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莒南县1975~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调整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县累计发病14978例,年均发病率为65.09/10万。1986年前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节,1988年泊形成明显的春、冬季两个发病高峰。野外鼠密度为6.49%,带毒率为2.69%;室内鼠密度为4.64%,带毒率为4.49%;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监测结果,研究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方法对2008年阜阳市人间、鼠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全市共报告发病20例,发病率0.24/10万,无死亡病例;各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病率比上年下降57.45%。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范围19~70岁,以男性青壮年(20~59岁)农民为主。全年布鼠夹7542个,捕鼠297只,鼠密度3.94%;其中室内3.69%,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占52.87%;野外4.27%,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100%)。共检鼠肺288份,阳性率4.17%,其中室内鼠肺150份均阴性,野外鼠肺138份阳性率8.70%;带病毒鼠指数0.04。结论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持续下降,稳定在低发水平;野外鼠带毒率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蓬莱市1993-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蓬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写HFRS)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1993-2008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8年,蓬莱市出血热疫区由小到大,由北向南不断蔓延,年发病率波动在0.20/10万-15.4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6/10万,病死率1.66%。1999年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为15.43/10万,死亡率为0.411/10万。1997年发病率为4.09/10万,死亡率和病死率达到最高峰,分别是0.819/10万、20%。2000年以后发病率持续在7.5/10万以下。HFRS病例数从11月份开始升高,转年4月份达到高峰,呈现明显的冬春季节,3月~5月病例数134例,占病例总数的44.52%。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的12个乡镇街道271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6.40%;男女性别比为2.67:1;病例数前三名分别是农民、工人、学生,占病例总数的95.35%。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81岁,20岁05岁的青壮年病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42%。经过宣传防疫知识,开展灭鼠活动,1999年全市对高危人群推广接种5万余人份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2004年全市HFRS发病率持续在4/10万以下。结论开展鼠密度监测,加强灭鼠运动,进一步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是控制HFRS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7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4个常规监测点和环洞庭湖区5个应急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7年共报告病例705例,发病率1.11/10万,较2006年升高24.72%。4个常规监测点共捕获517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5.20%,鼠带毒率为0.39%,其中双峰县的黑线姬鼠、小家鼠各1只阳性。5个应急监测点共检测261只宿主动物,总阳性率为2.68%,其中君山区2只东方田鼠、汉寿县3只黄毛鼠和2只黑线姬鼠的肺组织HV抗原阳性。结论湖南省HFRS疫情较2006年有一定程度升高,宿主动物的带毒率较高,需要高度重视,综合防制HFRS。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与人群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健 《中国全科医学》2003,6(3):233-23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鼠间带毒对人间的影响和流行规律。方法:采取现场监测的方法对1998-2000年鼠带毒率及人间隐性感染和发病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6.07%,3年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鼠种为褐家鼠(占83.83%)和小家鼠(占16.67%),二者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3年的带毒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EHF的发病率为16.56/10万,各年EHF的发病率间线性趋势无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人群的EHF抗体阳性率为1.82%,其平均滴度为1:38。结论:宅区灭鼠是预防EHF发病阻断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采用EPI info及Exe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自然感染阶段麻疹发病2—3年一个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为437.9/10万,1967-1977年年均发病率为438.3/10万,计划免疫阶段年均发病率为61.0/10万,与前两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1951-2001年海南麻疹发病呈冬春季节高峰,计划免疫阶段发病高峰削平;海南省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5.08%,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91.14%。结论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加速麻疹控制阶段,采取以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率等策略,证实海南省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沂市 HFRS的流行特征和防制效果,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沂市1973~2013年 H FRS 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沂市1973~2013年共报告H FRS 938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24/10万。秋冬季、春季发病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8.36%和20.01%,20~50岁占74.31%,男女比例为1.81:1,发病以农民为主,占86.57%。野外鼠密度为3.22%,带毒率2.5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60.94;室内鼠密度为2.55%,带毒率4.22%,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占91.40%。结论临沂市 H F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采取防鼠灭鼠、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梁海  张洪满  周岩  李伟  覃大章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54-1355
目的分析2002~2009年宾阳县狂犬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探讨防制对策。方法对2002~2009年宾阳县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结果2002~2009年宾阳县狂犬病48例,发病率在0.1~1.6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9/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0~10、50~60和60~70岁,分别占14.58%、20.83%和20.83%。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为主,其次为学生。暴露后只有12.5%的病例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理,4.17%全程注射疫苗,4.17%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近年来农村养犬密度大,以放养为主,犬只免疫率低,犬带毒率高达18.00%。结论狂犬病防制需要各级政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密切协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王文明  王华  田昌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3,(9):1080-1081,1103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昆山市2009~2011年共报告重症病例18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68/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0.48/10万增至2012年的5.1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城区发病率为2.11/10万,乡镇发病率为2.85/10万,乡镇高于城区。重症病例病原阳性检测率为60%,其中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分别占阳性病例的84.26%、10.19%、5.56%。结论2009—2012年昆山市手足口病疫情持续流行高峰,重症病例持续增加,病原体以EV71为主。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综合防控措施仍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林其汉  蔡和宋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52-1354,1362
-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三明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三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2.17/10万。〈15岁病例占58.90%,年龄别发病率以0岁最高,为21.85/10万;9岁、10~14岁次之,发病率分别为10.38/10万、10.13/10万;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居多。399例病例中,无免疫史80.20%,免疫史不详5.51%。2009年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后,人群IgG抗体阳性率、GMT水平显著升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较强化前下降97.83%。2006—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排除发病率由0.91/10万上升2.48/10万,血清标本采集率由33.03%上升100%,实验室确诊比例由16.49%上升10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杰  刘渠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97-2197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2005~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32.5/10万-67.2/10万之间。全年均有病例发生,2007年麻疹发病高峰较前两年有所推迟,5—10月占总发病数的75.7%。2岁及以下发病占40.4%,20岁及以上发病占27.9%。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占总病例数的79.1%。结论深圳市需进一步扩大麻疹免疫人群。特别是对8月龄以下的婴儿及人口密集的青年工人,同时加强麻疹疫情的处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麻疹的监测,以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县人间疫情及鼠间疫情动态,为EHF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获得发病率、病死率、人群及年龄分布、季节分布、血清学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行政自然村,对其野外和室内进行鼠密度监测、鼠种及鼠带毒调查。结果1982-2008年,全县共发生EHF病例5973例,以20-40岁年龄段较高,男性占68.21%,女性占31.79%,男女之比2.1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6.6%。本病形成春冬两个高峰,春峰高于冬峰。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95.2%。室内以褐家鼠为主,其次是小家鼠,野外以大仓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野外大仓鼠带毒率最高(11.59%),室内褐家鼠带毒率最高(11.18%),经统计学检验,野外和室内鼠带毒率无统计学意义(x2=0.0026;P>0.05)。结论通过鼠种及鼠带毒调查及该病两个发病高峰,春峰高于冬峰,提示我县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大仓鼠为野外优势鼠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且带毒率高,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凋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1997~2003年哈尔滨市太平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1997~2003年哈尔滨市太平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97~2003年哈尔滨市太平区结核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7—2003年哈尔滨市太平区结核病的患病率为127.79/10万,死亡率为11.30/100万。近2年来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30~35岁,第2个高峰出现在70岁左右。各年龄组男性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的职业中家务人员居多,其次为工人和农民。结核病在各月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的痰检率在1997~2001为100%,阳性率均在50%左右,而2002年和2003年痰检率在50%以下,阳性率更低。结论目前哈尔滨市太平区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男性,且有病例老龄化趋势,肺结核病防治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淄博市农村鼠密度、鼠间带毒率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以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的淄川区、沂源县和博山区为调查点。各调查点同时用标准鼠夹,晚放晨收,记录有效鼠夹数、捕获鼠数并分类。采集样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抗原。结果2004-2007年三区县调查点平均鼠密度为2.81%,其中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2,38%和3.27%,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间带毒率为8.05%。结论淄博市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有效综合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灭鼠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2004-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2007年共检出HFRS患者337例,年发病率0.59/10万~0.92/10万(平均0.73/10万),病死率0.89%。病例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及商业服务者,主要分布于海珠和天河等地,发病高峰主要在春秋季。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3%,总带毒率为3.6%(160/4457),优势鼠为褐家鼠,带毒率为4.8%(132/2756)。结论广州HFRS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大疫情监测力度,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于1987年4月~1987年9月在安徽省颍上县HFRS混合型疫源地对3个不同发病率地区春、秋峰前室内外的鼠密度及鼠带毒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春、秋流行峰前发病率高、中地区的室内外鼠密度差异不显著,发病率低地区的野外鼠密度大于室内;3个地区春、秋流行峰前的鼠带毒率,鼠密度与鼠带毒率之积差异不显著,提示家鼠与野鼠共同担负了本病的宿主作用;通过对城乡春、秋流行峰前室内鼠密度、鼠带毒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家鼠在混合型疫源地中传播HFRS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唐山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77例,年发病率2.34/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92 %.鼠带毒率高于历年平均水平.结论:加强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关注鼠密度及鼠带毒率的高低,重点人群实施预防接种,对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河池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市下辖11个市县区2004年-2012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在过去的9年中疫情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15816例,人群发病率为20.17-81.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46.85/10万;每年存在2个流行高峰,分别为6月和11月;在校学生病例占总病例的66.57%,0岁~7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加病例数不断增多,占总病例数的44.30%,到7岁儿童病例数达到一个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0.31%;全市各市县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金城江区病例数最多,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31.96/10万。结论河池市属于广西腮腺炎流行较严重的市,加强儿童及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