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联合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肝癌复发及微血管侵犯(MVI)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切除术,且于术前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测和血清GP73、AFP检测,通过术后组织病理检测确诊MVI情况,并随访术后12个月内癌症复发情况,分析肿瘤病灶超声造影征象及血清GP73、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MVI和癌症复发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最大病灶直径≥5 cm、病灶包膜不完整、存在门脉期信号快速消退、GP73≥4.5 ng/ml和AFP≥20ng/ml为导致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病灶包膜不完整、存在门脉期信号快速消退、GP73≥4.5ng/ml和AFP≥20 ng/ml为导致癌细胞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GP73和AFP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MVI和术后复发均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对丙肝相关性肝癌(HC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V?HCC)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7年12月49例HCV?HCC患者,分析术前AFP情况,并按AFP浓度分为正常AFP组 17 例(AFP ≤ 20 ng/mL),高AFP组 32 例(AFP > 20 ng/mL),采用 Kaplan?Meier法和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9例HCV?HCC患者中AFP阳性率为65.3%(> 20 ng/mL)。正常AFP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8.8%及41.2%;高AFP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31.3%及18.8%。两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及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是影响HCV?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FP对HCV?HCC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AFP水平高低是影响HCV?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30例,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CDFI显示病变周边Vmax(80.30±9.10)cm/s,RI(0.70±0.11),28个(75.68%)可探及动脉频谱;病变内部Vmax(58.17±8.24)cm/s,RI(0.72±0.13),32个(86.49%)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动脉相均呈高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而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小肝癌CDFI和超声造影具有特殊的征象,超声造影并能初步评价其病理分化程度,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因此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罗娜  张永宏  李宁 《海南医学》2016,(13):2110-21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患癌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变化,以尽早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易发肝癌的高危人群。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随访的肝炎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3例,均有完善的肝癌及患癌前肝硬化阶段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Ⅰ期66例,Ⅱ期47例,Ⅲ期40例,Ⅳ期20例。收集患者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分别比较Ⅰ、Ⅱ、Ⅲ、Ⅳ期肝癌患者各血清学指标在患癌前和肝癌后的差异。结果肝癌Ⅰ期患者肝癌后DNA (500 copies/mL vs 47350 copies/mL)、谷丙转氨酶(ALT)(36.60 U/L vs 46.25 U/L)、谷草转氨酶(AST)(40.35 U/L vs 52.30 U/L)、总胆红素(TBIL)(23.10μmol/L vs 30.6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90μmol/L vs 11.00μmol/L)、谷氨酸转肽酶(GGT)(42.45 U/L vs 52.90 U/L)水平比肝癌前降低,白蛋白(ALB)[(33.86±6.7) g/L vs (31.43±6.78) U/L)]、胆碱酯酶(CHE)(3745 U/L vs 2961 U/L)比肝癌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Ⅱ期患者患癌后DNA水平比肝癌前低(672 copies/mL vs 71450 copies/mL),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肝癌前高(48.9 ng/mL vs 15.9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肝癌患者患癌后AFP (83.13 ng/mL vs 10.76 ng/mL)、AST (68.9 U/L vs 41.5 U/L)、TBIL (38.10μmol/L vs 26.00μmol/L)、DBIL (14.05μmol/L vs 9.20μmol/L)及GGT (62.8 U/L vs 43.60 U/L)水平均高于肝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肝癌患者患癌后DNA水平比肝癌前低(654.51 copies/mL vs 7200 copies/mL),AFP (210.55 ng/mL vs 7.06 ng/mL)、ALT (54.70 U/L vs 37.35 U/L)、AST [106.70 U/L vs (70.13±50.50) U/L]、Tbil [58.10μmol/L vs (31.59±14.3)μmol/L]、Dbil [23μmol/L vs (12.41±6.85)μmol/L]及GGT (100.30 U/L vs 41.20 U/L)水平均高于肝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AFP、ALT、AST、TBIL、DBIL、GGT等指标的变化对肝炎肝硬化患者预测肝癌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患者发生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本科室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HCC患者126例。分析 PVTT形成高危因素,包括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值(以400 ng/ml为界)、有无 PVTT、HBsAg、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细胞分化程度(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有无脉管浸润以及性别。用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例为HCC,56例(44.4%)确诊为HCC合并PVTT。脉管浸润、肿瘤直径、高滴度AFP、肿瘤数目、细胞分化程度为 PVTT形成的高危因素( χ2=20.97、13.67、4.73、5.04,均P<0.05)。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细胞分化程度与AFP有关系( χ2=8.121、4.038,均P<0.05)。多因素分析AFP、脉管浸润是PVT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 HCC患者中,高滴度血清AFP可成为HCC患者发生 PVTT的一项危险指标,对早期发现肝癌合并 PVTT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指标等多元指标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 ,HCC)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 ,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75例肝细胞肝癌TA‐CE首次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的临床资料,包括CT效果情况的判定、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肝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FP浓度、组织学分级是影响HCC患者疗效的因素;不同组织分化程度 HCC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肝癌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9.1、72.5、76.8%,低分化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结论 T ACE对低分化 HCC患者介入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FP浓度是影响HCC患者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肝切除术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7年6月-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肝切除的92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M法及Log-rank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使用COX回归检验模型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1个月,年龄<60岁(P =0.001)、AFP≥400 ng/mL(P=0.037)、微血管侵犯(P=0.007)、肝大部切除(P=0.001)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总体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5个月,AFP≥400 ng/mL(P=0.017)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晚期肝癌患者经肝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徐焰  陈名声  郝晓柯 《重庆医学》2008,37(24):2805-2806
目的 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速率法和微粒子酶法,测定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血清AFU和AFP水平,并与6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U、AFP水平[(789.4±475.2)μmol/L,(977.3±637.4)ng/mL],高于肝良性病组[(378.3±127.9)μmol/L,(6.09±1.57)ng/mL]和正常对照组[(347.8±119.6)μmol/L,(4.17±1.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肝癌小于或等于5cm或大于或等于10cm时,AF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血清AFU、AFP水平为指标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3%、68.2%,86.8%、97.1%,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2.0%,82.3%.结论 血清AFU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中敏感性高于AFP,若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起到优势互补作用,可显著增加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病情变化判别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9.
胡华华  卢瑶  刘俊  杜凌 《广西医学》2015,37(1):28-3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肿瘤体积(TTV)比值评估原发性肝癌(HCC)根治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CC根治术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FP水平、AFP/TTV比值,将患者分为AFP<400 ng/ml组19例、AFP≥400 ng/ml组11例;AFP/TTV<1.5 ng/(ml·cm3)13例,AFP/TTV≥1.5 ng/(ml·cm3)17例。结果 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血管侵犯、AFP、肿瘤单、多发、TTV、转移、AFP/TTV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肝炎种类、有无症状、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AFP<400 ng/ml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9.7个月,明显长于AFP≥400 ng/ml组患者的24.6个月(P<0.05)。AFP/TTV<1.5 ng/(ml·cm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9个月,明显长于AFP/TTV≥1.5 ng/(ml·cm3)组患者的27.4个月(P<0.05)。结论 AFP/TTV比值可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对甲胎蛋白(AFP)阴性(AFP≤20 ng/mL)肝癌诊断价值及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乙肝相关性肝病的住院患者459例,其中肝癌组136例,非肝癌组323例(肝硬化组173例,肝炎组150例)。所有患者血清AFP均≤20 ng/mL。用受试者工作特性 (ROC) 曲线分析血清DCP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血清DCP水平与肝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结果  与非肝癌组相比,肝癌组男性的比例更高,年龄更大,血清DCP水平更高(中位数,22 mAU/mL vs.159 mA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与肝硬化组、肝炎组比较,三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AFP、DCP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的DCP水平高于肝硬化组(中位数,19 mAU/mL)和肝炎组(中位数,26 mAU/mL)(P<0.001)。在所有AFP阴性的患者中,以DCP诊断肝癌,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P<0.05。其诊断的最佳切点值为61 mAU/mL,对应的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61.1%,阴性预测值为89.7%。在不同大小肿瘤中,直径>3 cm者DCP水平高于直径≤3 cm者(P<0.05)。在不同TNM分期中,Ⅱ、Ⅲ期DCP水平高于Ⅰ期(P<0.05)。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间D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P对于AFP阴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0例HCC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2年)40例,非早期复发(>2年)3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入院主诉为腹痛、术前血清ALP>135 U/L、术前血清AFP>400 ng/ml、术中输血及肿瘤直径≥5 cm与H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腹痛、术前血清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肿瘤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腹痛、术前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及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及23例正常肝组织HPA和NM2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PA阳性率在HCC中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0)及正常肝组(P=0.001);在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无转移组明显低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和多个肿瘤结节组分别明显高于AFP〈400ptg/L组(P=0.01)、无门脉癌栓组(P=0.000)和单个肿瘤结节组(P=0.000)。NM23阳性率在HCC中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09)及正常肝组(P=0.000);在TNM分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1);在无转移组明显高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和有门脉癌栓组分别明显低于AFP〈400μg/L组(P=0.02)和无门脉癌栓组(P=0.005)。HPA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01)。结论:HPA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与NM23蛋白指标有助于HCC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癌(HCC)组织及外周血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GP73表达;收集肝病患者外周血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P73水平。结果:肝癌、癌旁组织GP73均有表达,但癌组织GP73蛋白条带灰度均值为480.7,明显高于癌旁(209.0,t=6.453,P〈0.001)。外周血GP73水平,正常对照组(28.83±21.00)ng/mL,慢性肝炎组(49.86±40.46)ng/mL,肝硬化组(62.30±56.30)ng/mL和肝癌组(87.25±78.41)ng/mL,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各组(P〈0.05);肝癌患者血GP73表达与HBV感染、伴肝外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血AFP呈显著正相关(r=0.961,P〈0.05);经临床综合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FP为0.877,GP73为0.931,且两者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GP73过表达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它的定量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自由解剖平面(omniview)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peroxiredoxin-2,ApPrx2)诊断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规律产检的孕妇3 107例,其中30例胎儿NTD(观察组),3 077例非胎儿NTD(对照组),统计超声omniview技术检出胎儿NTD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AFP、ApPrx2 mRNA,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胎儿NTD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ROC下面积( area under ROC,AUC)分析血清AFP、ApPrx2诊断胎儿NTD的价值。 结果 以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超声omniview技术诊断胎儿NTD的敏感度为90.00%(27/30),特异度为100.00%(3 077/3 077),准确率为99.90%(3 104/3 107);观察组血清AFP、ApPrx2 mRN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超声omniview结果异常者胎儿NTD的风险可能是正常者的4.230倍,有放射线接触史者胎儿NTD的风险可能是无接触史者的2.897倍,AFP≥103.96 μg/L者胎儿NTD的风险可能是<103.96 μg/L者的2.148倍,ApPrx2 mRNA≥1.03者胎儿NTD的风险可能<1.03者的1.731倍(P<0.05);血清AFP、ApPrx2 mRNA诊断胎儿NTD的AUC分别为0.863、0.900。 结论 超声omniview技术、血清AFP、ApPrx2 mRNA均对胎儿NTD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有望提高诊断效能,对提升出生人口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确诊的HCC185例及肝炎肝硬化125例为研究对象,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将AFP测定值连续划分为9个数据段,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准确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最适合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FP水平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AFP Cut-off值为20μg/L时敏感度最高,为54.6%;400μg/L时特异度最高,为97.6%;250μg/L时,阳性似然比、特异度及诊断优势比均为最高,分别为12.838、97.6%及18.109,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2。AFP水平与年龄、性别、ALT水平、Child分级及HBeAg阳性与否无关。AFP〈20μg/L的HCC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AFP≥20μg/L的患者(P〈0.05),对于AFP〈20μg/L的患者,手术治疗1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P〈0.05)。结论对于HCC的诊断,AFP为250μg/L时效能最高。AFP水平与HCC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分析290例HCC、48例肝硬化及4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P水平,AFP水平与HCC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及国际抗癌联合会肝癌TNM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不同诊断阈值下AFP水平在HCC及肝硬化人群中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HC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274)和健康体检者(P=0.0001)。290例HCC患者中,95例(32.8%)血清AFP<20μg/L,195例(67.2%)血清AFP≥20μg/L。AFP诊断阈值设定为20μ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为67.2%,特异性为29.2%,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2%,阴性预测准确率为12.8%。AFP诊断阈值设定为400μ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太低(42.8%)而无法为临床使用。不同肿瘤大小(P=0.0009)、TNM分期[TNMⅠ期vs.TNMⅢ~Ⅳ期(P=0.0001);TNMⅡ期vs.TNMⅢ~Ⅳ期(P=0.0003)]及肿瘤数目(P=0.0001)HCC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不同。结论AFP升高对HCC诊断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结合其他影像学诊断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及对于AFP阳性患者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 (MVI) 后的复发率等, 探讨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临床分期早中期肝细胞癌患者590例, 进行肝切除术治疗并进行随访,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方法, 患者均分4组.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4组术后RFS和OS的发生率, 并采用Log-rank分析方法确定显著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中, 经TACE和无TACE 2组间性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AFP、HBV-DNA、最大肿瘤直径、包膜、手术类型、肝门阻断、Child-Pugh分级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年龄、肝硬化结节、肿瘤细胞异型性、BCLC等在无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脾功能亢进、复发率等在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AFP (>400 ng/m L) 、肿瘤直径、包膜完整性、MVI、肝大部分切除等与总体生存率有相关 (P<0.05) , AFP (>400ng/m L) 、Child-Pugh分级B、肿瘤直径、肝细胞癌异型程度、包膜完整性、MVI等与无瘤生存率有相关 (P<0.05) .多个逻辑回归确定血清AFP水平>400 ng/L, 肿瘤大小>5 cm, 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是独立的相关因子 (P<0.05) .在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 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较于未进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明显的改善 (P<0.05) , 而不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微血管浸润与肝细胞癌复发率和生存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利用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中VEGF,HP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联合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PA的表达和进行MV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VEGF,HP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HCC中MVD值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VEGF,HPA的表达率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组均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单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MVD计数亦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多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VEGF,HPA的表达率与MVD值三者两两之间显示明显正相关。结论: VEGF,HPA在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HPA,CD34在肝癌中的表达,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