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薄层螺旋CT扫描对肺内磨玻璃样结节作出诊断,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磨玻璃样肺内结节患者34例,对其展开薄层螺旋CT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薄层螺旋CT扫描本组34例患者中表现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者12例,包括恶性肿瘤者8例,良性结节4例;混合性结节者22例,其中恶性肿瘤12例,良性10例。不同类型结节者的CT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薄层螺旋CT技术对肺内磨玻璃样结节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高,表现存在特异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CT检查存在肺磨玻璃结节征象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组与恶性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机检查。比较两组肺磨玻璃结节不同CT影像特点,分析诊断价值。结果两组肺磨玻璃样结节病变形状、边界、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密度等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凹陷征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高(P<0.05);边界粗糙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低(P<0.05)。结论肺磨玻璃样的胸部CT征象在肺良性、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磨玻璃结节(GGN)不同病理类型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7月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126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肺炎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组GGN的MSCT征象,包括边界清晰、胸膜凹陷、分叶、晕厚度不均及血管聚集征。比较GGN不同病理类型肺腺癌MSCT征象,包括数量(单发、多发)、大小(<8 mm,≥8 mm)、部位(中心性生长,偏离中心性生长)、密度(与同层面血管相近,较同层面血管低)及形状(不规则、多边形或点状、椭圆或圆形)。结果:MSCT检查对肺腺癌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9.20%(157/176)、78.00%(39/50)、93.65%(118/126)。观察组边界清晰、胸膜凹陷、分叶、晕厚度不均及血管聚集征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大小、部位、密度、数量及形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腺癌(IAC)组大小≥8 mm、偏离中心性生长、密度与同层面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的多层螺旋CT仪引 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GGN患者84例,研究其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良...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2)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征象及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或临床影像证实的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45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20例、腺癌8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例、局灶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炎症7例.结论 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包括多种疾病,不同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病变的CT表现有所差异,MSCT对其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薄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诊断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的病灶根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实性部分的位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9例SNGGO中,完全型磨玻璃样结节13例,恶变率10.3%,混合磨玻璃样结节16例,恶变率41.4%.结论磨玻璃结节要分成完全型磨玻璃样结节还是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分析结节是否含有实性成分、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等,病灶大、含有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的恶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取的58例GGN患者均在2020年1—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集,并进行CT检查,分析良恶性结节CT影像特征,比较良恶性结节CT值和血管密度。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即预后良好组(n=48,生存者)和预后不佳组(n=10,死亡或病情进展者),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预测效能。结果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患者结节≥1.0 cm,边缘毛刺征、毛糙、光整,密度为Ⅱ~Ⅲ型;腺癌患者结节≥1.0 cm,呈分叶征,不规则为主,密度为Ⅱ~Ⅲ型;炎症患者结节以≤0.9 cm、斑块状为主,密度为Ⅰ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患者边缘光整,密度为Ⅰ型。恶性结节者CT值、血管密度高于良性结节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CT值、血管密度诊断GGN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0、0.884。预后不佳者CT值、血管密度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CT值、血管密度预测GGN恶性结节预后的AUC分别为0.950、0.900。结论 CT在GGN良恶性结节分辨以及预后预测中均具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51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肺腺癌。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浸润前病变组(12例)、微浸润性腺癌组(25例)、浸润性腺癌组(14例)。分析早期肺腺癌不同病理分型多层螺旋CT检查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浸润前病变组的血管特征、胸膜凹陷征与微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的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特征、胸膜凹陷征情况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性腺癌组的病灶形态、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情况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肺部磨玻璃结节表现进行评估能够有效区分浸润前病变、微浸性润腺癌、浸润性腺癌,临床可根据早期肺腺癌的不同病理分型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及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GGN的480例患者,共540个GGN。根据病理分为良性组、非侵袭组与侵袭组,其中良性组57个、非侵袭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310个、侵袭组(浸润性腺癌)173个。记录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发病部位)、磨玻璃成分占比、形态、边界、分叶、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胸膜牵拉征、最长径、最短径、平扫CT值、增强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程度ΔCTA-N(CT值动脉期-CT值平扫)、ΔCTV-N(CT值静脉期-CT值平扫)。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Pearson χ2检验评估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重复性。分别以结节良恶性及结节侵袭性为因变量,以有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的诊断指标评估(包括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 良性组、非侵袭组、侵袭组之间各结节定性及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组与非侵袭组、侵袭组之间各结节磨玻璃成分占比、内部血管征、平扫CT值及ΔCTV-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ΔCTV-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灵敏度为0.747,特异度为0.877;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各结节最长径、分叶、边界、血管异常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最长径AUC为0.851,灵敏度为0.746,特异度为0.813。 结论 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结节良恶性及侵袭性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GN强化程度ΔCTV-N对良恶性的预测效能更高,最长径对侵袭性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胸部孤立性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对40例胸部结节(其中恶性结节25例,炎性结节8例,良性结节7例)先平扫确定结节范围。以5ml/s和3ml/s两种速率分别在结节中心层面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SPN增强前后的CT值、强化峰值(PH)和峰值时间(PT),结果:恶性结节以中等强化为主,净增值80%(20/25)在20~60Hu之间,20%(5/25)>60Hu或<20Hu。增强峰值和峰值时间分别为(31.31±10.62)Hu、45s。时间-密度曲线(T-DC)呈缓慢升高型;炎性结节呈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均>40Hu。增强峰值(49.25±12.44)Hu,峰值时间为80s和140s。曲线中出现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胸部结节血流的动力学特性,可无创性评价和诊断SPN。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4-1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60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采用Siemens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测,观察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大小及增强CT扫描。结果良性结节:CT示形状规则,呈圆形、类圆形,为多发低密度结节。恶性结节:CT示甲状腺增大,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边界较模糊,部分患者可见不规则点片状钙化,部分患者可有壁结节形成,增强后可见瘤壁和壁结节增强。良性结节直径小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明显少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螺旋CT检查,分析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能较准确地对肺孤立性结节作出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别无显著性(P〉0.05)。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与病理检查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57%。【结论】根据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可以对肺孤立性结节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肺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35例均常规5mm层厚、1.5mm螺距扫描,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并采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1.5mm薄层重建。结果本组35例病例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密度不均、深分叶、边缘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灶大部分密度均匀、无或浅分叶、粗长毛刺、胸膜凹陷征、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孤立结节定性诊断价值和交流操作技术经验。方法选择62例x线或CT确定为肺周围孤立结节,大小1.8cm×2.0cm~2.5cm×3.3cm,痰细胞学阴性,经常规纤支镜检查无法获得病理学证据的患者,采取64排CT立体定位,活检枪采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62例病变中,腺癌32例,鳞癌5例,肺转移瘤6例,结核6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症8例,液化坏死组织2例,确诊率达96.8%(60/62);发生气胸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方法简单快速,对肺周围性病变的确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并讨论该方法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5例患有无钙化SPN(直径≤30mm)的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评价SPN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记录增强前密度值,强化峰值(PH),SPN与主动脉PH值的比值(S/A),结节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SPN灌注值.结果 良性、恶性结节显示出不同的T-DC模式,恶性同炎性结节的PH(P<0.001;P<0.001)和S/A比值(χ2=33.74,P<0.001;χ2=16.01,P<0.001)显著高于良性结节;而恶性与炎性结节PH(P=0.78),S/A(P=0.51)差异无显著意义.恶性与炎性结节的灌注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01,P<0.01),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灌注值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39).结论 肺灌注CT对区分良恶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比多层螺旋 CT 与肺功能检测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差异及相关性,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选取确诊为肺气肿的患者51例及健康志愿者51例,分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 CT 及肺功能的检查,分析运用两种方法测得两组患者肺容积指标的差异并且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肺容积测定指标 Vin、Vex、Vex-Vin、Vex/Vin 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 RV/TLC 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EV1及 FEV1/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性研究中 Vex/Vin 与 RV/TLC 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较好地对肺气肿进行诊断,其中多层螺旋 CT 与肺功能检查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能够对早期的肺气肿进行预测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