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芬太尼、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中上腹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可行性及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中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F组为芬太尼15 μg/kg S1.5组为舒芬太尼1.5 μg/kg S2.0组为舒芬太尼2.0μg/kg S2.5组为舒芬太尼2.5 μg/kg.4组均加用氟比洛芬酯2 mg/kg与昂丹司琼8 m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镇痛评分(VAS)、PCIA按压次数、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副作用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镇痛效果S2.0组较F组、S1.5组优,S2.5组较F组优,其中4 h时S2.0组、S2.5组优于F组、S1.5组,12 h时S2.0组优于F组(P<0.05) 按压次数S2.0组、S2.5组较S1.5组少,其中4 h内S2.0组、S2.5组少于S1.5组.12 h内S2.0组少于F组(P<0.05) 镇静效果S2.0组、S2.5组较S1.5组适中(P<0.05) 副作用发生率S1.5组、S2.0组较F组、S2.5组低(P<0.0083) 综合满意度S2.0组优于S1.5组、S2.5组(P<0.0083).结论 4组药物配方用于中上腹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均可满足镇痛要求,其中舒芬太尼2.0 μg/kg组镇痛效果更确实,副作用较少,镇静效果适宜,综合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方法择期行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100例,年龄38岁,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Ⅰ8岁,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Ⅰ级。按患儿体质量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5组,分别为0.5 mg·kg-1组(A组)、1.0 mg·kg-1组(B组)、1.5 mg·kg-1组(C组)、2.0 mg·kg-1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20例。比较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A、B、C、D组显著低于E组(P<0.05),B、C、D组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5组患儿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D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以1.5 mg·kg-1剂量用于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继续增大其剂量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相反会带来明显不良反应,增加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宜平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11-8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对8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4组,在静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Ⅰ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25 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1.0 mg/kg;Ⅲ组氟比洛芬酯0.75 mg/kg,Ⅳ组空白对照。术后2、4、8、16、24、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吞咽时疼痛,舒适评分(BCS)评价咳嗽时疼痛,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VAS:2、4、8、16 h时,Ⅰ、Ⅱ、Ⅲ组显著低于Ⅳ组(P<0.01),24、48 h时,Ⅰ、Ⅱ组显著低于Ⅳ组(P<0.01),Ⅲ组与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BCS2、4、8、16 h时,Ⅰ、Ⅱ、Ⅲ组显著优于Ⅳ组(P<0.05)。本文4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0 mg/kg、1.25 mg/kg组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手术超前镇痛安全有效,且1.0 mg/kg、1.25 mg/kg组氟比洛芬酯可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4.
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麻醉苏醒期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复合应用对全麻苏醒期镇痛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Ⅱ~Ⅲ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下腹部肿瘤手术(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曲马多1.0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1.0mg/kg、Ⅲ组曲马多2.0mg/kg、Ⅳ组曲马多1.0mg/kg 氟比洛芬酯1.0mg/kg。各组分别于术毕前40min静注给药。手术结束后滞留30min,观察患者恢复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结果:Ⅲ组和Ⅳ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结论:术中复合应用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不但全麻苏醒期镇痛效果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王彦彬  曹珏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08-109,158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静脉全麻下行病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儿于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2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2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患几分别于术前15min和术后12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2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剂量均为氟比洛芬酯0.5mg/kg,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泵设置持续量为2mL/h,单次给药量为0.5mL,间隔时间为20min。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1、2、4、8、12、24h的生命体征变化、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1、2、4、8、12h的疼痛评分高于B组(P〈0.05)。A组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给药次数高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更能有效减轻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计算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群体化肝素剂量反应曲线及ACT(活化凝血时间)值达到480 s和750 s的最小肝素使用剂量。方法将68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六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麻醉,监测并记录生理ACT值。体外循环开始前对六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肝素钠0.5 mg/kg、1mg/kg、1.5 mg/kg、2 mg/kg、2.5 mg/kg、3 mg/kg,5min后采血监测并记录肝素后ACT值。记录每一位患儿的年龄、体重、身高、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群体化肝素剂量反应曲线为ACT=190.38×每公斤体重肝素剂量 114.71(r=0.8991)。使95%的患儿ACT值达到480 s的肝素使用剂量为(1.92±0.13)mg/kg,ACT值达到750 s的肝素使用剂量为(3.34±0.26)mg/kg。结论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ACT值达到480 s的肝素最小推荐使用剂量为2.05 mg/kg,ACT值达到750 s的肝素最小推荐使用剂量为3.60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盆腔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盆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氟哌利多2.5mg;C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盆腔手术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东莨菪碱0.01mg/kg或硫酸阿托品0.02mg/kg,咪唑安定0.1mg/kg,盐酸氯胺酮1.0~2.0mg/kg及丙泊酚1.0 ~2.0mg/kg静脉推注,同时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术中至术毕患儿完全清醒后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术前预先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术后应用及单纯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妇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术前10min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1.5 mg;Ⅱ组手术结束时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吗啡1.5 mg;Ⅲ组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2mg.记录术中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结果 VAS评分术后4h内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Ⅰ、Ⅱ组显著少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Ⅲ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预先应用,镇痛效果更佳,可填补因硬膜外吗啡起效较慢导致的术后镇痛空白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5 min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 mg/kg;B组:静注芬太尼1μg/kg,5 min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 mg/kg;C组: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 mg/kg,三组丙泊酚泵注速度均为100 mg/min。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术中、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体动反应,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毕清醒后1、5、15、3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并进行组间与组内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术中、术后各时点的MAP降低、HR减慢;A组和B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在术毕清醒后各时点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胃镜检查术镇痛效果好,且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应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复合芬太尼应用于中等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9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手术时间对术中芬太尼总量进行控制,氟比洛芬按照以下方案给予.A组:术前不予氟比洛芬,术后予芬太尼1mg 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进行镇痛.B组:术前予氟比洛芬50 mg,术后予芬太尼1 mg 0.9%氯化钠溶液至lOO mL进行镇痛.C组:术前予氟比洛芬50 mg,术后予氟比洛芬100 mg 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进行镇痛.D组:术前予氟比洛芬50 mg,术后予氟比洛芬150 mg 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进行镇痛.患者自控镇痛(PCA)方案:背景剂量为2 mL/h,冲击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0 min.术后随访24 h,记录生命体征、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191例患者完成本研究,4组间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A组苏醒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术后4、8和24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D组(P值均<0.05);B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D组(P值均<0.05).C、D组的PC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A、B组(P值均<0.05).D组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结论 氟比洛芬复合芬太尼应用于中等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舒芬太尼加用氟比洛芬酯组(B组).A组: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3 mg加入生理盐水共100 mL;B组:舒芬太尼2.0μg/kg、氟比洛芬酯125 mg、托烷司琼3 mg加入生理盐水共100 mL,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疼痛VSA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镇痛治疗满意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能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安全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最佳方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期分别行颈胸部、脊柱、上腹部、下腹部和四肢等四个部位手术患者400例实施术后静脉镇痛,每部位患者100例。每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镇痛泵配制方案Ⅰ组:芬太尼20μg/kg;Ⅱ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Ⅲ组:芬太尼10ng/kg+氟比洛芬酯1.6~2mg/kg;Ⅳ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并于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0.8~1mg/kg。各组镇痛泵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镇痛期间观察患者48小时内镇痛效果(VAS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四个手术部位患者各组在术后镇痛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各手术部位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Ⅲ、Ⅳ组均明显优于第Ⅰ、Ⅱ组(P〈0.01),且下腹部和四肢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Ⅳ组明显优于第Ⅲ组(P〈0.05);各手术部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第Ⅱ、Ⅲ、Ⅳ组均明显低于第1组(P〈0.05)。结论:①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可明显增加镇痛效果,降低芬太尼用量,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②氟比洛芬酯剂量增加可明显增加各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⑧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以明显增强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吗啡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吗啡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在缝皮结束后,将2.0 mg吗啡+4.5 mL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B组患者于麻醉前将1.0 mg/kg氟比洛芬酯+5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在20 min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同时在缝皮结束后于硬膜外腔处以同样方法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吗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4、8、16、20、24、28、32和36 h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20、24、28、32 h的评分VAS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应用吗啡相比,可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的评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氟比洛芬酯2mg/k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1mg/kg +舒芬太尼1μg/kg+生理盐水至100ml.A、C组负荷剂量为氟比洛芬酯0.5mg/kg,B负荷剂量为舒芬太尼0.05μg/kg.PCA泵设置持续量为2ml/h,单次给药量为0.5ml,间隔时间20min.监测并记录术后 4、8、12、24、48h患儿的生命体征、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小于4分,A组在4、8、12h各时点的VAS评分显著高于B和C组 (P<0.05).A组12h内PCA给药次数显著高于B和C组(P<0.05).B组12h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两组(P<0.05).B组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尼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氟比洛芬酯用于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庆伟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9-86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超前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手术前和术毕前15min分别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0mg/kg(给药时间〉1min),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术后疼痛。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超前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Ⅰ组,20例)、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20例)、空白对照组(Ⅲ组,20例).Ⅰ组患者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 mg/kg;Ⅱ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接PCIA泵;Ⅲ组患者术前术后均不予特殊镇痛措施.观察术后0.5、2.0、4.0、6.0、12.0、24.0 h 6个时点患者的视觉模拟 (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结果 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术后0.5、2.0、4.0、6.0、12.0 h 5个时点Ⅱ组高于Ⅰ、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5个时点Ⅰ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镇痛效果优于PCIA,但不能完全消除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池涛 《广西医学》2014,(4):500-50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在小儿术后静脉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有镇痛要求的患儿共75例,随机分为3组,A组:0.5μg/(kg·d)舒芬太尼+10 mg/kg曲马多+0.2 mg/kg昂丹司琼;B组:1.0μg/(kg·d)舒芬太尼+10 mg/kg曲马多+0.2 mg/kg昂丹司琼;C组:1.5μg/(kg·d)舒芬太尼+10 mg/kg曲马多+0.2 mg/kg昂丹司琼,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每组25例。手术结束后连接自控镇痛(PCA)泵,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全程观察48 h。分别于术后2、4、8、12、24、48 h观察和记录患儿婴幼儿术后镇痛评分(CHIPP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组CHIPPS评分随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以A组的下降最明显,C组次之,B组最缓,其中在术后12-48 h这段时间内尤其明显(P〈0.05)。镇静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着随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加而有上升的趋势。结论曲马多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静脉镇痛中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但在术后12-48 h,舒芬太尼的剂量应偏少,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最佳剂量。方法 60例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在麻醉诱导时静注生理盐水10ml(F0)、氟比洛芬酯1mg/kg(F1组)、氟比洛芬酯1.5mg/kg(F2组)。观察术中及术后0.5、1、4、8、12、24h(T1-6)的HR、MAP、RR、SPO2,术后各时间点的VASF评分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中HR、MAP和术后RR、SpO2均无显著差异。F1组MAP、HR在T1、T2低于F0组(P〈0.05);F2组MAP、HR在T1-3低于F0组而HR在T4仍低于F0组(P〈0.05);F1组与F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VASF评分三组患儿在4h以内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F1组在T1-3显著低于F0组(P〈0.01,P〈0.05);F2组T1-3和T4、T5显著低于F0组(P〈0.01,P〈0.05),在T1-4低于F1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F0组为50%,F2组显著低于F0、F1组(P〈0.01,P〈0.05);F2组拔管后哭闹的发生率低于F0组(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1.5mg/kg均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1.5mg/kg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异丙酚辅用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人工流产患为观察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先静注0.2-0.5ug/kg,1分钟后静脉异丙酚1.5-2.0mg/kg,间断推注异丙酚20-30mg维持至手术结束;50例为对照组(单用异丙酚麻醉行人工流产术),静注异丙酚2-2.5mg/kg,间断推注异丙酚20-80mg维持麻醉至术毕。结果: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显,患无疼痛感,差异有显性(P<0.05);术后腹痛程度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性(P<0.01)。结论:人工流产中应用异丙酚辅用芬太尼麻醉在镇痛效果及术中、术后腹痛程序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异丙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