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服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疫苗 (OPV)强化免疫是常规免疫的补充 ,是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之一。自 1993年开始 ,湖南省已成功地开展了 6次 12轮全省范围的强化免疫日活动 ,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消除免疫空白 ,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成果 ,按期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 ,结合我省具体情况 ,1999年 12月 5~ 6日、2 0 0 0年 1月 5~ 6日继续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展了强化免疫日活动 ,为总结经验 ,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 ,现将我省第 7次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海南省脊髓灰质炎历年的发病情况,以常规免疫和省内及全国强化免疫资料,对该省消灭脊髓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3、1994年两年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的效果显著,海南省从1994年以来无脊灰野毒感染病例发生。实验室资料也证实,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起到了阻断Ⅰ型野毒株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评价2000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过程中的预期效果和存在问题。方法 对1996~2000年4次强化免疫活动情况比较分析,评价各种免疫指标、免疫质量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 强化免疫质量逐步提高,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免疫覆盖率也显著增加,在实现2000年消灭脊灰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照市已连续11a无脊灰病例发生。结论 强化免疫不能代替基础免疫,只有加强基础免疫特别是流动人口儿童的基础免疫才能有效地消除易感人群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93年以来,连续开展了五次十五轮全县性强化免疫活动,使我县1994年以后,未发现由脊灰野毒株引起的AFP病例。现对我县五次强化免疫活动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第五次强化免疫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经过3次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人群免疫覆盖率显著提高。3次NIDs活动人群出生队列分析表明,免疫接种率逐次提高。1~3岁组儿童接种数第二次NIDs活动比第1次增加935%(第l轮)和7.31%(第2轮);第3次NIDs活动又比第2次增加了5.89%(第l轮)和5.02%(第2轮)。其中主要包括了第1次和第2次NIDs活动0~岁组漏服的儿童。零剂次免疫儿童登记率由第1次NIDs活动的ll.00%,下降到第2次的4.57%及第3次的2.99%,零剂次免疫儿童多集中于0~岁组,其构成比由第1次NIDs活动时的69.90%和第2次的86.92%,升至第3次的91.45%。提示重点保证和加强0~岁组儿童的常规免疫,巩固强化免疫的效果是当前面;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1993-2000年连续开展了7次14轮消灭脊髓灰质目标。分析表明,随着强化免疫活动的持续开展,<1岁组儿童的漏登、漏种情况在下一次强化免疫活动中得到弥补,提高了脊灰疫苗的免疫覆盖率,减少了1-3岁年龄组零剂次儿童数。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于<1岁组儿童和外地(流动)儿童,由此提示我们今后应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和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以巩固目前的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1998~2004年,根据全国统一方案,互助县在冬春季连续开展了7次14轮强化免疫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根据AFP病例监测报告,已连续7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病例,证明强化免疫效果好,每年强化免疫均有一定比例的常规免疫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得互助县是农业大县,流动人口多,漏登漏服情况仍会持续存在。因此,坚持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降低漏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进行了每轮服苗结束后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和脊灰疫苗接种后目标儿童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轮脊灰强免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4%、97.77%和96.94%,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共报告零剂次儿童15 583人,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0~1岁组(51.71%),大于1岁年龄段儿童的零剂次比例明显下降.3轮快速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9.53%、98.42%和97.96%.接种1个月后,0~14岁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97.70%.结论 该次强免活动疫苗接种率较高,接种效果较好,0~14岁儿童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但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示常规免疫工作中有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儿童完成全程免疫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强化免疫只能是一种对常规免疫的补充,不能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通过疫情资料和实验室结果的比较分析,对强化免疫的效果予以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辅以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是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了继续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 ,在全省范围内于 1998年 12月 5日和 1999年 1月 5日对 0~ 47月龄儿童开展了第六次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现将该次活动的实施情况汇总分析 ,以便正确评价我省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给今后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强化免疫对象为全省范围内 1995年 1月 1日出生至现场接种时出生的全部儿童 …  相似文献   

11.
用省统计局提供的1988~1994年度全省总人口数和年出生率计算年出生儿童数,以及全省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上报的年出生儿童数作分母,对强化免疫登记接种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用统计局数据作为分母计算的接种率较为客观。全省4~6岁年龄组的强化接种率在75%以上,0~3岁年龄组的强化接种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群众性免疫运动的作用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流行病学、病原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服务研究等不同角度,对群众性免疫运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群众性免疫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免疫覆盖率。在接种率较低的地区,能显著地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在免疫水平较高的地区,可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水平。群众性免疫运动的流行病学效果是明显的,它能显著地降低发病率,阻断病原传播。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成本效益效果评价,目前很难明确其是否是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免疫策略。作者认为群众性免疫运动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是公共卫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群众性免疫运动的作用和效果,将有助于制订适宜的干预策略,提高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于1993年12月~1996年1月开展了3次6轮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3次NIDs活动的登记儿童数均多于县统计局提供的儿童数,也多于同年龄组建卡儿童数。零剂次免疫儿童数分别占登记总数的6.66%、5.21%和4.95%。3次6轮NIDs活动的报告接种率都在97%以上。抽样调查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相符。同一短时期内的高接种率,消除了常规免疫滑坡形成的空白。今后只要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和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对高危地区继续实施强化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连云港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接种率情况及预防麻疹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目标儿童应种数、现场调查接种率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全市共接种目标儿童838 281人,大干统计局、计划免疫年报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目标儿童应种数817 178人、825 604人;报告接种率为98.87%,现场评估共调查适龄儿童2 746人,调查接种率为97.89%.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30例,发生率为1.55/万.接种“零剂次”儿童25 678人.强化免疫后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报告病例中8月龄至14周岁儿童所占构成比降低了36.58%. [结论]连云港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目标要求,强化免疫效果明显,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个县为试点,11个县为对照。对试点县所有8个月-7岁儿童,进行一轮次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试点与对照MV常规免疫照常进行,之后观察2年,比较试点县和对照县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差异。结果:试点县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7年和1998年度(当年11月-次年10月)较1996年同期下降96.7%和93.5%,与对照县麻疹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V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消除麻疹的有效补充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西省麻疹强化免疫后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网络平台AEFI监测系统收集报告的麻疹强化后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后共报告AEFI病例115例,报告发生率为12.7/100万剂,南昌报告病例最多占21.7%;所有病例中过敏性紫癜61例,占53.0%;所有病例中有35.7%的病例有发热症状,有13.9%有局部红肿。[结论]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但江西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济宁市2004~200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济宁市儿童常规基础免疫接种情况,促进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平衡开展。[方法]利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比值(R值)等方法,对济宁市2004、2005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全年报告12次,2004、2005年5种疫苗累计报告接种率均达99%以上,综合评价2004年有8个县市区判定为可信,2005年有10个县市区判定为可信。[结论]提示定期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对于掌握常规免疫接种率真实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今后要做好摸底登记,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8.
吴承刚  彭志强  疏俊  谭秋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02-4005,4022
[目的]对广东省2009年实施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的接种情况进行分析,为后续MV强化免疫提供经验。[方法]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和强化免疫前后的麻疹疫情资料。[结果]强化免疫共计接种目标儿童19952519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快速评估接种率高于报告接种率(χ2=8.56,P﹤0.01)。各市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其中深圳和中山快速评估接种率低于报告接种率,湛江、揭阳和云浮快速评估接种率高于报告接种率。用国家统计局的2008年末广东省人口资料估算接种率为90.19%;用广东统计年鉴2009公布的小学在校生数估算的小学生接种率为83.81%,第一批强化免疫的小学生估算接种率高于第二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151.08,P﹤0.01)。强化免疫活动后的麻疹报告年发病率比强化免疫前下降了93.14%。[结论]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效控制了广东省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200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及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对全市200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2年全市常规免疫接种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5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在90%以上,估算接种率为55.6%~85.4%;部分区县报告接种率可信性较低。结论:进一步搞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同时,需加强常规免疫薄弱地区的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次及第二次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情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强化免疫日(NID)活动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儿童零剂次免疫状态的持续累积,免疫人群覆盖率显著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显著下降,基本控制了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区域性暴发或流行,表明强化免疫措施对于在短期内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效果显著。据免疫人群出生队列分析,我国多数省份的第二次强化免疫儿童接种数明显较第一次强化免疫提高,全国1—3岁组儿童接种数平均增加了7.9%(第一轮)和4.3%(第二轮),其中主要含有第一次强化免疫0岁组漏服儿童,而且零剂次儿童总数比第一次强化免疫减少了59.3%。零剂次儿童集中分布于0岁组,其百分构成从第一次强化免疫的66.3%升至第二次强化免疫的82.9%,表明加强和提高0岁组儿童免疫水平是保障我国强化免疫效果的有效途径。此外,在第二次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过程中,第二轮接种人数明显减少的具有468个,占18%,应种儿童数低于登记儿童数的县占37%,并有19%的县接种人数低于常规免疫建卡数,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