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又称非外伤性SAH。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文报告莆田市医院1992年6月~1998年6月收治的56例患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18岁~80岁之间,中青年(<60岁)18例,老年(>60岁)38例。既往有SAH病史3例,其中第2次入院2例。12 发病诱因 用力或劳动时发病24例,排便时发病4例,饮酒及劳累后发病7例,情绪激动时发病15例,有诱因者占全部病例的89%,静态下发病6例。突然起病46例占83%,缓慢发病10例占17%。13 症状及体征 本组56例中,39例(占696%)首发症状为突然出现剧烈的炸裂样头痛…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 000例的CT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100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与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对照,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例经CT与DSA检查,观察内容是SAH的病因及病变位置。结果100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DSA显示有动脉瘤547例,血管畸形289例,动脉硬化161例,其他3例。CT诊断动脉瘤所致出血461例,血管畸形259例,动脉硬化151例。结论CT对SAH定性、定位有一定意义,对于急诊病人的治疗、手术引流及血管造影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SAH后合并脑梗塞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2天,平均8.3天;年龄52~81岁,平均65.6岁;临床Hunt-HessⅡ~Ⅲ级12例,Ⅳ~Ⅴ级3例;部分患梗塞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SAH后Hunt-HessⅡ~Ⅲ级;有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4岁.无诱固突发上腹及有腰部剧痛.在个体诊所以肾绞痛治疗3日无效而来我院,自述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SAH)后局部脑血流变化,对40例对照者和33患者中部脑血流SPECT显像及半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AH急性期脑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第二周脑缺血明显。故根据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可以判断表,估计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对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图像分析,认为SAH的CT表现主要为广泛性SAH(23例)和局限性SAH(26例),另有CT检查正常的SAH(9例),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腰穿结果进行诊断,并且认为SAH的CT表现与出血原因、出血量、部位以及出血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临床疑有SAH的患者,CT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堂忠  李强 《人民军医》2001,44(3):158-15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典型的病例,尤其是老年病人,极易误诊。我院1980-2000年共收治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97例,误诊29例,误诊率为29.8%,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小林  史重华 《人民军医》1999,42(10):589-59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属脑血管病急症,早期CT检查对确诊极为重要。但CT扫描亦有其局限性,临床误漏诊时有发生。近年来,我们所遇CT检查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分别被误诊为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38~56岁,平均44.3岁。既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二期3例,血管性头痛1例,心肌缺血1例。诱因:骑车2例,冰水洗澡刺激1例,劳累及情绪激动2例。发病至专科就诊时间:14h1例,2d2例,5d1例,6d1例。临床表现:突然剧烈头痛3例,颈部及腰腿痛2例;伴恶心呕吐3例,胸闷1例,头昏1例。神经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起病方式、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01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动态起病者81例(80%),发病高峰在2月和10月,低谷在9月、11月-12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仍为高海拔地区SAH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高海拔地区S...  相似文献   

11.
张波  文翰  刘波  宋睿 《西南军医》2006,8(5):16-17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41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通过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内反复注射、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存活30例,有效率72、2%。死亡率26.8%(11/41)。术后3月随诊,按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0例;Ⅴ级2例。结论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辅以尿激酶灌洗、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快速有效,方法简单,而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引流组2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于L3,4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接一次性输液管及引流袋,持续引流,引流速度1~4(平均3)滴/min,引流量度100~400(平均250)ml/d。引流3~7(平均5、6)d后拔管。对照组32例仅给内科常规治疗。结果引流组在治疗后第3,5,7天脑脊液中红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引流组为8.76±8.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0±8.53。临床疗效,引流组基本痊愈率(20/28)明显高于对照组(7/32),而病死率引流组为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两组基本痊愈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较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引流组也少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SAH,能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治疗SAH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对4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其动脉瘤栓塞后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将该组病人作为治疗组;将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在动脉瘤栓塞后采取常规腰椎穿刺的37例动脉瘤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脑血管痉挛程度、脑积水等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程度、脑血管痉挛程度、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是安全的,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够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脑血管痉挛程度、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6例重型TBI患者中:65例(19.34%)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3周~6个月之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TBI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年龄(OR=1.070,P=0.020)、去骨瓣(OR=5.530,P=0.032)、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42.512,P=0.001)、硬脑膜缝合(OR=30.276,P=0.035)、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2.993,P=0.000)。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敞开和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硬膜缝合、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可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RATIONALE AND OBJECTIVES: Perfusion-weight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P) is a relatively recent innovation that estimates a value for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using a series of axial head CT images tracking the time course of a signal from an intravenous contrast bolu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TP images were obtained using a standard imaging protocol and were analyzed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ftware. A novel computer-based method was used for objective quantification of side-to-side asymmetries of CBF values calculated from CTP images. RESULTS: Our method corrects for the inherent variability of the CTP methodology seen in th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patient population to potentially aid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vasospasm (CVS). This method analyzes and quantifies side-to-side asymmetry of CBF and presents relative differences in a construct termed a Relative Difference Map (RDM). To further automate this process, we have developed a unique methodology that enables a computer to delineate vascular territories within a brain image, regardless of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brain. CONCLUSIONS: While both the quantification of image symmetry using RDMs and the automated assignment of vascular territories were initially designed for the analysis of CTP images, it is likely that they will be useful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材料和方法 :通过CT导引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8例。男 5 0例 ,女 3 8例。年龄 3 6~ 83岁 ,平均 62 4岁。发病 6~ 12h手术 2 6例 ,12h以上手术 62例 ;3 0例单纯抽吸 ;2 0例溶凝后抽吸 ;3 8例溶凝 碎吸清除。结果 :术后 1个月内有效 80例 (90 9% ) ,并发症共 15例 (17 5 % ) (其中 7例术前即已发生 ) ;重残 11例 (12 5 % ) (早期手术 1例 ,延期 10例 ) ;死亡 8例 (9 1% ) (早期 2例 ,近期 6例 )。经 3个月至2年对 73例随访 ,ADL1~ADL3 67例 (91 8% )。结论 :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内、外科治疗 ;发病 6~ 12h手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预防再次脑出血的关键是血肿的一次排出量和排空速度分别在 5 0 %~ 80 %和 2ml/min ,脑室积血及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SAH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SAH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穿刺法建立SAH模型,于建模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不建模,处死大鼠,测定脑含水量,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以...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造影后进行CT扫描充分结合了腔道造影和CT断层成像的优势,16层CT同时还提供了优秀的三维重建,使CT蛛网膜下腔造影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文就其中的CT椎管造影和脑室脑池造影的应用技术和效果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们5年间收治的609例SAH中有62例并发SHH,占10.2%,其中双眼SHH35例,单眼SHH27例,与无SHH的SAH患者相比,SHH组临床症状及体征重,颅内压高的多,死亡率亦高,说明SHH是重症SAH的体征之一。本组资料支持SHH是蛛网膜下腔的动脉血直接沿视神经鞘向眼底方向的扩延,条件是颅内压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程度,单侧的SHH对SAH的病因具有定位和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