(90.00%)。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好,检测项目多,易于早期发现病原体且价格不高,宜于在各医院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159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248例,阳性率占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8%和23.7%,无统计学差异;0—1岁、2—4岁、5~7岁、8—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7.2%、29.1%、34.3%、19.4%,2~4岁组与5~7岁组无统计学差异,2~4岁、5~7岁组与0—1岁、8~10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全年1—3月、4—6月、7~9月、10—12月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1.7%、17.5%、17.1%、29.6%,10~12月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各年龄组都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性别差异,以2~4岁和5~7岁年龄组高发,同时,具有季节性,以10~12月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8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路兴 《安徽医药》2009,13(11):1363-1364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为本社区CAP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CAP患者共82例,分别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同时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结果82例CAP患者48例(58.5%)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肺炎支原体14例;肺炎衣原体5例;嗜肺军团菌3例。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5例;肺炎链球菌10例;卡他莫拉菌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14例为混合感染。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的主要致病菌。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隆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32-133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92例ALRI患儿行血清学快速诊断病原体的临床资料。结果192例ALRI患儿中病原体阳性83例,总阳性率为43.23%,其中病毒感染50例(60.24%),支原体、衣原体感染33例(39.76%)。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呈随年龄增长发病检出率逐渐降低趋势;MP感染年长小儿患病率较高,呈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趋势;Inf-A诱发ALRI也较高,占15.66%(13/83),但≤5岁患儿与6-12岁患儿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有效控制ALRI,可采用血清学方法快速诊断病原体,以便为临床诊断及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佛山南海区里水医院2008年53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结果538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232例,阳性率为43.02%。0—3岁、4—6岁、7~13岁年龄段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4个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50.45%、49.68%、39.60%、34.53%,其中1和4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2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和4季度。结论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有低龄化发展趋;l和2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FQ—PCR技术和DIGFA试验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检测MP—DNA和MP—IgM,观察分析其在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FQ—PCR检测MP—DNA和DIGFA检测MP—IgM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患儿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标本,采用FQ—PCR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MP—DNA,用胶体金DIGFA法检测患儿血清MP—IgM。入院患儿被检出单一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双阳性者均确诊为MP感染病例,对确诊的病例观察分析病程不同时期MP—DNA和MP—IgM阳性率消长的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根据患儿MP—DNA和MP—IgM检出情况,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56例。对这56例患儿进行病程追踪检查分析显示:在病程初期阶段,MP—DNA检出阳性率为82.14%(46/56),MP—IgM阳性率为35.7l%(20/56);两种检测阳性率比较,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MP—IgM阳性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病程中期,MP—DNA检出阳性率下降为64.29%(36/56),MP—IgM阳性率上升为80.36%(45/56);到恢复期,MP—DNA阳性检出率继续下降为1.79%(1/56),而MP—IgM阳性率在中期升高后又返降为23.21%(13/56)。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病程中,存在MP—DNA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MP—IgM随病程延长逐渐增高至中期又返折下降的消长规律。FQ—PCR检测MP—DNA对MP感染患儿发病初期就诊者确诊价值较高,而DIGFA检测MP—IgM对发病时间已较长而又初次就诊者诊断意义较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既可在诊断上优势互补,又可用于患儿病情转归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2.
鄂东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洪  章杰  王涤宇  李敏  张丽  李涛 《安徽医药》2018,22(3):483-485
目的 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在鄂东地区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中的分布特征,为临床精准性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2015年6月-2016年5月1440例静脉采集血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9种病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记录结果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检出率依次为22.71%、15.56%、5.07%、4.38%、3.13%、2.99%,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甲型流感病毒(INFA)偶见;阳性率主要年龄特征为:MP:3.0~ <6.0岁占39.45%、1.0~ <3.0岁占35.47%,INFB:3.0~<6.0岁占48.22%、1.0~<3.0岁占40.18%,RSV:1.0~ <3.0岁31.51%、0.5~<1.0岁28.77%,ADV:1.0~<3.0岁33.33%、0.5~<1.0岁及3.0~<6.0岁均为25.40%,PIV:1.0~ <3.0岁53.33%、3.0~<6.0岁26.67%,LP:3.0~<6.0岁60.47%、1.0~<3.0岁27.91%;混合感染占总阳性率的33.28%,多为MP参与的组合感染.结论 MP和INFB是鄂东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3.0~<6.0岁年龄段住院儿童中MP、INFB、LP阳性比例最高,其次为1.0~ <3.0岁;RSV、ADV、PIV在1.0~<3.0岁住院呼吸道儿童中阳性比例最高;MP是鄂东地区住院儿童感染主要非典型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双鸭山市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流感病毒(IF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双鸭山市2986例ARI住院患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的IFVA、IFVB抗原。结果送检标本2986例,IFV阳性78例(2.6%),其中IFVA68例(86.2%),IFVBIO例(12.4%)。2003年度和2005年度IFV阳性检出率均为4.1%,显著高于2004年(x2=69.857,P=0.000);1—3岁年龄组IFV阳性检出率3.9%,〉3岁年龄组IFV阳性率3.6%,均显著高于〈1岁年龄组(r=8.842,P〈0.05)。结论双鸭山市ARI住院患儿IFV感染以1岁以上儿童为主,IFVA常见,流行季节以夏秋季为主,每次仅持续1—2个月;IFVB检出率低,流行趋势难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宁波某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情况,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入院用日本富士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为阳性患儿337例,同时用郑州安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A)、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B)、嗜肺军团菌抗体IgM(LP)、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IgM(PIV)、腺病毒抗体IgM(ADV)、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RSV)、肺炎衣原体抗体IgM (Cpn).结果 337例MP-IgM阳性患儿混合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比率为60.5% (204/337).其中混合感染一种病原体比率为37.4%(126/337),以INFB为主;混合感染两种病原体比率为16.9%(57/337),以INFB+ADV和INFB+PIV为主;混合感染三种及以上病原体比率为6.2% (21/337),以INFB+ PIV+ADV为主,混合感染均以24岁为主.结论 本地区MP患儿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交叉感染率相对较高,并以MP+INFB模式为主,应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志梅 《北方药学》2011,8(10):78-7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1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皆有发热,头痛、呕吐(7/10),嗜睡、抽搐(8/10)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6/10);10例血清抗MP-IgM阳性,4例脑脊液抗MP—IgM阳性,脑CT2例异常,4例C一反应蛋白(CRP)升高。治疗后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大多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脑炎。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SFMP及血清MP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喘息性疾病患儿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喘息表现的2824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体感染与年龄、季节及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2046例(72.45%)患儿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可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病毒感染率为49.36%,细菌感染率为31.83%,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率为11.86%。病毒感染引起的喘息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患儿。细菌可能是1岁以上喘息患儿最常见病原体,主要是肺炎链球菌(SP)感染。MP感染在1岁以上喘息患儿中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小年龄组易出现混合感染,3岁以下多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3岁以上出现多重细菌混合感染。不同年龄喘息患儿病原体感染的季节性不同。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检出率最高,痰鼻病毒主要在夏季检出,博卡病毒秋季检出率最高,MP的夏、秋季检出率高,SP冬季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中≥2种病毒混合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最长,未检出病原体患儿和单纯细菌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短。结论病毒、细菌及MP感染均可导致儿童喘息性疾病。小年龄组容易出现混合感染。不同年龄喘息患儿病原体感染的季节性不同,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季节性也不同。患儿住院时间越长,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状况并分析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CAP成人患者86例,儿童患者375例。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痰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1、3型等6种病毒抗体。结果86例成人CAP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为64.0%,其中17例(19.8%)检出肺炎支原体,16例(18.6%)检出军团菌,2例(2.3%)检出肺炎衣原体,14例(16.3%)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例(4.6%)为肺炎克雷伯菌,2例(2.3%)流感嗜血杆菌,19例(22.1%)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者中10例为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体。375例患儿中,痰培养360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148例(41.1%);在同时进行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的350例患儿中,254例(72.6%)检测到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138例(39.4%),病毒感染133例(38.0%),肺炎支原体感染77例(22.0%),肺炎衣原体感染8例(2.3%),军团菌感染7例(2.03%),混合感染112例(32.0%)。成人患者,≤25岁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25岁组,无基础疾病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以1~7岁为主。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708例进行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以1-3岁患儿感染最多。占肺炎支原体总检出率的45.5%;病毒总检出率为78.5%,说明本市患儿呼吸道感染仍以病毒感染为主。结论通过分析比较,RSV和ADV在9项呼吸道病毒中是引起泉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进展快,需及时明确病原微生物种类,如能了解一个地区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以便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640例,分为婴儿组302例、幼儿组545例和儿童组793例,检测嗜肺军团菌Ⅰ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和副流感病毒(PIV)的Ig M抗体。结果 MP阳性率55.8%,其感染主要在幼儿组和儿童组。INFB阳性率29.7%,INF A阳性率18.8%,感染主要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年龄增大,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I V阳性率18.7%,感染主要在婴儿组和幼儿组。ADV、RSV感染主要在婴儿组。结论检测儿童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可为诊断提供依据,预防抗生素滥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