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50岁以上发病率近80%,临床以尿频、排尿困难为主,进一步出现尿潴留,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常规治疗有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近些年又出现了电切术、消融术及激光治疗,但均有较严格的适应症和较多并发症。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开拓和进展,己经有球囊扩张术和内支架置入术的相关报道,但国内的临床应用还不具有普遍性,笔者曾在原单位采用自膨式金属网状内支架治疗晚期BPH16例,随诊18个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与尿流率和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下尿路症状与前列腺体积和尿流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调查问卷评价下尿路症状 ,经腹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 ,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尿流率。结果 :IPSS评分与最大尿流率呈负中度相关 (r =- 0 .6 4 ,P <0 .0 0 1) ,IPSS评分与前列腺体积呈弱相关 (r=0 .36 ,P <0 .0 0 1) ,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呈负弱相关 (r=- 0 .4 3,P <0 .0 0 1)。按单个症状与最大尿流率的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列 ,尿细弱与最大尿流率呈中度相关 (r =- 0 .74 ,P <0 .0 0 1)。尿中断、尿等待、尿不尽、夜尿、尿急与最大尿流率呈弱相关 (P <0 .0 0 1) ;尿频与最大尿流率呈弱相关 (P =0 .0 1)。按单个症状与前列腺体积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列 ,夜尿、尿细弱、尿急、尿不尽与前列腺大小呈弱相关 (P <0 .0 0 1) ;尿等待、尿中断、尿频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下尿路症状越严重 ,最大尿流率越小。尿细弱与最大尿流率相关性最强。IPSS评分与前列腺体积呈弱相关 ,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呈负弱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BP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取PKRP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性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Qmax大于对照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逆行射精、膀胱颈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治疗BPH患者可提高Qmax和IIEF-5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IPSS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残余尿量过多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方法 根据残余尿量将60例BPH患者分为残余尿量<20 mL组28例与残余尿量≥20 mL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PH病程、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排尿不尽感得分、2 h内排尿得分、排尿间断性得分、排尿不能等待得分、尿线变细得分、排尿用力得分、夜尿次数得分)、小腹胀满得分、尿急程度得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H患者残余尿量过多的影响因素。基于获得的影响因素构建诊断模型,采用混淆矩阵计算模型计算总体诊断正确率,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拟合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排尿不尽感得分、2 h内排尿得分、排尿间断性得分、排尿不能等待得分、尿线变细得分、夜尿次数得分、小腹胀满得分、尿急程度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尿流率、排尿间断性得分、小腹胀满得分为BPH患者残余尿量过多的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诊断模型:Logit(P)=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中尿动力学(UD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残余尿<50 ml、以主观症状为主诉而首诊患者的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后效果分析评估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共59例,年龄55~79岁,平均67.1岁。病程7~30个月,平均15.9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8~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5分。经UDS结果显示,27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BOO),32例有不同程度BOO;逼尿肌轻微不稳定(DI)18例,逼尿肌收缩增强15例。最大尿流率(Qmax)7~11 ml/s,平均尿流率8 ml/s,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随访4~18个月,IPSS评分0~5分,QOL评分0~1分。测自由尿流率13~19 ml/s。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DS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指导意义,甚至是临床上非常规意义的手术指征。同时为疗效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的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202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62例,可疑28例,无膀胱出口梗阻12例。不稳定膀胱(DI)61例,逼尿肌功能受损(DUA)52例,逼尿肌低顺应性45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与否及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8年4月-2000年5月行经尿道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23例,疗效肯定。选择不能耐受手术者为治疗对象。方法:术前B超测量前列腺尿道长度,选择长度小于前列腺尿道长度5mm的支架,尿道黏膜局部浸润麻醉,放置膀胱镜,用冷生理盐水灌注膀胱内,在膀胱镜引导下将支架放置尿道前列腺部,远端不超过精阜,近端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BPH经TURP治疗患者,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2、4月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及IP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自觉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及IPSS评分术前与术后2、4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有下泌尿道症状并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之患者,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与临床症状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54名有BPH临床症状初诊患者参与此项研究。首先利用经直肠超声波(TRUS)测量出前列腺总体积(TPV)、移行区体积(TZV),并计算出移行区指数(TZI),并且与年龄(Age)、美国泌尿科医学会前列腺症状评分(AUASI)、最大尿流速(Qmax)进行相关性研究之统计分析。结果 1)年龄与TPV、TZV、TZI、AUASI及Qmax无显著相关性(r=0.004,0.165,0.263、0.014,-0.108;P>0.05)。2)Qmax与TPV、TZV、TZI相关性研究Qmax与TPV有显著相关性(r=-0.320,P<0.05);与TZV、TZI有非常显著相关性(r=-0.440,P<0.01;r=-0.414,P<0.01)。3)AUASI与TPV、TZV、TZI相关性研究AUASI评分与TPV、TZV无显著相关性(r=0.248,0.268,P>0.05)。而AUASI与TZI有显著相关性(r=0.294,P<0.05)。结论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梗阻症状之评估及是否要接受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时,TZI、Qmax、AUASI可以当作一个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周,观察组Qmax水平高于对照组,PVR水平和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周,两组血清IL-6、CRP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化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应用电化学前列腺增生治疗仪(EASY-100)对实验犬前列腺及邻近器官影响,人离体前列腺组织体外实验组织学观察,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35例,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前列腺体积(V)夜尿次数等主要指标观察。结果选择合适长度的电极对犬前列腺尿道具有直接损伤作用,超长电极及可发生尿失禁及尿道直肠瘘,体外实验显示,经尿道电化学治疗可使尿道周围6~9mm 范围内的前列腺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变性。临床治疗35例,治疗前后 IPSS、QOL 有显著性差异(P<0.001),Qmax 有显著性差异(P<0.005),残余尿及效尿次数明显减少(P<0.001),治疗前后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总有效率91%。结论经尿道电化学治疗前列腺增生操作简单,无需麻醉,耐受性好,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不能耐受手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12.
周振星  徐勋  周昭贤 《河北医学》2005,11(2):140-142
目的:临床研究长期保列治和哈乐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收集联合应用两药3年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0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变化,以及尿潴留和血尿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3个月见效,3年后观察,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Qmax)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下降,残余尿量下降。本组患者无发生尿潴留、前列腺源性出血、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及反复泌尿系感染。3年联合用药,可延缓病情进展,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长期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能稳定前列腺下降体积和改善最大尿流率。减少尿潴留及前列腺源性血尿和手术干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张维  刘志顺  彭唯娜 《循证医学》2006,6(5):291-296
目的利用从随机对照研究中得到的证据对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按照预先制订的检索策略,对国内外大型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符合入选条件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软件进行入选文献的同质性检验和数据的合并分析。结果共3篇文献被纳入。1篇将针刺治疗与安慰针刺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提示针刺疗效与对照组并无差异(加权平均差-2.80,95%可信区间-6.22~0.62)。2篇中文文献将针刺与药物特拉唑嗪(Terazosin)对比,对此2篇文献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相对危险度=1.32,95%可信区间1.16~1.51)。在1篇中文文献中还得到了其他一些阳性结果:针刺组在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残余尿量方面优于特拉唑嗪。以上文献中均未报道与针刺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针刺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效或无效,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顺应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影响膀胱顺应性的有关因素。方法 分析30例BPH患尿动力学检测结果,重点了解各种影响膀胱顺应性的因素。结果 年龄与顺应性无关。逼尿肌压、梗阻程度与顺应性呈负相关,尿流率则与顺应性呈正相关。结论 BPH患膀胱顺应性的减低程度与逼尿肌不稳定和梗阻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超声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RUS)观察30例BPH患者光子治疗12个月后的前列腺超声表现。结果30例前列腺总体积、内腺体积、内外腺厚度之比(It/Et)、内外腺宽度之比(Iw/Ew)、移行带指数(TZI)、尿道前列腺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阻力指数(RI)于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TRUS是唯一能同时为BPH非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无创检查方法,其中It/Et、Iw/Ew是最佳形态学指标,RI是最敏感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特殊型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治特殊型前列腺增生症110例,分别伴有逼尿肌无力、不稳定性膀胱、前列腺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炎或糖尿病。认为:治疗前认真检查发现特殊前列腺增生症,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卢景森 《河北医学》2001,7(1):14-15
目的:总结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提高良性前列腺无生症开放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殂腺增生症52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病愈出院,45例尿道粘膜完整,6例尿道粘膜部分损伤,1例膀胱颈损伤,均预缝合修补后恢复良好,随记3-12个月,无尿道狭窄,尿失禁、性功能丧失等并发症,结论:保留尿道前裂腺切除术为较理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93年8月~1997年12月,应用改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2例,对传统的手术方式作了二点改进:①膀胱颈部连续缝合;②导尿管气囊置于前列腺窝内。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发生排尿不畅3例,暂时性尿失禁6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经05~4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大结石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经皮膀胱穿刺肾镜取石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4例BPH伴膀胱大结石患者,并观察其效果。结果24例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碎石时间30~45min,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无结石残留。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使BPH伴膀胱大结石患者避免了开放性手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同时患者的痛苦小,损伤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六年来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14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重点讨论了激素治疗,前列腺中叶增生,前列腺增生伴出血的诊断,前列腺纤维硬化型的处理,以及术后并发尿失禁、尿道闭锁、尿道狭窄的原因、预防、处理。对不适合行前列腺切除的患者,推荐行睾丸白膜下实质剥除术、或前列腺瓣膜分离术,对纤维硬化型施行锐性次全切除术,对术后并发尿失禁者,可施行Hauri氏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