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讨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40例健康的志愿者.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根据检测的结果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高,中,低超敏C反应蛋白组,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超敏C反应蛋白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高于中,低超敏C反应蛋白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有重要相关关系,并且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hs—CRP)蛋白的浓度,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65例健康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SAP、UAP、AMI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浓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正常人血清浓度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挑选了4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再选择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实验组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复发等各个阶段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2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复发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仅略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复发诊断有较好的辅助判断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2月我院43例慢性心衰患者设为疾病组,以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中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血浆中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越高,其血浆中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其中心功能为Ⅳ级的患者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损害程度,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蛋白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未患疾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衰病人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心力衰竭(CH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43例,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Ⅱ级21例,Ⅲ级13例,Ⅳ级9例,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扩张性心肌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心瓣膜病2例,同时随机抽取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而升高,Ⅱ~Ⅳ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CR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关系密切,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魏子建  刘军 《当代医学》2011,17(31):19-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D组),每组22例,同时以2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四个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B组、C组、D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外A组与D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相关检测,并探讨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为该院确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6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叶酸的浓度、维生素B12的浓度,直接方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最后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叶酸、维生素B1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及叶酸、维生素B12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例数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0日,对老年患者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再根据老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分为观察组一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对照组一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每组患者100例,患者均进行MoCA测评,分析两组患者MoCA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MoCA评分(20.01±1.25)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5.02±1.25)mg/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提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均伴有认知障碍,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患者认知障碍越严重。结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轻度认知障碍具有相关性,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认知障碍程度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高双红  李长 《当代医学》2014,(19):60-61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降血糖药物,如果效果不佳可采用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治疗,配合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心肌缺血症状,并有效抑制斑块内炎症的反应,明显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其对冠心病诊断及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SAP 组)35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UAP 组)32 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AMI 组)43 例。选取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乳胶比浊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 和hs-CRP 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各亚组血清Hcy、hs-CRP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清Hcy 水平比较,AMI 组>UAP 组>SAP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 组的hs-CRP 水平分别与UAP 组和S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P 组的hs-CRP 水平与SA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AP 组和UAP 组血清Hcy 与hs-CRP 的水平无相关性(r =0.263,P >0.05 ;r =0.311,P >0.05)。AMI 组血清Hcy 与hs-CRP 的水平呈正相关(r =0.559,P <0.05)。结论 Hcy 和hs-CRP 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高水平的Hcy 及hs-CRP 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对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预测及冠心病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燕波  郑海斌 《浙江医学》2010,32(1):52-53,5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f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O.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问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cTnI、hs-CRP与Hcy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  李忠  刘明建  何晓明 《海南医学》2012,23(10):97-9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其中住院及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者26例,无事件者64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hs-CRP及Hcy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hs-CRP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有事件者血清cTnI、hs-CRP及Hcy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cTnI、hs-CRP及Hcy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建  徐君华 《右江医学》2004,32(5):408-409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84例患者 ,按疾病类型分组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 3 2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40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12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hs CRP浓度。结果 hs 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hs 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s 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 CRP水平升高 ,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 ;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hs 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②方法选择心绞痛(AP)患者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例;另选正常对照组35例。应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hs-CRP浓度。③结果 AMI组的hs-CRP浓度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组的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 hs-CRP与CHD存在一定相关性,hs-CRP浓度越高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0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3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33),于入院后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Hcy及CRP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及CRP水平逐渐增高,但CRP差异更显著。【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临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97-98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0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排除CHD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BUA、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BU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UA及hs-CRP水平最高。两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子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UA及hs-CRP水平与CHD密切相关,检测BUA及hs-CRP水平对CHD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爱芬  陈捷 《中国现代医生》2014,(9):138-140,143
目的探讨Obesta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患者9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人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Obestatin、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的浓度,探究Obestatin水平与CH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Obestat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Obestatin与Hcy、hs-CRP、Fg、TC、TG、LDL、Lp(a)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CHD患者血清Obestatin水平显著升高,推测Obestatin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谭逵 《中外医疗》2013,(28):50-51,5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循环酶法测定120例脑出血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和HCY水平,并且观察2个指标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hs-CRP和HCY水平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病情程度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比较,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hs-CRP和hcy水平正常组好转率高于异常组。结论血中hs-CRP和HCY水平升高与脑出血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水平有助于评估脑出血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