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宇霞 《吉林医学》2012,33(20):4308-4309
目的:探讨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57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激素水平情况与术前情况的对照(E2、FSH、LH)。结果:术前两组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有关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6个月和12个月激素水平状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E2、FSH、L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使患者术后的激素水平维持正常状态,不影响生活质量,采用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则术后患者激素水平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可以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代替传统的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7例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和既往46例采用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E2、FSH和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E2、FSH和L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E2、FSH和L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保证了术后患者正常的激素分泌水平,可避免生活质量下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UAE,术后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痛经明显缓解,月经量少于术前,子宫体积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65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贫血、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51例(78.5%)病人3个月痛经症状消失,12例6个月痛经症状消失,2例无效,于术后3个月接受外科手术;所有病例的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贫血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子宫体积逐渐缩小,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采用PVA+明胶海绵颗粒或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1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观察栓塞后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9例,明显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月经量少于术前,子宫体积小...  相似文献   

6.
郭权  马琳  马影 《广东医学》2007,28(10):1654-1656
目的 分析子宫腺肌症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子宫腺肌症105例,其中病灶核除术30例,子宫体楔形切除术15例,次全子宫切除术30例,全子宫切除术30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患者血清CA125、E2水平、应用性生活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性生活状况、应用数字评分表评价患者的痛经情况,各组三项指标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配对t检验,P<0.05.结果 次全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和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但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缓解;病灶核除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和性生活满意度变化不大,但患者的痛经症状的改善也不明显;只有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和性生活满意度未受影响,而且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缓解.四种术式术后的血清CA125都明显下降.结论 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对于年轻的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寻找子宫腺肌症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78例,在月经干净后3~7 d,取4F cobra导管,经皮股动脉穿刺上行至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2个月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定期随访评估患者术后痛经的程度、月经量、盆腔B超监测子宫的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的水平和卵巢功能的变化。 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第3、9、12个月痛经评分、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CA125和子宫的大小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曼月乐环后子宫体积大小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但无一例出现环下移或脱落。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2个月和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后第3、12个月监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各阶段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提示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不影响卵巢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4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月经量及子宫大小变化.结果 治疗45例患者,44例成功栓塞子宫动脉,1例因术中剧烈疼痛仅栓塞了一侧子宫动脉.术后随访3~12个月,30例(66.7%)术后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5例(33.3%)术后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其中5例患者术后6个月开始痛经,但疼痛程度均低于术前.1例(仅栓塞一侧子宫动脉者)在术后6个月妊娠后自行终止妊娠.40例患者术后月经量比术前减少15%~40%,月经周期及经期无明显变化.子宫体积缩小到术前20%~30%,子宫腺肌瘤比术前缩小3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腺肌症能保留子宫,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创伤小,恢复快.该方法效果明显,广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永城市人民医院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3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程度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明显少于术前,子宫体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疼痛情况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5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3、6、9个月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的变化以及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3、6、9个月随访观察,患都痛经减轻,月经明显减少,子宫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术后6个月平均缩小26.45%,9个月平均缩小43.38%;RI显著下降,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需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分为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测定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结果全切组和次全切组的E2水平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术前(P〈0.05),但在术后6个月时则与术前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FSH、LH水平均分别较术前上升(P〈0.05),但术后6个月时的FSH、LH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两组的3种性激素浓度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无差异(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近期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对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12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共41例,采用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B组共41例,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C组共43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检测FSH、LH、E2、P;Vmax、Vmin、RI、PI,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6个月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E2水平低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FSH、LH、E2、P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Vmax及Vmin明显低于术前,RI及PI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对卵巢功能影响不明显,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均会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血供及内分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子宫全切组,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65、1.0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15、3.7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89、4.65,P〈0.05)。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均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P〈0.05)。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9,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内分泌功能稳定,而子宫全切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近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子宫良性病变保留宫颈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患者218例,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22例)和开腹组(96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24个月,采静脉血测定E2、FSH、LH、P、INHB的水平。结果两组同期比较术后3个月内,E2、P、INHB、FSH、LH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6~24个月开腹组较腹腔镜组E2、P、INHB水平低,FSH、LH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腹手术,在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结合加味四物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针药组,两组均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针药组同时服用加味四物汤。观察两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和子宫长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月经量减少,子宫长度和子宫体积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加味四物汤治疗子宫腺肌症能有效缓解痛经、月经量过多,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及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用UA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1~45岁,既往月经周期规则,因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行UAE的妇女37例。监测治疗后在栓塞前、栓塞后3个月及6个月,评估所有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并且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及病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月经,子宫大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血流动态改变及性激素水平情况。结果①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子宫体积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卵巢动脉血流、血性激素(FSH、LH、E2)与月经周期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技术,不会引起永久性闭经,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卵巢排卵功能影响是短暂、轻微、可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局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sis,AM)治疗中的作用,为治疗A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6例AM患者中,行腹式病灶切除术(A组)27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B组)29例。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痛经症状均得到改善,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式病灶切除术均为治疗AM的有效方法,均可保留子宫,为育龄妇女提供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18.
UAE和子宫肌瘤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3种不同术式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一定年龄段(35~44岁)的患者60例分3组.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UAE)、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全切术.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6个月血FSH、LH激素水平,比较3组间激素水平差异.结果 3组激素水平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全子宫切除组FSH、LH上升,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生育年龄妇女UAE 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一致,基本不引起卵巢激素变化.子宫切除术可引起卵巢激素的变化,在术后6个月更明显,对女性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蒋燕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38-39,4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JD例设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患者38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的FSH、L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更显著,两组术后6个月的E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术后6个月的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A组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心理、性行为异常症状及射精时间6方面的性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