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双源CT与普通64排CT行胸部扫描的辐射剂量的对比。方法选择1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CT组和新双源CT组,行胸部平扫并记录扫描时间、CTDIvol及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60例患者两组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模式的扫描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双源CT组扫描时间较普通CT组时间缩短了65.12%;两种扫描模式的检查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ED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双源CT的Flash技术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为胸部低剂量扫描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第三代双源CT超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联合高级迭代重建技术(ADMIRE)在婴幼儿啼哭状态下胸部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临沂市中医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婴幼儿患者85例,年龄1~36个月,分为A、B、C 3组。检查时在啼哭状态难以哄睡且家长不愿利用药物镇静的患儿纳入A组,共30例,在啼哭状态下进行大螺距(螺距3.2)扫描;B组32例,自然清醒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大螺距扫描;C组23例采用128层CT检查,在自然睡眠或镇静状态下利用常规扫描方法进行扫描。A、B 2组扫描方案及图像重建方案一致。检查完成后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运动伪影、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同时比较3组辐射剂量,包括辐射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3组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其中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5±0.6)分高于其他2组,A组(4.3±0.7)分高于C组(4.0±0.4)分,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客观图像质量评分:C组图像噪声(10.7±3.9)高于前2组,B组(9.5±4.5)高于A组(7.4±2.1),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A组((8.1±2.0)、B组(8.2±3.0)SNR高于C组(5.9±4.4),A组、B组大致相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辐射剂量方面A组、B组DLP[(22.5±11.9)mGy·cm、(18.4±12.2)mGy·cm、(37.9±13.4)mGy·cm,P=0.002)]及CTDIvol[(1.1±0.5)mGy、(0.9±0.6)mGy、(1.7±0.6)mGy,P=0.008)辐射剂量小于C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第三代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高级迭代重建技术成像在婴幼儿啼哭状态下的胸部CT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并且辐射剂量明显减低,特殊情况检查时无需对患儿进行镇静。  相似文献   

3.
钟亚鼎  王啸  高照 《安徽医学》2020,41(5):573-575
目的 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临床怀疑呼吸道疾病的0~3岁婴幼儿共计52例,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采集胸部CT平扫图像。A组采用GE 64排螺旋CT,B组采用GE Revoiution 256排螺旋CT,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指数(CTDI),比较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A组平均CTDI为(2.64±0.00) mGy、DLP为(56.67±5.77) mGy/cm,B组CTDI为(1.01±0.14) mGy、DLP为(16.04±2.22) mGy/cm,B组辐射剂量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图像质量评分多为3分及以上,A组2分4例,1分0例,B组2分1例,1分0例。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64排CT比较,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胸部扫描显著降低患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3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显像价值差异。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1例。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低螺距螺旋(LS)模式扫描,B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模式扫描,C组采用的高螺距螺旋(FS)模式扫描。比对三组患者不同扫描模式下图像质量、扫描时间、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差异。结果 1根据15段分法,此次入组的123例患者共评价1736个冠状动脉节段,三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中A组扫描时间、DLP及ED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其次为B组,C组则最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双源CT的LS、S、FS等三种扫描模式均具有理想的显像价值,图像质量良好;其中FS模式较S及LS模式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实现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以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多层CT在低剂量时对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位受检者行膝关节CT,依据检查时球管KV高低分为两组,每组60例, A组95kV和B组75kV.测算膝关节髌上缘水平后肌肉软组织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质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CTDIvol结果分别是(5.39±0.23)和(2.18±0.15)mGy,DLP结果分别是(62.42±12.62)和(26.23±4.82)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1.43)%,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噪声均值稍微高于A组,t=-7.512,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低球馆电压设置做膝关节扫描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阅片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流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对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为结肠息肉病变的患者平均分为3组,行宝石能谱CT降低管电流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其中按固定管电流分别为50,30,15 mAs进行扫描,其他参数按常规进行,并对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固定管电流为50 mAs(A组)时,结肠仿真内镜成像(CTVC)及透明重组图像(Raysum)平均评分为(2.93±0.26)分,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68±0.00) mGy和(80.62±3.44) mGy cm;30 mAs(B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2.53±0.52)分,剂量平均分别为(1.01±0.01) mGy和(45.09±5.54) mGy cm;15 mAs(C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1.93±0.70)分,剂量平均分别为(0.05±0.00) mGy和(22.16±1.96) mGy cm.3组CTDIvol与DLP平均分别降低了80.05%、88.00%、94.06%和80.73%、88.95%、94.57%.结论:降低管电流在CTVC成像中,在管电流与辐射剂量分别降低88%以上的情况下,仍能兼顾图像质量,而降低至94.57%时,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CT低剂量扫描参数与其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不同管电流和不同螺距对同一动物的肝脏行CT扫描,毫安分别选择20-300m A的不同数值,螺距选用0.516和1.375两种,分析管电流和螺距与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关系。结果由20m A至300m A,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呈线性比例增加,20m A-140m A是300m A所得CTDIvol/DLP值的6.67%-46.7%;在管电流不同m A值的情况下,螺距0.516:1得到的CTDIvol、DLP有统计学差异(P0.05),螺距1.375:1得到的CTDIvol、D L P有统计学差异(P0.0 5)。结论CTDIvol与电流大小呈线性正相关,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控制CTDIvol的大小,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控制电流在250-300m A,螺距为1.375:1,可使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 Flash模式在儿童胸部扫描中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本院第二代双源CT扫描小儿胸部病例,按不同扫描方法分组,A组120 kv 50 mAs P=3.0,B组120 kv 50 mAs P=1.4,然后对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P=0.62).CTDIvol、DLP和有效剂量(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2.15、1.0,P<0.05).结论 Flash模式扫描可以降低扫描剂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行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检查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各45例,比较2组扫描过程中剂量参数[CT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e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螺距、图像质量、图像噪声。结果 2组患者扫描过程顺利,低剂量组CTDIvol、DLP及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2组ROI面积、螺距、可评价节段、图像优良率、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图像噪声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患者心率基本不会对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产生影响,失败率低,适当减小球管电压与电流值亦能达到图像质量要求,并且降低辐射剂量,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万中 《当代医学》2011,17(29):147-14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7月在16排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行常规剂量扫描(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ram/rot),B组行低剂量扫描(1O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rnQ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士0.12)mGy和(8.56±088)mGyx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O.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CT扫描技术在臀部窦道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创疡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怀疑异物致臀部窦道造影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扫描剂量200m A,30例)与低剂量A组(扫描剂量100m A,38例)及低剂量B组(扫描剂量50m A,42例)。比较三组的ED、CTDIvol、DLP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三组DLP之间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A组ED、CTDIvol分别为(7.4±0.7)m Sv、(8.6±0.8)m Gy,低剂量B组的ED、CTDIvol分别为(4.2±0.4)m Sv、(4.3±0.5)m Gy,低于常规组(16.2±1.1)m Sv、(18.9±0.6)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低剂量A组为92.1%,与常规组接近;低剂量B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3.3%,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部窦道的诊断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管电流50 m A与常规剂量相比可减少辐射损伤,同时也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0kV、100kV和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三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记录三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下颈部横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137.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62,P0.01);CTDIvol分别为(9.30±1.82)mGy,(5.77±2.70)m Gy,(2.88±0.00)m 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56E+32,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DLP及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三组Kappa值均0.70),中等横径组与小横径组分别与大横径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6,P0.05),三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像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在显示颈部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CT扫描时,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MSCT副鼻窦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固定管电流技术扫描,管电流为200 mA;B、C、D组为研究组,应用ATCM技术扫描,分别预设噪声指数(NI)值4、7、10,管电流设定范围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定并记录特定感兴趣区的噪声标准差(SD);由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分别评价图像质量及主观噪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组的平均ED分别为(0.80±0.05)、(0.26±0.03)、(0.14±0.02)mGy,较A组的平均ED[(1.03±0.00)mGy]分别下降22.33%、74.76%及86.41%;A组与B组的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SD差异则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7、43.31,均P〈0.05),而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的评定上2名医师评价结果取得了满意的一致性(Kappa值=0.805、0.783)。结论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比光子双源CT两种模式肺动脉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本院2011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可疑肺栓塞男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双能量肺动脉成像,B组以Flash模式成像,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算法。比较两组患者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患者图像CT值(364.2±63.7)Hu较B组(643.5±91.4)Hu显著较高,SD(20.4±3.9)Hu较B组(37.1±4.6)Hu显著较低(P0.05);两组不同ROI的SNR、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TDIvol、DLP、ED较A组显著较少[(1.67±0.32)m Gy、(54.24±5.91)m Gym.cm、(0.63±0.09)m Sv TVS(8.43±1.06)m Gy、(250.41±51.60)m Gym·cm、(3.27±0.62)m Sv T](P0.05)。结论双源CT Flash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与双能量扫描模式比较不仅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还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剂量螺旋CT诊断继发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人继发性肺结核病人,初次以常规剂量100 mAs检查,短期复查时根据病人体质量指数(BMI)将病人体型分为瘦、中等、肥胖三种,分别应用30 mAs、40 mAs、50 mAs扫描.以常规剂量100 mAs为对照,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组胸壁肌肉、肺部CT值、噪声(SD)大小及结核病灶的影像学征象.结果:常规剂量组CT容积剂量指数11.2 mGy,剂量长度乘积(363.16±36.09)mGy·cm,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14.90±0.78)mGy、(159.41±30.22)mGy·cm(P<0.01).2组病人胸壁肌肉和肺的CT值、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胸壁肌肉SD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2组病人树芽征、肺实变及磨玻璃、结节、条索、网状、空洞、纵隔淋巴结、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钙化病变的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指导的低剂量螺旋CT诊断继发性结核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辐射剂量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扫描时的最佳管电流值,降低CT的辐射剂量。方法将连续60例HIE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其他扫描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三组患儿的CT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剂量长度乘积值)和图像质量。结果 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9.8mGy和238.4mGy·cm、19.9mGy和159.2mGy·cm、14.9mGy和119.2mGy·cm,100mAs组和75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比150mAs组的降低33%和50%,75mAs组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使用75mAs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用100mA扫描,B组用40m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评分均数比较虽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图像评分均数为3.6105,可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两组腺样体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T值标准偏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与A组比较,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约降低了60.00%。结论120kV、40mA低剂量儿童鼻咽部CT检查,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CT中对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扫描参数120 kV、250 mAs,并采用滤波反投法进行重建,而B组扫描参数是100 kV、180 mAs,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噪声情况.结果 在图像质量对比中,A组患者3分2例,4分12例,5分共36例;B组患者中4分10例,5分共4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背景噪声评分中,A组患者1分2例,2分10例,3分38例,而B组患者2分8例,3分4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噪声值其组织密度越高,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步缩小.而A组患者的DLP、CTDIvol分别为(1462.1±64.3)mGy·cm、(33.82±10.14)mGy,明显高于B组的(635.1±34.9)mGy·cm、(14.78±3.21)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可以采取迭代重建技术进行扫描,其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减低扫描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在头部扫描时,受检者在不同防护措施下敏感器官体表部位的辐射剂量,为头颅CT扫描时防护用品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第一代双源CT对标准人体模型在未加任何防护(A组)、戴铅围脖盖铅衣(B组)和戴铅围脖穿上无袖铅衣(C组)三种方式下进行头部常规(head routine sequence)序列扫描。在体模敏感器官体表布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各处的辐射剂量。曝光后所有TLD进行测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CT扫描后剂量参数显示A、B、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均为44.06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为634 mGy·cm。TLD测量显示A、B、C组直接照射部位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颈部铅围脖防护区A、B、C组的辐射均值分别为(2.57±0.65) mGy,(2.30±1.10 ) mGy和(2.48±0.90 ) mGy,各组之间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体部腹侧区A组辐射剂量〔(0.66±0.37) mGy〕高于防护后的B组〔(0.18±0.18) mGy〕和C组〔( 0.18±0.16) mGy〕,P均PB组〔(0.28±0.22) mGy〕>C组〔(0.14±0.12) mGy〕,P<0.05。结论 双源CT头部扫描时,铅围脖加穿上铅衣的方式较传统铅衣覆盖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非受检部位敏感器官的X光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