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对糖基化终产物(AGE)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第3代的HUVEC,实验分为6组,即对照组、AGE组(AGE-BSA100μg/L)及AGE+不同强度(1、5、10、20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培养及恒磁场作用24h后收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UVEC分泌I-CAM-1的量,计数法观察HUVEC与THP-1的黏附率。结果AGE组细胞ICAM-1的分泌量显著增高(P<0.05vs对照组),而1、5、10和20Gs恒磁场组细胞ICAM-1的分泌量显著低于AGE组(P<0.05)。AGE组HUVEC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增加(P<0.05vs对照组),而1、5、10和20Gs恒磁场组HUVEC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低于AGE组(P<0.05)。结论1-20Gs的恒磁场可拮抗AGE的作用,抑制HUVEC分泌ICAM-1及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  相似文献   

2.
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和释放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粘附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riees反应原理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HUVECs未活化时不表达VCAM-1而ICAM-1呈低表达状态;AngⅡ在生理浓度时(10-9 mol/L)即可刺激HUVECs表达ICAM-1和VCAM-1 mRNA,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10-7 mol/L 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刺激HUVECs 6 h即有ICAM-1 mRNA和VCAM-1 mRNA较高表达,但高峰有所不同,前者在10 h左右,后者为12 h.在AngⅡ刺激下两种粘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趋势与mRNA相似;并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NO生成.结论AngⅡ明显增强HUVECs表达粘附分子,并抑制其NO生成,具有显著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AngⅡ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对照组加培养液,AngⅡ组以不同浓度的AngⅡ与细胞共孵育24 h,干预组首先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5μmol/L,0.1 μmol/L,1.0 μmol/L,10 μmol/L)分别作用1 h,而后加1 μmol/L Ang Ⅱ与细胞共育24 h.半定量RT-PCR测定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mRNA的表达.结果:Ang Ⅱ能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上述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可能具有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两种粘附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riees反应原理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HUVECs未活化时不表达VCAM-1而ICAM-1呈低表达状态;AngⅡ在生理浓度时(1019mol/L)即可刺激HUVECs表达ICAM-1和VCAM-1mRNA,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10^-7 mol/L 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刺激HUVECs 6h即有ICAM-1mRNA和VCAM-1mRNA较高表达,但高峰有所不同,前者在10h左右,后者为12h。在AngⅡ刺激下两种粘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趋势与mRNA相似;并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NO生成。结论:AngⅡ明显增强HUVECs表达粘附分子,并抑制其NO生成,具有显著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503-5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NC组、IL-1β组、IL-1β+anti-miR-con组及IL-1β+anti-miR-503-5p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s增殖、黏附、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1β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与IL-1β+anti-miR-con组比较,IL-1β+anti-miR-503-5p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论抑制miR-503-5p表达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黏附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CEs)分泌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刺激组和脂联素干扰组.用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UVECs经TNF-α刺激6 h后其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5);当HUVECs在TNF-α刺激之前首先与不同浓度的脂联素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其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与单纯给予TNF-α刺激相比明显减弱(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以50 mg/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温育人巨噬细胞系THP-1源性巨噬细胞48 h为对照,同时分别加入10-7 mol/L、10-6 mol/L、10-5 mol/L的AngⅡ,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THP-1源性泡沫细胞中ABCA1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7 mol/L、10-6 mol/L、10-5 mol/L AngⅡ组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胞内胆固醇含量增加(P<0.05),胆固醇流出率减少(P<0.05).结论:AngⅡ可下调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表达,促进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Ⅱ)刺激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mRNA的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36只雄性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随机分为6组(n=6):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Ang Ⅱ(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DMSO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1×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5×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10×10-6 mol/L)组,利用RT-PCR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 βmRNA的表达, ELISA法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β蛋白的分泌.结果 Ang Ⅱ(10-6 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β的mRNA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均明显升高(mRNA:P<0.05,蛋白:P<0.01),而辛伐他汀干预各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刺激的IL-1β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抑制Ang Ⅱ刺激的高血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症因子IL-1β蛋白的分泌与抑制IL-1β基因的表达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Fractalkine(FKN)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中的作用.方法 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分别给予低、高浓度(10-7 mol/L,10-6 mol/L)Ang II干预12、24、48 h,采用MTT检测内皮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ICAM-1和FKN蛋白表达;小RNA转染内皮细胞后,用高浓度Ang II培养24 h并检测各组细胞FKN mRNA表达及ICAM-1和FKN蛋白表达.结果 Ang II可降低HUVECs活性并促进ICAM-1及FKN蛋白表达,高浓度AngII对内皮细胞活性影响较大;FKN siRNA转染可显著抑制FKN mRNA表达,且在高浓度Ang II作用24 h后,被转染细胞的FKN mRNA表达量仍显著低于阴性对照+Ang II组(P<0.05),且ICAM-1及FK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Ang II可降低内皮细胞活性并促进内皮细胞ICAM-1和FKN蛋白表达,趋化因子FKN介导了Ang II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促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Ghrelin组、AngⅡ组、AngⅡ+Ghrelin不同浓度组(Ghrelin 10-8、10-7、10-6mol/L3个浓度组),每组6个复孔,分别用AngⅡ及Ghrelin干预18 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HUVECs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组HUVECs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Ghrelin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及促细胞凋亡;单用Ghrelin对HUVECs无明显影响.结论 Ghrelin可抑制AngⅡ诱导HUVECs 凋亡作用,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CYP1A1与GSTM1基因的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1A1(CYP1A1)、谷胱苷肽转硫酶μ(GSTM1)基因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西安地区108例食管癌病例和101例对照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1A1 Ile/Ile,Ile/Val,Val/Val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别为22.6%,43.4%,34.0%和30.7%,47.5%,21.8%;其中Val/Val基因型在两间差异显(P=0.049);GSTM1存在型、缺失型在病例,对照中分别为40.7%,59.3%和56.4%,43.6%差异显(P=0.023)。结论 CYP1A1 Val/Val基因基因型(突变纯合子)与GSTM1的缺失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cyclin kinase subunit1,CKS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组织中CKS1和CyclinD1的表达,并同时检测100例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分析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CKS1和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9%(85/105)和85.7%(90/10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2/100)和19%(19/100)。乳腺癌中两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乳腺癌中两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癌组织中CKS1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77,P<0.05)。结论: CKS1和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乳腺纤维腺瘤明显升高,并且与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检测2种蛋白的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组织中MMP1、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TIMP1 )的表达 ,为肝纤维化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 -过氧化酶联接法 (S- P法 )检测70例肝纤维化组织中 MMP1 、TIMP1 的表达。结果:(1) TIMP1 蛋白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 ,并且呈正相关关系 (r=0 .92 74 ,P <0 .0 1)。 (2 ) MMP1 蛋白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 ,无相关关系(r =0 .2 181,P >0 .0 5 )。 结论:TIMP1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随纤维化发生、发展阳性表达增强。从分子水平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变进行评估 ,为早期诊治肝纤维化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GF-1、IGFBP-1对血管生长的影响及相互调节作用.方法采用CAM技术在体研究IGF-1、IGFBP-1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的影响.结果 IGF-1组一级、二级血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IGFBP-1组血管数无明显改变,二者混合组血管数增长受到抑制.结论 IGF-1具有显著的促血管生长的作用,而IGFBP-1能够部分抑制这个作用,但IGFBP-1本身对血管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