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就诊的84例P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2眼。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PV手术治疗。对比两组PDR患者治疗前、PPV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变化情况和PPV术后1个月玻璃体出血情况。 结果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P<0.05),CM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前术后眼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可有效改善PDR患者的视力,减少黄斑区水肿,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冯小志  黎作为  罗毅  赖勇飞  李辰 《吉林医学》2023,(11):3034-303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玻璃体积血(V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5月~2021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PDR伴V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51例51眼),对照组接受PPV治疗,观察组于PPV术毕时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两组术后均予以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VH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激光光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H复发评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电凝止血、医源性裂孔、填充硅油、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辅助PPV术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例(31只眼)。联合治疗组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行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行黄斑区格栅治疗。两组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SFC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BCVA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M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光凝加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为按2001年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分级达到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伴有黄斑水肿,排除大量玻璃体积血、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依据随机分组规则,分成观察、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单纯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实施在此前提上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全视网膜光凝加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方式,减少黄斑水肿,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76例85眼,依据术前是否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将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41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5 mg/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平均手术用时、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频率、术中硅油填充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70.55±23.08)min、12.20%、19.51%、17.07%、34.15%、4.88%、(0.374±0.211),单纯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9.57±28.86)min、50.0%、65.91%、43.18%、65.91%、18.18%、(0.263±0.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IV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30例40眼,每月注射1次,连续2次,观察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2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眼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自行选择药物的意愿,将104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眼内异物感、一次性眼压过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柏西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P<0.05);治疗后1个月,康柏西普组BCVA值大于雷珠单抗组,CMT及黄斑容积、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ORT发生率、血清CRP及VEGF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两组CNV减少率,3个月后的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近期疗效高于雷珠单抗,且能提高视力,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补气利水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52例(64眼),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补气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观察起始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统计注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C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DME患者的视力,联合使用补气利水方可以明显减少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月仍出现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92例(92眼)纳入研究,其中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4例(44眼)为A组,有糖尿病伴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48眼)为B组,将A、B2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A组22眼和B组24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每月1次,连续3月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治疗组(A组22眼和B组24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利水方,每日1剂,疗程均为3月。观察治疗前及术后1月、3月、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的BCVA及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3月、6月各时间点,2组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A组与治疗A组,对照B组与治疗B组间BCVA及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CMT治疗B组与治疗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正常,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自拟益气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其术后视力恢复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在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柏西普眼部注射,观察组45例则在常规治疗及康柏西普眼部注射的同时加用健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CMT、中医证候积分、IL-6及VEGF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BCVA水平提高(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可有效降低眼压水平,改善最佳矫正视力,缓解黄斑水肿,且安全性良好;而该方案疗效优势可能与其对IL-6、VEGF水平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多点扫描矩阵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河北省眼科医院诊治的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康柏西普治疗)和联合组(38例,康柏西普联合多点扫描矩阵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字符提高数、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字符提高数及CMT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有差异(P <0.05);(2)两组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有差异(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BCVA字母提高数比较多,相对视力改善效果较好,CMT比较低,相对黄斑区改善效果较好;(3)两组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组注射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及局部球结膜下出血各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25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2眼行硅油填充,6眼行巩膜外冷凝,24眼行视网膜光凝,10眼行晶状体切除,2眼行眼内注气.结果 术后随诊6~12个月,18眼视力有明显好转,6眼视力无变化,1眼视力变差.结论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在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病变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单侧玻璃体切割术,同时选取16例(22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并在新生血管处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光凝.术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利用SD-OCT进行黄斑部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310.71 ± 30.87)μm,黄斑中心凹 (259.36 ± 18.14)μm.患者术后1天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426.72 ± 41.49)μm,黄斑中心凹平均为(427.86 ± 247.16)μ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2周厚度平均减少42.48 μm(9.96%),术后1个月平均减少73.13 μm(17.37%),治疗后2个月平均减少111.51 μm (2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能直观地了解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可以作为黄斑水肿诊断和长期随访的有效检查手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
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A联合PRP治疗)和单纯光凝组(30眼仅行PR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处视网
膜厚度(CMT)及眼压(IO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BCVA均获得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光凝组患者视力提高更多(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联合治疗组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 (P<0.05)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PRP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时联合球后注射TA可以促进水肿吸收并改善患者视力,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相似文献   

15.
张浩 《当代医学》2022,28(4):58-61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型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相似文献   

16.
廖凯  赵旭丽  袁安 《海南医学》2014,(8):1135-1137
目的评价晶体切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自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9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2例(44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B组4l例(46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前术后A组和B组视力总体平均值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且B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眼数和视力总体平均值明显大于A组患者(P〈O.05)。A组的虹膜新生血管(INV)发生率(20.45%vs2.17%)和囊膜混浊发生率(31.82%vs6.5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以恢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效果优于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和INV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增殖性DR伴黄斑水肿的71例(85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单纯光凝组(43眼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和眼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优于单纯光凝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光凝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且各阶段联合治疗组患者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所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效果.方法 纳入具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伴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DR伴NVG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术前注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次数及电凝次数;检测比较2组患者术前、PPV术后1周、Ⅱ期手术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与眼压,以及Ⅱ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2组患者PPV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次数、电凝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PPV术后1周、Ⅱ期手术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CVA、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Ⅱ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59.42±33.78)μm,对照组为(281.64±36.97)μm,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30.5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对DR伴NVG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的恢复,减少了对视网膜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