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晓云  李冬斌  李彬 《疑难病杂志》2012,11(3):181-183,23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白介素-8(IL-8)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内镜活检UC活动期结肠黏膜标本68份(UC组)及30例正常人结肠黏膜标本(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TLR4、NF-κB p65、IL-8呈阳性表达,染色为深棕黄色,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均显著增强,且不同病理分级间比较,Ⅲ级>Ⅱ级>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肠黏膜中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均高度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及意义,从而探讨该信号通路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模型,各组于造模后7 d取病变处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HE染色观察大体形态、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和NF-κB在M组小鼠结肠黏膜表达显著高于N组(P〈0.05);且TLR4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16。结论TLR4和NF-κB的高表达提示该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导致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是UC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激蛋白70(HSP70)、核因子κB(NF-κB)p6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益都中心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P70、NF-κB p65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78.3%vs 13.3%)(P<0.05);NF-κB p6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63.3%vs 30.0%)(P<0.05);HSP70、NF-κB p65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SP70、NF-κB p65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P70、NF-κB p65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监测HSP70、NF-κB p65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F-κBp65、COX-2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与乙酸复合灌肠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两组.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各组结肠组织NF-κBp65、CO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F-κBp65、COX-2表达显著增高(P<0.05).在模型组中,NF-κBp65活性与COX-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NF-κBp65的激活可能调控COX-2的表达升高,从而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取32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26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32例UC患者组织学分级1级11例,2级17例,3级4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随UC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5-LOX与NF-κB P65呈正相关。结论 5-LOX和NF-κB P65在UC结肠炎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闫静波 《重庆医学》2013,(26):3139-3141
目的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硅肺纤维化大鼠肺内胶原合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每只大鼠支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1mL,8周后处死)、硅肺模型组(每只大鼠支气管内灌注SiO2混悬液1mL,8周后处死)、AcSDKP治疗组(每只大鼠支气管内灌注SiO2混悬液1mL,并持续给予AcSDKP 800μg·kg-1·d-1,8周后处死)。从HE染色、VG染色和羟脯氨酸胶原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及胶原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硅肺模型组硅结节的数量、胶原含量和NF-κB p65的表达增高。与硅肺模型组相比,AcSDKP治疗组矽结节的数量、胶原含量和NF-κB p65的表达降低。结论 AcSDKP可能会通过增加B抑制蛋白(I-κB)的稳定性来抑制NF-κB p65的活性及表达,进而影响着肺泡炎与硅肺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胶质瘤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胶质瘤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阳性率为67.9%(38/56),高于正常脑组织(0/8);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级组织(P<0.05),P65蛋白阳性率与瘤周水肿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随着NF-κBp65蛋白表达级别的增加,G0/G1细胞比例逐渐降低,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增殖指数PI逐渐增高.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NF-κBp65异常高表达,其表达与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中白介素8(IL-8)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黄芪对其的影响。方法AECOPD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黄芪组各30例,入院时及治疗后第8d采集外周血,取血清用ELISA测定IL-8和NF—κBp65浓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3.3%,黄芪组有效率9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u=2.078);黄芪组治疗后FEV1.0、FEV1.0/FVC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黄芪组治疗后IL.8与NF—κBp65浓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黄芪可能通过启动机体免疫机制,抑制炎症促进因子,抑制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董小琴  洪苏玲  陈鑫 《医学争鸣》2008,29(15):1385-1387
目的: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动物模型,研究NF-κB(p65)及ICAM-1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提取豚鼠内耳膜迷路组织为抗原,用环磷酰胺预处理豚鼠,将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一起免疫豚鼠,用Western-Blot法检测NF-κB(p65)及ICAM-1在内耳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豚鼠后听性脑干反应阈显著升高,内耳出现显著的炎细胞浸润,NF-κB(p65),ICAM-1的表达增强.结论:自身免疫性内耳病NF-κB(p65)的表达增加,并诱导ICAM-1表达而引发炎症反应,降低听功能.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燕红  于皆平 《广东医学》2007,28(6):889-891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核转录因子(NF)-K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150 mg/kg)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5-ASA组,100 mg/kg)和EGB组(200 mg/kg)4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5-ASA及EGB灌胃,每天1次共4周.评估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肠黏膜细胞浆IκBα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大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显著增加,IκBα表达减弱,显著降解,肠组织NF-kB p65和ICAM-1表达明显升高.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抑制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肠黏膜胞浆IκBα的降解,抑制NF-κBp65的激活,同时降低了ICAM-1的表达.结论 EGB可减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炎症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降低ICAM-1的表达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脉康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7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8只)、心脉康组(9只)、辛伐他汀组(10只)。模型组、心脉康组、辛伐他汀组兔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普通饲料喂养,只分离结扎股动脉,不拉伤腹主动脉内皮。术后,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60 mg·kg~(-1)·d~(-1)灌胃,心脉康组给予心脉康片0.21 g·kg~(-1)·d~(-1)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兔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兔主动脉血管内壁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向内膜凸起,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在硬化斑块上可见粘附的巨噬细胞;心脉康组、辛伐他汀组上述损害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脉康组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辛伐他汀组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脉康方可改善兔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及MMP-9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NF- κB p65及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F-κB p65、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密切相关(P<0.05),而与其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NF-κB p65和MMP-9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 NF-κB p65、 MMP-9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其表达,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客观指标,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管鳞癌;核转录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结肠炎BALB/C小鼠肠道炎症及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 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组).错义寡核苷酸组(MSODN组).ASODN组和MSODN组小鼠分别采用A-SODN、MSODN灌肠治疗,NC组和UC组则采用生理盐水灌肠,于造模后24 h进行,灌肠后第7天处死小鼠,行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症并评分,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中TNF-β、IL-1 β和IL-10表达,分析结果.结果 ASODN组小鼠结肠炎症评分较UC组和MSODN组明显改善[(5.26±0.88)比(10.32±1.25)、(10.40±1.28),P<0.05],但未恢复至NC组水平[(5.26±0.88)比(1.95±0.50),P<0.051;ASODN组TNF-α水平较UC组、MSODN组降低[(82.68±14.30)比(168.48±11.89)、(166.49±11.63),P<0.051,高于NC组[(82.68±14.30)比(64.17±11.29),P>0.05];ASODN组IL-1 β较UC组、MS-ODN组降低[(42.42±5.77)比(105.74±27.63)、(100.43±28.21),P<0.01],高于NC组[(42.42±5.77)比(11.68±3.52),P<0.05];A-SODN组IL-10水平较UC组、MSODN组升高[(116.68±11.02)比(62.50±11.57)、(58.44±10.92),P<0.01],低于NC组[(116.68±11.02)比(138.32±12.66),P>0.05].结论 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可减轻小鼠结肠炎症,降低TNF-α、IL-1 β细胞因子的表达,升高IL-10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白介素-13(IL-13)及结肠组织核因子k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抽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柳氮磺吡啶组予SASP按0.3 g/kg体质量灌胃,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分别予泄浊解毒方颗粒10.0 g/kg、5.0 g/kg灌胃。各灌胃组大鼠每日给药1次,连续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LR4、MD2、IL-13及NF-κB含量。结果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LR4、MD2、NF-κB含量,升高IL-13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490、271.137、10.723、92.297,P<0.05)。结论泄浊解毒方对UC大鼠治疗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LR4、MD2、NF-κB含量,升高IL-13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其中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常见的细胞因子及NF—κB在UC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大肠经经合穴“曲池”、下合穴“上巨虚”后对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建立SD大鼠UC模型,曲池组与上巨虚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曲池穴和上巨虚穴,连续治疗10 d,第11天处死所有大鼠,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评分,提取结肠组织检测其NF-κB、HMGB1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结肠肉眼溃疡评分、结肠组织NF-κB、HMGB1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电针治疗后,上巨虚组降低溃疡评分(P〈0.01),曲池组、上巨虚组均能降低NF-κB、HMGB1在结肠中的表达(P〈0.01);与曲池组相比,上巨虚组溃疡评分及NF-κB、HMGB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HMGB1等来实现的;电针上巨虚的治疗作用优于曲池,说明“上巨虚”存在相对特异性,部分证实“合治内府”中的“合”主要应指下合穴,其具体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 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急性期和慢性期UC小鼠肠粘膜细胞NF-κB的激活。结果模型组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9),NF-κB的核内结合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致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可以加剧炎症,致上皮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受NF-κB激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HBD-2、NF—κB、IL-6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组)各40例,另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取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HBD-2、NF—κB、IL-6和IL-23染色。结果UC组HBD-2、NF—κB、IL-6和IL-23阳性率及表达均显著高于腹泻型IBS组和对照组(P〈0.05),UC组不同病情程度之间HBD-2、NF—κB、IL-6和IL-2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NF—κB、IL-6和IL-23表达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腹泻型IBSIL-6和IL-23阳性率及表达与轻度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黏膜HBD-2、NF—κB、IL-6和IL-23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D-2、NF—κB、IL-6和IL-23在UC结肠黏膜中高表达,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而IL-6和IL-23在IBS结肠黏膜中高表达,IBS黏膜炎症改变与轻度UC相似,IBS与UC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