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一个复杂过程。随着对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深入,内容已涉及包括肿瘤细胞粘附于基质-蛋白水解酶降解基质-肿瘤细胞移行等过程。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在肝癌中有着上皮型钙粘蛋白(epithlial cadherin,E-cad)的异常表达,而且上皮型钙粘蛋白异常表达在肝癌的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 (sE Cad)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2 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E Cad浓度 ,并与健康对照组 (2 0例 )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sE Cad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后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术后sE Cad水平明显下降 ,接近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健康对照者血清sE Cad水平不高。结论 血清sE Cad水平的测定可作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大肠癌组织标本E-CD的表达情况。结果 E-CD在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均保留表达,而在大扬癌标本中的保留表达率为66.7%(70/105)。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较,E-CD在大肠癌中的减弱表达率较低,但是E-CD的减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Duk  相似文献   

4.
上皮钙粘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随着癌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不断加深 ,细胞粘附分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细胞粘附分子 (E cadher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3 3例肝癌肝癌组织取自西南医院肝胆科 1996~ 1999年手术切除 ,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标本 ,2 0例距肝癌2cm的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标本用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厚 4μm ,HE染色。1.2 免疫组化  采用敏感的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 ,鼠抗人E cadher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一cadherin,E-C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大肠癌组织标本E-CD的表达情况。结果E-CD在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组织均保留表达;而在大肠癌标本中的保留表达率为66.7% (70/105)。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较,E-CD在大肠癌中的减弱表达率较低,但是E-CD的减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也是肿瘤治疗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国内外对肿瘤转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细胞粘附分子(CAM)在肿瘤转移的多阶段序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迄今,研究发现的CAM,按其基因家族可将它们分类为:整合蛋白超家族(intergrin Supper family)、钙粘蛋白超家族(cadhesion supperfamily)、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 in Supperfamily)、选择素家族(selection family)4大类等.本文就上皮型钙粘蛋白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胃泌素-17(gastrin-17,G-17)在胃癌病理分期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黄冈市中医医院201 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 5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治疗的1 46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E-Cad、G-1 7水平,评价并分析血清E-Cad、G-1 7在胃癌分期及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血清E-Cad、G-17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E-Cad、G-17水平明显低于Ⅲ期—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清E-Cad、G-17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血清E-Cad、G-17水平对胃癌病理分期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显示,其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35、0.929(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nm2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E—e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i结果nm2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明显低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6.67%),且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33%,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ran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上皮钙粘蛋白(E-CD)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况,揭示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水平变化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1例胃癌手术标本及同一病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D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中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的分型、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结论: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作为较早期预测胃癌浸润、转移程度,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可溶性钙粘蛋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艺  查锡良 《华夏医学》2001,14(4):552-554
上皮型钙粘蛋白是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和传导分子,它在组织形态发生,胚胎发育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作为细胞间粘附分子上皮型钙粘蛋白是通过控制细胞转移来实现其功能的,最近的研究提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上皮型钙粘蛋白的功能失调有关,而且,临床上血清可溶性皮皮型钙粘蛋白与肿瘤的分级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就这种新的标志物与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钙黏附素的表达与癌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的关系,以及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结肠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E-钙黏附素的表达。结果E-钙黏附素在50例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00%,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4,P〈0.05)。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与Dukes分期有关。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呈低表达,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P〈0.05),钙黏附素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K和E-cadherin在50例结肠恶性肿瘤、相对应25例正常结肠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24.0%(6/25);而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42.0%(21/50)则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96.0%(24/25);ILK与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ILK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 -0.413,P<0.05)。结论:ILK及E-cadherin与结肠癌侵袭、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在同一病例中ILK和E-cadherin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术中定位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结肠癌患者(男35例,女21例,年龄34~86岁)应用术中染料定位的方法对其SLN进行了定位,绿染的第1个淋巴结为SLN,术后从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寻找SLN及区域淋巴结.常规HE染色检查找到的所有淋巴结;对常规检查为阴性的SLN进行抗CEA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寻找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共检出SLN 130枚,占全部区域淋巴结的13%(130/999).每例患者的SLN为1~4枚,平均2.5枚.HE染色共发现有SLN转移者15例,24枚,患者SLN转移率为27%(15/56);SLN阳性率为18%(24/130).除SLN外的869枚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52/869).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在区域淋巴结内的转移率(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LN微转移的发生率为75.5%(80/106),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检出的转移率(P<0.05).结论通过对结肠癌SLN进行术中定位,术后深入细致的病理学检测,可以在不增加病理科医生工作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瘦素和p-mTOR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瘦素、p-mTOR 在40 例正常大肠黏膜,40 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和108 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瘦素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40),27.5%(11/40),71.3%(77/10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OR 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40),20%(8/40),61.1%(66/10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p-mTOR 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部位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瘦素与p-mTOR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与p-mTOR 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相互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 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20 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 和VEGF 的表达。结果MMP-11 和VEGF 在72 例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89%(46/72)和69.44%(50/72),与20 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MP-11 和VEGF 的过表达与结肠癌的TNM 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在结肠癌组织中MMP-11 与VEGF 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MMP-11 和VEGF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监测转移及预后情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FHIT,Caspase-3及Survivin蛋白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FHIT,Caspase-3及Survivin蛋白表达,并分析结肠癌3种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与癌旁组织,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9%和93.3% (P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5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及34例淋巴结转移灶,结肠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ff表达。结果Baff在72%(36/50)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34例结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Baff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2%(30/34),85.3%(29/34),两部位Baff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在结肠正常组织中,Baff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3/20)。Baff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密切相关,但与手术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结肠癌的发生与Baff表达密切相关,Baff在结肠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Baff表达对结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LIN28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美国Biomax的结肠癌及正常组织组合微阵列芯片及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9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石蜡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和石蜡切片中LIN28B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LIN28B表达水平和结肠癌病理性特点包括组织分级、恶性肿瘤(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及淋巴/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LIN28B在结肠癌组织中相比于正常结肠组织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的低分化、TNMⅢ-Ⅳ期、结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是LIN28B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N28B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催化信号放大法检测48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73基因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8例结肠癌标本中21例呈阳性表达,癌旁组织无阳性表达。结肠癌不同临床分期之间以及不同分化程度之间P73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5和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73基因过主工表达,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特点及其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50例行结肠癌根植术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及37例淋巴结转移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R7表达。结果CCR7在62%(31/50)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37例结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CR7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1.1%(30/37)、75.7%(28/37),两部位CCR7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CR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侵润深度(P<0.01),肿瘤分期(P<0.01)密切相关,但与手术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CCR7表达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1%(30/37),92.3%(12/13),96.8%(30/31),63.2%(12/19)。结论CCR7表达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CR7在结肠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CR7表达对结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非手术治疗选择靶点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