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和泌尿系统其他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肾癌及泌尿系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启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等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对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分析肾癌和泌尿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3.1统计软件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肾癌和泌尿系统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分别为4.26/10万、5.40/10万、6.63/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肾癌虽然不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前几位主要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因素与肾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165例病理诊断的肾癌患者资料,以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调查数据库中330名无肾癌居民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检验资料.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资料,评估吸烟史、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检验值与肾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HR=2.761,95% CI=1.546 ~4.929)、高血压病史(HR=2.753,95% CI=1.710~4.432)与肾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吸烟史(HR=0.329,95% CI=0.209 ~0.519)、血清甘油三酯(HR=0.585,95% CI=0.374 ~0.913)、HDL-C(HR=0.024,95% CI=0.008 ~0.073)、BMI水平(HR =0.916,95%CI=0.853 ~0.984)与肾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按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分组分析结果显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R=15.994,95% CI=6.544 ~ 39.09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R=3.236,95% CI=1.992 ~5.257)、糖尿病史(HR=3.234,95% CI=1.789~5.848)、高血压病史(HR=2.614,95%CI=1.630~4.191)与肾癌风险呈正相关,吸烟史(HR=0.368,95% CI=0.233 ~0.580)、高胆固醇血症(HR=0.144,95% CI=0.068 ~0.304)呈负相关. 结论 肾癌发病可能与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等代谢异常因素有关,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能是肾癌的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血清甘油三酯、HDL-c水平升高可能是肾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何阳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8,28(2)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该技术实现了基因、蛋白质水平的研究与组织形态学相结合.组织芯片技术作为一项高通量、平行性、准确性、节省性的工具,其应用加速了肾癌的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年龄因素与成人肾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与成人肾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成年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为〈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对3组患者发病性别比例、症状表现、病理表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年龄因素与成人肾恶性肿瘤发病特点的关系。结果 3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2:1.0、1.8:1.0、2.3:1.0,〈4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3,P=0.033);偶发癌所占比例〈40岁组与〉60岁组均低于40~60岁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在各种肾实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4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60岁组肾盂肿瘤比例为26.6%,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01);〈40岁组中10.2%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为高度分化不良或未成熟组织肿瘤,高于其他2组,但仅与〉6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组临床分期构成比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0岁组中25.4%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年龄与成人肾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特点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5.
6.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 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肾癌患者51例.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同期联合或不联合干扰素、全身化疗,治疗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客观疗效.将其与临床特征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疗效相关性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51例患者中,客观反应率29.4%(95%可信区间为16.9%~41.9%),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肺转移与客观反应率明显相关(P=0.021,HR=5.127).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有较好疗效,单纯肺转移是索拉非尼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超早期肾动脉阻断术联合肾癌根治术与经典方式肾动脉阻断术联合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右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肾癌患者(右肾,单侧)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超早期肾动脉阻断术右侧肾癌根治术)、对照组(行经典方式肾动脉阻断术开放性右侧肾癌根治术)各40例。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2.3±37.8)min、(193.6±68.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5±53.7)mL、(192.3±72.1)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4±2.5)d、(7.4±2.2)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癌转移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超早期肾动脉阻断术联合右侧肾癌根治术较经典方式肾动脉阻断术右侧肾癌根治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6,(6)
目的:评价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影像特征构建的TAN贝叶斯网络(tree-augmented Nave Bayesian network)模型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941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PSA、超声影像以及病理诊断,构建TAN贝叶斯网络,对前列腺癌进行预测,并与病理诊断金标准比较。结果:941例患者中,358例经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583例为非前列腺癌性病变。TAN贝叶斯网络对前列腺癌预测的准确率为85.11%、灵敏度88.37%、特异性83.67%、阳性预测值70.37%、阴性预测值94.25%。结论:基于年龄、PSA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影像构建的TAN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前列腺癌预测效果较好,可作为临床筛查或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钠氢交换调节因子3(NHERF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泌尿外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58例,另取本院同期非肾细胞癌者40例作为对照,NHERF3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 NHERF3在肾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45% (3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0% (7/40)(P<0.05).肾癌患者NHERF3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临床Ⅰ、Ⅱ期患者NHERF3阳性表达率为41.94%(13/31)显著低于临床Ⅲ、Ⅳ期的66.67%(18/27)(P<0.05),高分化患者NHERF3阳性表达率为35.71% (10/28)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的70.00%(21/30)(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NHERF3阳性表达率为27.27%(6/22)显著低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69.44%(25/36)(P<0.05).结论 NHERF3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的转移、分化和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肾癌临床分级、预后评估以及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顺性分析和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34例(A组)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33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术后随访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中1例因最初对解剖结构难于辨认,无法分离肾前筋膜至肾门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因损伤精索静脉出血难以控制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因肾周脂肪过多,无法将肾脏掀起显露肾蒂而行开放手术,31例手术成功。B组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2个月因大面积脑出血死亡,余均无瘤生存。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肿瘤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其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T_1N_0M_0和T_1N_0M_0期肿瘤控制,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0年第7版肾癌新分期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981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695例肾癌患者的存档资料,分别按照国际抗癌联盟及美国癌症联合会2002年第6版和2010年第7版肾癌分期系统进行临床病理分期,观察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照新分期系统,第6版分期系统中T2期171例中120例归入T2a期,51例归入T2b期,13例因肿瘤侵犯肾上腺而归入T4期,3例并发肾静脉瘤栓者归入T3a期.按第6版分期系统,T3a期中单纯肾周脂肪阳性患者的预后与单纯肾上腺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单纯肾上腺阳性患者预后与T4期肾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新分期系统中,T2b与T3a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将T3a期以7 cm为分界点分类后,T3a期(肿瘤最大直径≤7 cm)与T2a期的预后相近(P=0.342),T3a期(肿瘤最大直径>7 cm)预后与T2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第7版肾癌分期系统显示了更好的分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广西城镇与农村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慢性肾脏病(CKD)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积极做好CKD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方法,对广西18~74岁常住居民进行CKD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离心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肾脏B超,结果异常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用国人校正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调查CKD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城镇和农村居民白蛋白尿标化患病率(5.22%比5.47%)和血尿标化患病率(1.07%比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农村居民肾结石患病率高于城镇(10.54%比6.95%,P < 0.05)。城镇与农村居民肾功能下降患病率(3.87%比4.04%)和CKD患病率(9.58%比9.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城镇与农村白蛋白尿患病率按年龄分布趋势不同,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农村则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30~40岁和60~74岁年龄段。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广西居民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史、慢性扁桃体炎、HBsAg阳性;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史。城镇居民CKD知晓率高于农村(14.45%比6.27%,P < 0.05)。 结论 广西城镇与农村居民CK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镇居民CKD知晓率高于农村,需要加强农村CKD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人肾癌组织中发现2个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肾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SELDI)技术,检测12例人肾肿瘤和正常肾组织蛋白质谱图表达。结果与正常肾组织比较,在IMAC3蛋白质芯片上人肾肿瘤组织谱图中显示2个特异性蛋白质峰明显增高,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5750.4和5861.7,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结论人肾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肉瘤的诊断、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6年至2005年收治成人原发性肾肉瘤15例,占同期收治794例肾肿瘤患者的1.9%。男6例,女9例。年龄36~68岁,平均50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10例,腹部疼痛2例,健康体检发现后腹膜占位2例,肉眼血尿1例。肿瘤直径6.8~22.5cm,平均13.4cm,均为单发。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15例影像学表现具有肾恶性肿瘤的特征,但与肾癌或错构瘤鉴别困难。结果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因无法根治而行单纯肾切除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6例、脂肪肉瘤3例、低分化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13例随访3个月~8年,死亡10例,生存最长者为8年(脂肪肉瘤),最短者为3个月(术前已肝转移)。11例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者平均生存期33个月,4例行单纯肾切除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者平均生存期8个月;平滑肌肉瘤组平均生存期22个月,脂肪肉瘤组为46个月,低分化肉瘤组为15个月。结论腹部肿块是成人原发性肾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否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Néphrologie & thérapeutique》2019,15(4):215-219
Background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s recommended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patients before starting dialysis. We performed an analyis aimed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vaccination in CKD patients before starting dialysis.MethodsWe extracted data of 170 non-dialyzed patients who were offere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from a register. They received a first vaccination of 40 μg followed by boosters after one, two and six months. Patients were considered protected if their hepatitis B antibody level was > 10 IU/L, three months apart.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a Bayesian model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and the success of vaccination.ResultsVaccination protected 50.6% of the patients. Model adjustment to the data was higher using the Bayesian model compared to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0.955 ± 0.007 vs 0.775 ± 0.066 respectively). The Bayesian model's robustness studied using a 10 fold cross validation showed a percentage of misclassified subjects of 12.4 ± 1.8%, a sensitivity of 87.7 ± 0.3%, a specificity of 87.5 ± 0.3%,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87.8 ± 0.3%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87.4 ± 0.2%. As classified by the Bayesian model, the variables most related to successful vaccination were, in descending order: age, eGFR, protidemia, albuminemia, cause of renal failure, gender, previous vaccination and weight.ConclusionThe Bayesian network confirmed that both kidney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explain the succ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in CKD patients before dialysis. For research purposes, before an external validation, the network can be used online at www.hed.cc/?s=Bhepatitis&n=ReseauhepatiteBsup10.net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852例受者中39例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硫唑嘌呤(AZA)组(n=12)和吗替麦考酚酯(MMF)组(n=27),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并绘制两组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生存率,分析免疫抑制剂对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85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总发生率为4.6%(39/852),其中泌尿系统肿瘤占74.4%(29/39)、消化系统肿瘤占15.4%(6/39)、肺癌占7.7%(3/39)、皮肤癌占2.5%(1/39)。3年无病生存率AZA组为83.1%,MMF组为81.1%;平均生存时间AZA组为(64±8)个月,MMF组为(53±4)个月;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P=0.61)。使用两种不同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仍以泌尿系统肿瘤为主。AZA与MMF两种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影响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988—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趋势。方法:收集1988—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覆盖男性人口数量、前列腺癌发病率及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数据,计算年均增长率,评估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的变化趋势。结果: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覆盖男性人口数量由1988年的1 041万增至2015年的16 276万,年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米-高频脉冲光技术治疗肾癌的效果.方法 用人ACHN细胞株接种BALB/c裸小鼠,制备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高频脉冲光治疗组(治疗1组)、纳米-高频脉冲光治疗组(治疗2组)、高频脉冲光预防治疗组(预防1组)和纳米-高频脉冲光预防治疗组(预防2组),均采用照射治疗,周期为4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病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746.00±66.66)mm3,治疗1组肿瘤体积(107.95±37.44)mm3,2组(88.56土57.20)mm3;治疗组平均瘤体积及肿瘤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1组肿瘤体积(32.58±13.94)mm3、2组(40.35±15.04)mm3,与同期对照组(398.85±112.23)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防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脉冲光和纳米-高频脉冲光均能有效治疗肾癌,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肾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