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蔚  肖学成  袁晓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283-1284
目的 检测药酒中乌头碱。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检测药酒中的乌头碱。结果 2003年10月,我们从一起饮用药酒中毒的样品中成功检出乌头碱。其浓度为15mg/L。结论 本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乌头碱,能满足卫生监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的附子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乙腈—四氢呋喃(25:15),流动相B:0.1 mol/L醋酸铵溶液,检测波长:λ=235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不同采收时期附子中3种乌头碱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时间(7~9月份)的推移,新乌头碱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方法简单、易行,可为附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中药硬膏剂体外释放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中药硬膏剂体外释放装置 ,结合薄层色谱扫描方法测定硬膏剂的释放状况。结果 :该装置可有效控温 ,达到试验要求。测得中药硬膏剂麝香止痛贴膏中乌头碱的薄层扫描峰面积以 2 4h累积释放达到 6 5 %以上。结论 :该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作为中药硬膏剂剂型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控制质量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乌头碱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只蒿等多种草药中。这些草药大多数具有祛风除寒、温经止痛的功效。民间多用于强身健体、舒筋活血,治疗胃痛、腰痛、风湿性关节痛等。不少人认为中草药"平和宜人""安全无毒",大量或长期服药也不易引起中毒。其实不然,中草药使用不当也可发生毒副作用,甚至致死。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兴元 《健康必读》2006,5(9):52-52
目的 分析5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方法 对5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救治要点是及时、彻底的洗胃和正确、合理、及时地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防治并发症.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最重要、最多见、的危险因素和救治重点,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同时使用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几种常规的炮制方法分析草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减毒情况。方法 将大小形状不同的草乌样品分别经过水煮法、蒸法及烘烤法进行不同时长炮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乌头碱在0.2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草乌不同形状减毒效果为粉末>片状>完整个头,不同炮制方法减毒效果为水煮>蒸>烘烤,烘烤炮制对草乌样品未有良好减毒效果。浓度为1.0μg/mL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标准品分别经过0.5h、1.5h和1.5h水煮炮制可达到100%完全降解,但其他炮制样品的减毒效果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显现出较大差异性。结论 3种乌头碱经过足够时长的水煮及蒸法炮制均可达到显著的减毒效果,烘烤法对草乌减毒作用较小,民间食用草乌的安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乌头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头碱中毒后不同时间内对肾损害程度,以期为乌头碱中毒检验提供指标。方法以Wistar大鼠复制乌头碱中毒的实验模型,通过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大鼠乌头碱中毒后肾脏病理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结果大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乌头碱中毒在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肾脏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鼠乌头碱中毒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大鼠乌头碱中毒后心肌病理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结果可见 ,大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 ,心肌细胞凋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提示在乌头碱中毒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 ,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心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熊敏 《药物与人》2014,(12):164-165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对经临床及心电图证实的21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例病例均出现多种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逸搏心律及心肌损害表现.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可引起心脏损害,致多种心律失常,应用阿托品并及时应用利多卡因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薄层色谱扫描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检测血中2,4-滴丁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血中2,4-滴丁酯的薄层色谱扫描(TLC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点于GF254板上,展开后进行TLC扫描,比移值结合薄层扫描光谱图定性检测血液中2,4-滴丁酯。样品中加入内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提取后用GC-MS测定,特征离子片段定性,选择离子模式定量检测血液中2,4-滴丁酯。结果:TLCS分析,2,4-滴丁酯分别以环己烷-丙酮(4:1)和环己烷-氯仿(5:1)为展开剂,比移值(R f)分别为0.71及0.29,薄层扫描最大吸收波长为232 nm和285 nm。GC-MS分析,2,4-滴丁酯特征片段为57、185和276,选择离子模式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25~100.0μg/ml,最低检出限为0.1μg/ml(S/N=3)。结论:建立的血中2,4-滴丁酯的提取、TLCS和GC-MS检测方法可应用于2,4-滴丁酯中毒的快速检验诊断和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快速测定中毒样品中敌鼠钠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液,四氯化碳:丙酮=1:2的系统作为展开剂,样品处理液最后于硅胶G薄层板上进行展开及显色定量。结果:本方法敌鼠钠在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良好,Rf比移值达0.72;敌鼠钠最低检出量为5μg,按样品取样10.0 g计算,最低检出浓度为10.0 mg/kg。结论:本方法不但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等优点,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检验设备,便于一般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对于快速鉴别中毒原因,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推断、确定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更好地处理食物中毒提供经验。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从可疑食物及患者排泄物中分离培养致病菌,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相应抗体效价及其变化,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原理及方法确定食物中毒的真正病原体。结果自1份患者肛拭子、3份患者大便、2份剩余食物中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患者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均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自1份剩余食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菌,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不升高。结论本起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8.
19.
Forty-three patients admitted to Abassia Fever Hospital suffering from meningitis were studied. They were 27 male and 16 female and divided into 3 age groups, as a control, 4 normal CS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 sterile CSF was collected and examined for pressure, aspect, glucose, protein and cellular content. Although all these tests were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the type of meningitis, a remarkable overlap between the results were detected. Bacteriological study of CSF showed that bacterial culture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Gram-stained film in (80% and 72% respectively) (p less than 0.05). However, it is a time consuming and its results greatly affected by prior uses of antibiotics. Also the antigen of N. meningitidis A & C, H. influenzae and S. pneumoniae were detected by latex agglutination (L.A.) and gave positive results in 76% of cases. It was less sensitive than the culture method. As a conclusion, L.A. test is a rapid and simple method of diagnosi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which give immediate information to the clinician.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L.A.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a higher quality of antibody for all serotypes in the localit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