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提取龙胆中龙胆总苷的工艺。方法应用超临界流体CO2对龙胆总苷进行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作为夹带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2450)测定其总苷含量。结果在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分离压力6 MPa,分离温度55℃的条件下,所得的提取物中总苷量最高。结论通过加夹带剂的方法,应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可提取出龙胆中极性较大的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实验装置,对光菇子的秋水仙碱(colchine)成分进行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并用HPLC法作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加夹带剂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率约提高为传统溶剂萃取法的1.25倍。 相似文献
3.
作为提取生物碱的新技术,超临界萃取是很有前景的。首先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点和超临界萃取的优点,然后在传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决定萃取过程难易的关键因素,即生物碱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待萃组份与母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提出了优化工艺条件、提高生物碱萃取率的方法,如改变萃取压力和温度、使用夹带剂、加入碱化剂进行预处理等。最后总结了超临界萃取生物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规律.方法 就夹带剂对SC-CO2溶解性的影响;夹带剂提高SC-CO2萃取率的原理、计算方法;夹带剂在SC-CO2萃取、精制中药有效成分、除中药中重金属的应用论文进行了综述.结果 夹带剂能改变超临界CO2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夹带剂及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萃取效率.结论 夹带剂的加入扩大了超临界CO2的萃取范围,值得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 Zizy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Hu ex H. F. Chou的干燥成熟果仁 ,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能 ,多用于虚烦不眠 ,惊悸多梦 ,津伤口渴等症。酸枣仁主要含有酸枣仁皂苷类、三萜类、脂肪油、蛋白质、甾醇类、磷脂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降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心率失常、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 [1] 。其中酸枣仁油可明显降低鹌鹑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 )和甘油三酯 (TG)水平 ,升高 HDL /LDL… 相似文献
6.
椒目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果皮、果柄及杂质。椒目是一种内外含油的油脂加工资源,其表皮层含油13%左右,酸价高,品质差,易析层,可作为工业性用油。内仁含油15%左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写为SCF)是处于临界温度(T_c)和临界压力(P_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这种流体兼有气液两重性,能通过分子间的 相似文献
8.
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试验了以藏药雪灵芝中萃取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3种萃取工艺。其中,加不同极性夹带剂的梯度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总皂苷粗品和多糖收率可分别提高至18.9倍和1.62倍。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福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77-97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具有精馏和萃取两过程的高新物质分离精制技术。本文主要综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主要因素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类型及用量对熊果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萃取压力35.0M Pa,萃取温度318K,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体积分数为4%,萃取时间3 h,CO2流量为8 kg/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熊果酸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长白山产山牛蒡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山牛蒡地上部分进行萃取,采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计算相应含量.[结果]超临界萃取物为灰绿色油状物,得率为1.57%;从山牛蒡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可鉴定出22种化合物.[结论]山牛蒡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羽扇醇、乙酸羽扇-20(29)-烯-3-醇酯、四十四烷、齐墩果-12-烯-3-酮、5-烯-3-豆甾醇及羽扇-20(29)-烯-3-酮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超临界CO2流体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方法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超临界CO2流体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萃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优化萃取工艺。结果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最佳萃取条件:压力30 MPa,温度50 ℃,动态萃取时间4 h,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剂量0.2 ml。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用量;建立了一种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简便、高效、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物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两级萃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鼠尾草酸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鼠尾草酸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得到了萃取鼠尾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一级分离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5℃、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70℃;二级分离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75℃、分离压力15MPa、分离温度80℃。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迷迭香中抗氧化成分鼠尾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超临界CO2流体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方法 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超临界CO2流体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萃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优化萃取工艺。结果 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最佳萃取条件:压力30MPa,温度50℃,动态萃取时间4h,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剂量0.2ml。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用量;建立了一种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简便、高效、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蜘蛛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蜘蛛香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蜘蛛香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检索质谱库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鉴定。结果蜘蛛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为8.85%,分离得到80个组分峰,对其中的74种成分进行了鉴定分析。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蜘蛛香,提高了挥发油收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天然组分,值得推广应用于蜘蛛香的研究开发和工业提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萃取率。方法采用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乙醇/水/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对人参皂苷的萃取进行研究。结果在萃取压力25MPa、温度45℃、时间4h、CO2流量为2L/h条件下,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人参皂苷萃取率是乙醇/水/超临界CO2萃取的3.2倍。人参皂苷的萃取率随加入的水量、萃取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AOT浓度、萃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萃取人参皂苷时,采用适量水先浸泡物料与萃取过程中加入水相比,人参皂苷的萃取率要提高30%。结论结合实验结果与理论探讨,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机制主要是其形成的极性水池增大了对人参皂苷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18.
博落回总碱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博落回总碱(TAPP)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TAPP体外对人肝癌Hep3B细胞、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瘤作用;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检测TAP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测3次重复实验结果。结果 (1)TAPP在体外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抑制Hep3B、H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对Hep3B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3次重复实验结果分别为3.04、3.98、2.98µg/ml,对H22细胞则分别为2.89、2.21、2.34µg/ml。(2)体内实验表明,TAPP可抑制H22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时,3次腹腔注射给药实验测得抑瘤率分别为18.6%、35.1%、44.9%,而以每天4 mg/kg·b.w.时口服给药抑瘤率则为7.9%;另外,TAPP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 时静脉注射给药生命延长率3次重复结果平均分别为24.8%、48.9%、52.7%。结论 TAPP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20.
博落回总碱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ytotoxic effects in vitro and antitumor effects in vivo of total alkaloid of Macleaya cordata.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3B and H22 cells in vitro treated with the alkloid,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alkaloid on H22 and S180 tumors were observed in mice with subcutaneous inoculation of the tumor cells. RESULTS: The total alkaloi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3B cells and murine H2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in vitro. IC(50) of the alkloid in 3 repeated experiments was 3.04, 3.98 and 2.98 mug/ml respectively in Hep3B cells, and was 2.89, 2.21 and 2.34 mug/ml in H22 cells. In the tumor-bearing mice, the alkaloid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H22 tumor and prolonged the survival of S180 tumor-bearing mice. At the daily dose of 1, 2, and 4 mg/kg.b.w (i.p.) and 4 mg/kg.b.w. (i.g.) for 10 days,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alkaloid on H22 tumor in 3 repeated experiments were 18.6%, 35.1%, 44.9% and 7.9%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s of survival prolongation of the tumor-bearing mice were 24.8%, 48.9%, and 52.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lkloid possesses antitumor effect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