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对16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及15例对照组者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测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所测空腹血胰岛素(16.82±8.32μIU/ml)、C-肽(2.44+1.1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89±6.84μIU/ml,1.59±0.96ng/ml)(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43±0.57)显著低于对照组(-3.67±0.69)(P<0.01);脑出血组的空腹血胰岛素(21.47±16.27μIU/ml)、C-肽(2.51±0.87ng/ml)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57+0.7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之间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期有重要作用,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2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组151例、脑出血组52例)和8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别为380.72±214.51mg/L和315.59±184.38mg/L)较健康对照组(206.49±115.44mg/L)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异常率(分别为35.10%和19.23%)较健康对照组(4.82%)有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5).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等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0例(男16,女14),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男15,女15)和正常对照30例(男15,女15),应用放射免疫血方法检测各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在脑出血组,血清Leptin[男性(5.94±1.50)ng/ml,女性(14.30±5.20)ng/ml]比正常对照组[男性(3.49±1.20)ng/ml,女性(7.45±2.32)ng/ml]显著增高(P<0.001);而在脑梗死组血清Lepti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18.20±5.37)μIU/ml]比正常对照组[(15.56±3.28)μIU/ml]明显增高(P<0.05);而在脑出血组,这种差异无显著性。在脑出 血和脑梗死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脑出血组P<0.001,脑梗死组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Leptin血症可作为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呈正相关,提示了二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与正常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脑出血、脑梗塞的关系,测定了正常血压脑出血41例、正常血压脑梗塞51例及对照组39例的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结果显示:三组I/G分别为6.3098±8.3268,5.1867±3.0069和2.4091±1.1374(means±SD)。正常血压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正常血压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胰岛素抵抗是脑出血、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用奥扎格雷钠80mg,丁咯地尔15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共用15d;对照组(34例)用精纯抗栓酶1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共用15d。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3.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5.3%、50.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结论 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精纯抗栓酶,且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凝血酶胃灌注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49例,男31例,女18例,平均48.7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取传统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取凝血酶胃灌注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平均止血时间(1.46±0.62)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平均止血时间(3.02±0.056)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凝血酶胃灌注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优于传统常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介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99,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t=6.086,P<0.05); 介入组、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2.7%、56.7%,2组比较差异明显(χ2=16.599,P<0.05); 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分别为(53.6±4.2)、(45.9±4.1)分,2组比较差异明显(t=5.867,P<0.05)。结论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450例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149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颅内外血管。结果 发现脑梗死、TIA组和脑出血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82±11.86,20.61±13.73,24.78±12.75umol/L)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9.84±2.25umol/L,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41,高同型半脱氨酸血症在脑出血组的比例(75.5%)明显高于脑梗死组(56.5%)和TIA组(48.6%),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TIA、脑出血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70(95%的可信区间为1.089,2.562)、1.654(95%的可信区间0.828,3.302)、2.454(95%的可信区间1.479,4.071)。未发现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间的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病例组中有糖尿病的患者HCY的水平16.14±7.82(umol/l)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者22.55±12.66(umol/L),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不但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而且对脑出血也有显著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的关系更密切。血管狭窄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比例间无显著差异,无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卒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Leptin(瘦素)水平及与血压、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8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其中脑梗死119例(男65例,女54例),脑出血64例(男41例,女23例),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且与13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男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的Leptin水平高于男性对照组(P<0.01),且以男性脑出血患者增高更明显。女性脑出血组的Leptin水平高于女性对照组(P<0.01)。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48,P<0.01),与血清胰岛素呈正相关(r=0.58,P<0.01),与血压呈正相关(r=0.3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8,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血清胰岛素呈正相关(r=0.47,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0,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升高,是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水平升高的遗传和营养因素.方法对130例脑梗死和77例脑出血患者及6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VitB12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9.87±11.67 μmol/L、20.15±10.12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3.28 μmol/L(P<0.01);而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THFR有三种基因型,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C/C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39、0.46、0.53,C/T型分别为0.35、0.31、0.30,T/T型分别为0.26、0.23、0.17,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3、0.39、0.3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与C/C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例组中C/T型血浆Hcy水平与C/C型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叶酸、Vit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MTHFR基因677位点碱基C→T突变可能是血浆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与脑血管病的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叶酸 VitB12与Hcy水平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变化及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探求急性脑梗死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所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及实验对照组,氯吡格雷组除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外,加用氯吡格雷75mgqdpo,实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d及21d后进行血浆LPA水平的检测。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及治疗21d后血浆LPA水平为:(4.82±1.10)和(2.23±0.96)μmol/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治疗前及治疗21d后血浆LPA水平为(4.79±1.24)和(3.26±1.20)μmol/L,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21d后血浆LPA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层支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及治疗21d后血浆LPA水平为:(5.59±1.08)和(2.62±1.03)μmol/L,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层支实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1d后血浆LPA水平为:(5.55±0.96)和(4.01±0.75)μmol/L,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21d后血浆LPA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深穿支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血浆LPA水平为:(3.98±1.02)和(2.77±0.98)μmol/L,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深穿支实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血浆LPA水平分别为:(3.95±1.17)和(3.83±1.56)μmol/L,2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3d后血浆LPA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对皮层支及深穿支梗死均有效,深穿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脑活素(Cerebrolysin)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经CT证实急性脑出血82例,随机分为脑活素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二组病例均用常规脱水,止血及支持治疗,疗程10~15天。治疗组加用脑活素30 ml静滴。评分和疗效评定标准按全国统一标准。研究结果: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评定疗效,治疗组积分平均减少数为-6.8537±7.3094,对照组为-1.3092±12.4998,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2958 P<0.05)。再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实际生活能力改善评定疗效,脑活素治疗组有效率为68.29%,无效率为31.72%,对照组有效率为51.21%,无效率为48.78%,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以上研究数据表明,脑活素对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HMGB-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吡拉西坦,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MGB-1、IGF-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5.0%)(P<0.05);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HMGB-1分别为(7.43±0.31)ng/mL、(7.36±0.35)ng/mL,治疗后分别为(1.54±0.46)ng/mL、(2.90±0.48)ng/mL,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31.21±5.12)、(31.18±4.95),治疗后分别为(52.33±6.24)、(45.48±5.9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2.5%,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血清HMGB-1水平,提高血清IGF-1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组应用丹奥注射液,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其余两组治疗相同,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2%(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改善,以丹奥组更明显(P<0.01)。结论 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中胃泌素 (Gastrin)含量变化 ,以期了解脑梗塞、脑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脑梗塞病人 6 0例 ,脑出血 5 2例 ,共 112例。对照组 4 0例。病人组与对照组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3ml对 ,所采标本随即置于 - 2 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 (2周内测定 )。结果 :血清胃泌素量 (pg/ ml) :对照组 (40例 )平均为 6 6 .5 8±38.4 6 ,出血性脑血管病组为 112 .75± 5 4 .6 5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为 12 8.5 6±6 8.5 8,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0 .0 1)。疾病组间 P>0 .0 5。脑血管病血清胃泌素 (pg/ ml) ,急性期(35例 )为 115 .39± 5 0 .12 (与恢复期比 P<0 .0 1) ,恢复期 (35例 )为 6 2 .2 6± 6 0 .13(与对照组比 P>0 .0 5 )。意识障碍者显著高于意识正常者 (P<0 .0 1) ;有消化道症状者显著高于无消化道症状者 (P<0 .0 1) ;与脑血肿量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 ;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出现血清胃泌素升高 ,而与性别、脑出血或缺血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凯洛欣(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1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心随机方案分成2组:治疗组210例,给予凯洛欣静脉滴注(12ml/d,14d);对照组191例,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0ml/d,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实验室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等指标及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明显改善(NIHSS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4.13±3.56分及6.27±8.52分,P<0.05;BI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4.16±23.26分及66.48±23.47分,P<0.05)。90d治疗组(n=183例)有效率91.25%,对照组(n=147例)有效率82.99%,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90d的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与凯洛欣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凯洛欣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5-06—2016-06收治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维脑路通组和丹红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滴.在此基础上,维脑路通组加用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丹红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 干预后维脑路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为(20.43±6.29)分、(57.11±3.94)分,丹红组分别为(13.18±4.71)分、(78.22±3.59)分,干预后丹红组较维脑路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显著(P<0.05).维脑路通组总有效率75.60%,丹红组为95.23%,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5,P<0.05).干预后丹红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5.18±0.51)mPa·s、(0.82±0.19)mPa·s、(40.58±2.26)%、2.11±0.12,维脑路通组分别为(7.43±0.59)mPa·s、(1.81±0.34)mPa·s、(44.28±4.22)%、2.4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正规胰岛素 (RI)治疗并进行了临床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1 1 病例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CT和 /或MR证实排除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及既往曾有脑卒中病史者。有糖尿病史经正规治疗或入院后给予RI5 0U/d ,而空腹血糖浓度仍大于 7 8mmol/L的也予除外。入选病例 116例 ,随机分为 (胰岛素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 9例 ,男 36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5 5 4± 10 8)岁 ;对照组 5 7例 ,男 38例 ,…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效果。方法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亚低温组于伤后3~24h内,平均(12±3.3)h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34.7℃,平均(33.7±1.1)℃持续7~14d,平均(171±25.3)h。同时监测生命体征、ICP、CPP、血SOD和血MDA、脑葡萄糖摄取、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和并发症。对照组RT控制在38℃以内,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月根据GOS评定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后36h两组ICP和CPP无显著差异。治疗120h开始亚低温组ICP明显降低(P<0.05),而CPP明显升高(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SOD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72h脑葡萄糖摄取分别为(6.33±0.2)mg%和(8.71±0.3)mg%,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温后(第14天)分别为(12.7±0.5)mg%和(9.91±0.4)mg%,亚低温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组良好率62.9%(22/35)、中残率8.6%(3/35)、重残率11.4%(4/35)、植物生存5.7%(2/35)、死亡率11.4%(4/35),对照组分别为40.6%(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疑似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性脑梗死及脑梗死早期的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及阿司匹林对血浆LPA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分离溶血磷脂酸,以定磷方法测定疑似脑供血不足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3例血浆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疑似脑供血不足组和TIA组的36例患者,每日给阿司匹林80mg顿服,1月后复查LPA并与服药前比较。结果疑似脑供血不足、TIA、进展性脑梗死及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血浆LPA水平分别为(3.98±0.75)μmol/L、(5.26±0.97)μmol/L、(4.41±0.61)μmol/L、(2.78±1.0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0±0.70)μmol/L(均P<0.05)。经阿司匹林干预者1个月后复查血浆LPA为(1.93±0.58)μmol/L,与服药前(4.23±1.15)μmol/L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口服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LP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