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6 1例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 4例 (6 .6 %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 8例 (78.7%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8.2 % ) ,椎基底动脉闭塞 4例 (6 .6 %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 6例 (75 .4 % ) ,血管再通程度 >5 0 %的 4 4例 (72 .1% ) ,再通程度 <5 0 %的 17例 (2 7.9% )。颅内出血率 19.6 % ,病死率 6 .6 %。结论 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83例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均获得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将MRS分值为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将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检测溶栓前血清SAA、Hcy水平,分析血清SAA、Hcy水平与ACI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溶栓治疗后,随访6个月,83例ACI患者中,预后不良31例,占37.35%;预后不良组溶栓治疗前血清SAA[(19.47±1.86)mg/L]、Hcy[(14.39±1.51)μmol/L]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2.12±1.30)mg/L、(10.06±1.14)μmol/L],梗死灶面积≥1.5 cm2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  相似文献   

3.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2例发病在 2~ 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 6 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按改良的Rakin分数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 ,闭塞血管再通率达 6 2 .5 % ,其中闭塞时间 6h内的 1 4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1 3例 ,闭塞时间在 6~ 2 0h的 1 8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7例。 2 0例患者 (6 2 .5 % )为好结果 ,1 2例 (37.5 % )为差结果 ,其中 2例死亡。 2例 (6 .2 5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 <2 0 (P <0 .0 1 )及血管再通 (P <0 .0 2 5 )密切相关 ,而血管再通又与开始溶栓时间 <6h有关 (P <0 .0 5 )。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血管闭塞时间越短 ,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1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先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然后对残余狭窄进行球囊支架成形术。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 ,脑血流量恢复 ,患者即刻症状改善。结论 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用纤维蛋白溶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后又发展为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法逐渐推广到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栓所在动脉或者血栓附近,达到高选择溶栓目的。其血管再通率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以往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结果,将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结果,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对,做出分析性总结陈述。方法抽取以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通过不同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类,从中选取50例合格病例,25例为常规的药物溶栓治疗(对照组),25例为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Barthel(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同时可以适当减少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后的出血转化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337例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88例(55.8%)]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49例(44.2%)]。分析两组患者年龄、高危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发病-股动脉穿刺时间(OTP)、股动脉穿刺-血管再通时间(PTR)、术后即刻再通效果[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症状性脑出血[欧洲急性脑卒中协作研究(ECASS)组Ⅱ标准]及术后3个月预后。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管闭塞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P=0.02)。预后良好组患者OTP、PTR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360 min对405 min,P=0.01;80 min对100 min,P<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91.0%对78.5%,P<0.001),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8.5%对28.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42,95%Cl=1.018~1.066)、伴糖尿病(OR=1.930,95%Cl=1.100~3.385)、入院高NIHSS评分(OR=1.286,95%C1=1.190~1.390)、PTR较长(OR=1.007,95%CI=1.001~1.013)、术后症状性脑出血(OR=3.082,95%Cl=1.419~6.695)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伴糖尿病、入院高NIHSS评分、PTR较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IATT),治疗前后均作脑血管造影、复查C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例造影未见血管闭塞,23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11例,再通率78e。结论动脉溶栓疗法使84%的患者在15d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观察急诊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好结果(MRS0-3)、差结果(MRS4-6)两类。结果 溶栓前18例(72%)患者为TIMI0-1,7例(28%)为TIMI2。溶栓后13例(72%)患者部分/完全再通,5例(28%)未再通。18例患者(72%)为好结果,7例(28%)为差结果,其中4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16%)。结论 急诊动脉溶栓是可行安全的,溶栓前侧支循环、再通及溶栓后24h神经学检查上的提高(NI)与好结果密切相关,无再通与脑出血及死亡密切相关。提高动脉内溶栓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的磁敏感血管征(SVS)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意义。方法:纳入70例发病6h 内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均接受 MRI 检查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到首次 MRI 扫描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吸烟史、溶栓前 NIHSS 评分、溶栓前后血管再通分级评分及90 d 后 mRS 评分。根据SVS 将70例患者分为 SVS 阳性组和 SVS 阴性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 SVS 存在情况与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SVS 阳性组44例,SVS 阴性组26例。两组之间年龄、性别、起病到首次 MRI 扫描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吸烟史、溶栓前 NIHSS 评分、病因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VS 阳性组的溶栓后血管再通比例显著高于SVS 阴性组(χ2=16.41,P <0.001)。结论:MCA 的 SVS 有助于预测 rt-PA 静脉溶栓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对 14例发病在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 0d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Ⅲ )、差结果 (MRSⅣ~Ⅵ )两类。结果 :7例患者为TIMI 0~Ⅰ ,溶栓后 6例患者部分 /完全再通 ,1例未再通 ;另 7例患者为TIMIⅡ ,溶栓后除 1例外均完全再通。溶栓后 3 0d ,14患者中 12例为好结果 ,2例死亡 ,其中 1例死于脑出血。经平均 18个月的随访 (0 .5~ 2a) 12例生存患者均为好结果。结论 :动脉溶栓对发病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的 ,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溶栓前脑动脉未完全闭塞患者长期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验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5 4例接受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 3例(5 .6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6例 (85 .2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9.2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1例 (75 .9%) ,血管再通程度 >5 0 %39例 (72 .2 %) ,再通程度 <5 0 %的 15例 (2 7.8%)。颅内出血率为 2 0 .4%,病死率为 7.4%。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血糖变异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糖变异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78例ACS患者,其中有糖尿病史者298例,无糖病史者580例.将所有患者按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以血糖变异系数CV为指标)和平均血糖水平按照四分位法分为4组,记录所有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平均血糖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8例ACS患者,按照血糖变异性以四分位法分为4组,随着血糖变异性增大,住院期间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01).将有糖尿病史者、无糖尿病史者各自按同样方法分为4组,亦见随血糖变异性增大,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按平均血糖水平分组时,结果类似.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基线时各指标、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水平中有5种因素与死亡呈显著相关,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血糖、血糖CV.结论 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异性均与近期预后不良相联系.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监测和对血糖稳定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rt-PA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发病后2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2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良好(MRS0~3)、不良(MRS4~6)两类。结果溶栓前1例为TIMI1,11例为TIMI0。溶栓后9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3例未再通。8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例发病在6.5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行IAT治疗。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结果:7例病人溶栓后5例部分/完全再通,2例未通,临床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1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是卒中早期的理想治疗。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一组非急性周围动脉闭塞病人溶栓治疗后再行血管成形术与单纯血管成形的优缺点。研究包括20例18岁以上的病人,均出现因髂动脉或股-腘动脉闭塞导致的至少持续3周的跛行或有肢体局部缺血症状。 将病人随机分组,第一组先接受重组体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将8mg rt-PA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术前及术后30d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技术成功率100%。其中血管再通TMI分级2~3级16例,TMI分级0~1级5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7例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2例<50%,死亡2例。TMI分级2~3级的血管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TMI分级0~1级血管再通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6h内动脉溶栓治疗比较合适,但也有并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开始溶栓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