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外胆管梗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以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均做了CT检查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51例,其中良性41例,恶性10例。结果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中,良性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枝状或残根状轻、中度扩张,梗阻部胆管呈漏斗样改变,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弥漫性增厚;恶性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中、重度扩张,梗阻部胆管呈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并伴肿块,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局限性增厚。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注意观察胆管的形态改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16层以上多层螺旋CT实现了原始扫描数据在X、Y、Z轴上的各向同性,CT计算机后处理软件日益成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接近DSA.主要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血管生长(AV)、血管探针技术(VP).目前MSCTA主要应用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包括冠脉成像、肺动脉成像、心脏大动脉成像、颅内血管成像以及腹腔内脏动脉成像.在腹腔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MSCTA可以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对判断肿瘤的起源、定位定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体部动脉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体部动脉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其中颈部3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3例,双下肢动脉10例.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以及血管分析(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 68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 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25例,颈内动脉闭塞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2例,椎动脉钙化狭窄5例,椎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10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例及下肢血管动静脉瘘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扩张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 53例肝外胆管和全部27例扩张胰管CPR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5%(49/53)。结论 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收集MSCTA血管成像44例,其中脑动脉血管MSCTA成像11例,肺动脉血管MSCTA成像21例,主动脉血管MSCTA成像6例,肝动脉血管MSCTA成像5例,髂动脉血管MSCTA成像1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3.5ml/s。扫描延迟时间按照经验值,脑动脉15~20s,肺动脉10~15s,主动脉、肝动脉、及髂动脉等20~25s。扫描后原始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做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部份病例做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结果:11例脑血管MSCTA正常6例,肺动脉MSCTA(CTPA)21例,正常15例,5例肝动脉MSCTA,正常2例;脑血管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例;肺动脉栓塞6例;胸主动脉夹层3例:升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肝动脉瘤1例,肝癌1例,肝血管瘤1例;1例右髂总动脉瘤。结论:多层螺旋CT 3D血管成像(3D-MSCTA)可清晰显示各部位的三维血管形态,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旋转图像,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病灶的整体形态,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6年11月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肝内外胆管的CT征象、临床表现对判断良恶性梗阻的意义,旨在提高诊断水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4例全主动脉CTA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结果 264例病例中主动脉瘤83例(31%),其中真性动脉瘤74例,位于升主动脉28例,主动脉弓4例,降主动脉1例,腹主动脉33例,全主动脉多发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及真假混合型动脉瘤9例.结论 MSCTA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 (N -CT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19例 ,恶性胆管梗阻 2 1例 )进行N -CTCP成像 ,将扫描重建数据行编辑处理 ,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inIP)图像 ,结合CT轴面源像 (ASI) ,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例均 1次屏气完成扫描 ,N -CTCP成像显示胆管树满意 ,MinIP对判断肝外胆管梗阻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85 %。结论 N -CTCP对肝外胆管梗阻定位准确 ,结合轴面源像 (ASI) ,对肝外胆管结石及恶性胆管梗阻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成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确定不同性别血管最大管径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无影响门静脉系统疾病者227例行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属支的显示能力.参照Couinaud方法分析门静脉解剖类型.测量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最大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第1~4级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率100%,可显示5级分支者208例(91.6%)、6级132例(58.1%)、7级19例(8.4%).门静脉分支正常型约84.1%,Ⅰ型变异8.8%,Ⅱ型变异6.6%,Ⅳ型变异0.4%.肠系膜静脉解剖类型中Ⅰ型52.0%,Ⅱ型32.2%,Ⅲ型15.8%,各解剖类型比例接近文献报道.男性及女性门静脉主干95%参考值范围为10.4~17.0 mm及9.9~15.0 mm.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不同性别血管最大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门静脉左支及肠系膜上静脉最大管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血管不同年龄组有差别.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肝门静脉系统解剖.门静脉分支以常见型最多.男、女性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均有明显差异.提示MSCTA上男、女性门静脉主干最大径不超过17 mm及15 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48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MSCTA检查.结果 48 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9例,其中累及无名动脉2例,左颈总动脉1例,腹腔干1例,左肾动脉受累2例,右肾动脉3例;Ⅱ型13例,无名动脉受累3例;Ⅲ型26例,其中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腹腔干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左肾动脉4例,右肾动脉9例,病变延及髂总动脉15例,假腔被血栓充填为动脉壁内血肿3例;48例中有45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口,显示率为93.7%.结论 MSCTA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胆道造影及其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 (SCTcholangiography ,SCTC)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 0例怀疑胆系疾病者作螺旋CT胆道造影 ,11例同时进行MRC检查。图像用三维 ( 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及表面阴影显示 (SSD)后处理。结果 2 5例胆道显影 ,其血清总胆红素均 <5 1.3 μmol/L( 17.1μmol/L =1mg/dl)。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胆道解剖结构、梗阻部位或病变形态 ,弥补了横断面图像的不足 ,提高了诊断能力。与MRC比较可显示更多胆道细节。结论 SCTC在轻中度梗阻性黄疸病例胆道显影良好 ,3D图像可满意显示胆道解剖结构 ,提高了对胆道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全程显示双下肢动脉、静脉的方法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15例临床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肘静脉注射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后,采用CT密度跟踪技术对双下肢进行全程动、静脉期扫描,然后利用CT工作站进行多模式血管成像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动脉成像清晰,静脉成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双下肢动、静脉正常2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多个动脉分支闭塞8例;双侧股深动脉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小腿深静脉曲张1例;小隐静脉血栓1例.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动、静脉成像可靠性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是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和评价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7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24例(88.9%)、假腔内血栓形成9例(3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平贵  郭勇  杜秀琴   《放射学实践》2009,24(4):405-407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全部受检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及胆管曲面重组;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的各期CT表现。结果:胆总管癌19例,肝门区胆管癌16例。直接征象为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环状不均匀增厚、结节状或肿块状改变。胆管曲面重组可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狭窄或闭塞全貌。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以静脉期强化为主。结论:合理应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外胆管癌的直接征象,对确立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估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N-CTC)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例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后,对扫描原始数据作二次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运用三维软件对ASI进行编辑处理,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inIP)及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图像。3位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根据MinIP、SSD像及ASI对梗阻病变作出部位、性质诊断,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68例中,25例经1次屏气完成扫描;43例经2次屏气完成检查。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100.0%,ASI为98.5%,N-CTC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P>0.05);整体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2.4%,79.4%及92.6%,MinIP像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27,P>0.05),而SSD像与ASI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2,P<0.05);三者综合定性准确率为95.6%。结论N-CTC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部位识别的准确率高。MinIP、SSD像结合ASI能对大多数疾病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临床疑有ASO患者行MSCTA检查,数据传输至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2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1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MSCT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血管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膜瘤MSCTA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组方法 包括: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技术(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 结果 35例脑膜瘤MSCTA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组清晰显示脑膜瘤肿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组可显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 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脑膜瘤的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预测肿瘤切除的难易程度、手术风险、效果,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16层螺旋CT在肝脏多期相扫描设置的优化及血管成像的综合应用技术,以期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参照肝脏增强时间密度曲线,选择兼顾肝动脉、门静脉成像及肝内病变检出的最佳时间段设置扫描期相.采用此期相设置对40例经B超发现肝脏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CT增强检查.将所得双期血管成像与其中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作出前瞻性诊断后追踪病理及临床综合资料并作比较.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后40例患者病变均能检出,且前瞻性诊断符合率达95%,双期血管成像与DSA比较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肝脏16层CT多期相设置及血管成像的综合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薄块最小强度投影多层螺旋CT胆管造影评价胆管梗阻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薄块最小强度投影(thin-slab MinIP)多层螺旋CT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42例经临床确诊的胆管梗阻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门脉期重建图像应用三维后处理软件.通过对移动剪辑(SC)、转动剪辑(RC)和投影块厚度(ST)的调节.以thin—slab MinIP方式显示梗阻胆系。对照手术病理结果,以直接胆管造影(34例)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8例)为参考标准,thin—slab MinIP像与之就疾病定位、定性诊断作出比较。结果42例中,thin—slab MinIP像平均成像时间4.5min;ST所取范围5~30mm。对照手术病理结果,thin—slab MinIP像定位、定性准确度分别为97.6%(41/42)、85.7%(36/42);参考标准分别为100.0%(42/42)、90.5%(38/4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0值分别为0.00、0.10,P值均〉0.05)。其中thin—slab MinIP诊断胆管结石的敏感度为84.2%(16/19),特异度为91.3%(21/23),准确度为88.1%(37/42)。结论thin—slab MinIP多层螺旋CT胆管造影成像快捷,可作为诊断胆管梗阻疾病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