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利度胺胃漂浮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周建平 《吉林医学》2010,31(3):321-323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系统原理研制沙利度胺胃漂浮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的特性。方法:用正交设计对片剂的处方进行筛选和优化制备沙利度胺胃漂浮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的特性。结果:以优选的处方所制备的片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持续释药达8 h以上。结论:该片剂具有明显的漂浮和缓释作用,制备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DS)脉冲控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并解析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压制包衣技术制备DS脉冲控释片;用RP—HPLC法测定制剂含量;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HPMC用量或黏度增大,释药时滞延长;稀释剂用量增大,释药时滞缩短;在一定范围内,EC黏度对释药行为无影响。结论DS脉冲控释片能实现体外定时脉冲释药,并可通过调整处方实现不同时滞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人参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制备人参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根据不同时间累计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结果 制备了人参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并考察了该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绘制释放曲线.结论 人参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的体外释药行为基本符合零级释放规律,该制剂在10h内可达到渗透泵控释给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丹参提取物制备丹参口服脉冲控释片,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分析释药机理。方法以HPMC为主要骨架材料,采用压制包衣技术制备了丹参脉冲控释片;将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作为指标性成分,建立了RP-HPLC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并考察了处方因素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崩解剂种类、HPMC粘度和用量对药物的体外释放度有显著性影响;该制剂在体外延迟释药时间4h-4.5h,释药达到50%,5h左右基本释药完全。结论丹参口服脉冲控释片在体外具有明显的脉冲释药特性,并可根据时辰药理学原理,通过调整外衣层辅料中HPMC的粘度和用量实现不同时滞要求的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5.
溶蚀分散型盐酸地尔硫卓艹脉冲控释片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盐酸地尔硫为模型药物研制溶蚀分散型脉冲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内外脉冲释药特性。方法:以巴西棕榈蜡、蜂蜡和亲水性纤维素为主要包衣材料,采用干包衣法制备脉冲控释片;通过释放度实验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脉冲控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溶蚀实验考察脉冲释药的机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名受试者的体内血药浓度,研究脉冲控释片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结果:该制剂在体外延迟释放时间 t 10为2.1 h,释放至最大的时间 t rm为4.0 h,脉冲释放时间 t 10-90为1.7 h;其体内的延迟释放时间 t lag为5.7 h,达峰时间 t max为8.5 h,从开始释放到达峰的时间 t psi为2.6 h。结论:溶蚀分散型盐酸地尔硫脉冲控释片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PNS胃漂浮缓释片的体内药动学参数,并考察制剂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PNS血药浓度,进行家兔体内的释药研究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相对于普通片剂,PNS胃漂浮缓释片的达峰时间(t_(max))明显延长,达峰浓度(C_(max))明显降低,平均滞留时间(MRT)延迟约3h,AUC明显提高;体内外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2208X+6.3239(r=0.9023)。结论 PNS胃漂浮缓释片体内释药过程平稳,缓释效果较好,并能有效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且体内外释药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胃漂浮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并探讨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尿嘧啶和次黄嘌呤为指标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胃漂浮片的体外释放度,三批药片分别按零级方程、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和Ritger-Peppas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胃漂浮片在人工胃液中持续缓慢释放,12h时尿嘧啶和次黄嘌呤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达到89.06%、87.28%,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胃漂浮缓释片中尿嘧啶和次黄嘌呤呈现良好的体外缓释特征,药物释放为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脉冲控释微丸胶囊。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域号和微晶纤维素( MCC)为骨架材料制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微丸;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ow Substituted Hydroxypropylcellulose L-HPC)为内层溶胀材料,选用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Surelease)为外层控释材料制备脉冲微丸。将两种微丸混合后制成缓释脉冲微丸胶囊,同时考察体外溶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体外释放试验证明,缓释微丸体外12h可持续释12h,脉冲微丸体外可达到时滞为4h,滞后1.5 h,累积释药80%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两种微丸按比例混合后,其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模型,达到良好的混合释放效果。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缓释与脉冲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聚维酮为致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该制剂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2h释放约30%, 6 h释放约60%, 12 h释放90%以上,满足12 h释放要求,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 研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0.
替硝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系统(HBS)原理研制替硝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释放度为指标,并结合漂浮性能,优选最佳配方。结果最佳配方的替硝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体外漂浮时间长达12 h,体外药物释放符合零级过程。结论本文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胃内漂浮缓释片释药速度平稳,漂浮时间长,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甘草胃漂浮型控释片的药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甘草胃内漂浮型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释放机理。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Ⅳ号、聚维酮、微晶纤维素、硬脂酸为辅料,全粉末直接压片。结果:筛选出体外释放8小时、漂浮达12小时的甘草胃漂浮型控释片最佳处方,其释药速度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结论:为制备甘草胃漂浮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甜  王成永 《当代医学》2012,(31):19-21
目的研究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考察不同处方和工艺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促渗剂用量、聚乙二醇400用量、包衣增重对药物的体外释放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制备工艺合理稳定,释药规律符合控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芦丁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过添加起泡剂将其制成胃内漂浮型微囊,考察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并研究起泡剂用量对释放时滞的影响.结果 该微囊具有pH值响应性,体外释放呈现S型脉冲释放特征,随着起泡剂用量的增加,释放时滞可由3 h延长为6 h.结论 芦丁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具有理想的包封率和脉冲释放性能,适用于中药制剂领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雷公藤内酯醇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及相似因子f2值。结果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微丸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未能达到同步释放,而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结论 以指纹图谱特征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雷公藤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香连胃漂浮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K4M,HPMC-K4M)、十六醇、碳酸氢钠(NaHCO3)、乳糖、聚维酮K30(povidone K30,PVP-K30)、硬脂酸镁为辅料,采用粉末压片法制备香连胃漂浮片;以盐酸小檗碱的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性能;采用正交试验对HPMC-K4M、十六醇、NaHCO3用量进行优选。通过数据拟合方程探讨制剂中盐酸小檗碱、木香烃内酯的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为香连复方提取物60.0 g、HPMC-K4M30.0 g、十六醇8.0 g、NaHCO38.0 g、乳糖8.0 g、PVP-K304.8 g、硬脂酸镁1.2 g(200片量)。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和木香烃内酯的体外释药特性均符合Riger Peppas模型,为扩散与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成功制得香连胃漂浮片,漂浮滞后时间短,持续漂浮时间长,且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方法用空白丸芯依次进行含药层(SBA),溶胀层(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及控释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制备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采用紫外法和蓝法考察含药层、溶胀层及控释层在生理盐水中药的体外释放。结果含药层在生理盐水中能正常释药,溶胀层和控释层的增重对脉冲释药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有明显影响,溶胀层包衣增重15%,控释层包衣增重20%所制成释药微丸,释药时滞时间约为4.1 h时,这正好对应哮喘患者清晨2∶00发作时晨。结论所制备的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具有体外脉冲释药特性,适合哮喘患者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多组分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并对影响其累积释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使丹参各组分达到同步释放。方法以丹参有效成分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法考察各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促渗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以及衣膜增重率对药物释药具较大影响;两种指标性成分体外释放相似性良好,12 h累积释药均在90%左右且呈零级释放,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终处方。结论丹参提取物可制备成释药恒速、完全的渗透泵控释片,达到了控释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替硝唑胃漂浮小丸;以包封率、漂浮性能和体外释药特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替硝唑与海藻酸钠比例、十六醇与海藻酸钠比例、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及制备工艺对小丸的影响,筛选优化处方和工艺;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溶出介质pH、离子强度及搅拌转速对小丸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小丸的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十六醇∶替硝唑质量比为1∶4∶3,替硝唑与十六醇加热熔融混匀后冷却固化,粉碎加至海藻酸钠溶液中制得混悬液,滴加至含氯化钙的凝胶液中形成小丸;小丸体外可缓慢释药达10 h以上,漂浮性能良好;随溶出介质pH值和搅拌转速增加,小丸释药有所加快;介质离子强度对小丸体外释药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具有胃内漂浮特性,可缓慢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19.
胃漂浮片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胃漂浮片(胃内滞留片)的释药原理、分类及动力学规律,胃漂浮片的特点及适合制成胃漂浮片的药物,胃漂浮片漂浮性能的影响因素和胃漂浮制剂的质量控制,并介绍了胃漂浮片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认为胃内滞留制剂作为新型的缓控释制剂,可促进药物的吸收且可起到胃部靶向作用.因此,胃内滞留制剂的开发对于提高我国制剂水平、减少对发达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康漂浮缓释片的质量标准及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康漂浮缓释片中的黄连、吴茱萸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黄连的有效成分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考察胃康漂浮缓释片在0.1 mol/L盐酸溶液中的释放度,并推测、评价其释药机制。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盐酸小檗碱在12~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9.37×10~7X+3.15×10~4,r=0.999 8。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r=0.997 5,体外释药量与释药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检测速度快,可有效控制胃康漂浮缓释片的质量;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过程为骨架溶蚀和扩散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