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气胸并呼吸衰竭新生儿49例,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25例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HFOV+SIMV)治疗设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2、8、12、24h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以及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不同时间,治疗组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气胸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频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足月的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频组和常频组,高频组43例,采用高频通气(HFOV)+珂立苏治疗;常频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上机后1、6、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及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珂立苏可以提高足月儿重症RDS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程健国  蓝海欣 《海南医学》2014,(11):1672-167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和氧合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肺气漏、呼吸肌相关性肺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频振荡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共有102例,时间段为2016.1.15-2017.1.15,分为两组患儿,其中常规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实验组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呼吸机应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死亡情况,P0.05。结论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给予高频振荡模式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便于将住院时间与呼吸机治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1例。常规组接受常频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通气治疗。结果研究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显著改善,且住院天数少,康复快,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60例,30例开始高频振荡通气同时予氨溴索7.5mg/kg静脉推注,6小时1次,连用3天,30例单纯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下降,动脉氧分压均上升,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组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动脉氧分压明显上升并高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辅助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通气模式不同将28例气漏新生儿分为观察组18例(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10例(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期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12、24 h FiO2、PaO2、PaCO2、OI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气胸吸收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效果确切,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 出生后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150~240mg/kg)的MAS患儿常频组15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14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监测24小时内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 两组患儿通气治疗后肺的氧合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在时限和程度上高频组好于常频组,差异有显著性.高频组持续肺动脉高压和肺气漏发生率低于常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FOV和外源性PS具有协同作用,早期应用HFOV联合PS治疗重症MAS,氧合改善快,短时间内吸氧浓度下降较快,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MAS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重症患儿32例,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0、2、12及24 h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PaCO2)及氧合指数(OI)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2 h后FiO2下降,PaO2上升,PaCO2和O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12、24h下降更加明显(均<0.01)。结论应用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对照组采用HFOV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36 h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观察两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PaO2/FiO2、OI、a/APO2逐渐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肯定,对于改善肺通气,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更好,更能缩短呼吸机使用天数、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MAS患儿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0.25 mg)+盐酸氨溴索(每次10 mg.kg-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针(每次10 mg.kg-1)静脉注射。2组均8 h 1次,连用5~7 d。观察2组用药后24、48、72 h动脉血氧和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比例、出现并发症比例、氧疗及住院时间、病死率等。结果用药后24 h PaO2/FiO2、PaCO2水平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改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8、72 h观察组PaO2/FiO2较对照组增高,PaCO2较对照组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比例、并发症发生率、氧疗和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改善MAS新生儿通换气功能,减少患儿机械通气的机会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MAS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S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09±3.11)d,短于对照组的(17.81±4.07)d(P〈0.01)。两组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氧分压(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1),PaO2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新生儿MAS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血气情况。  相似文献   

13.
冯琼  李春蕾 《重庆医学》2016,(36):5113-5115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d内的X线胸片并评分,记录两组患儿3d存活率、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d存活率观察组93.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患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与常频机械通气均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短期疗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要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出现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NRDS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SIMV模式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NIPPV模式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0、24和48?h时,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和48 h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指数(OI)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脑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SIMV有创通气模式,NIPPV通气疗法对ARDS患儿通气、氧合状态的改善程度及治疗时间优势更为明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07-06~2012-02NICU病房收治的59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机械通气方式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及常频机械通气组(CMV组),对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宫内情况比较显示CMV组年龄大于HFOV组(P<0.05);羊水粪染HFOV组多于CMV组;两组原发病比较胎粪吸人性肺炎(MAS)差异显著(P<0.05);HFOV组肺动脉高压程度重于CMV组(P<0.05);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变化显示机械通气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吸入氧浓度(FiO2)较机械通气前下降;氧分压(PO2)及经皮氧饱和度(SaO2)较机械通气前升高(均P<0.01);机械通气后HFOV组吸入氧浓度较CMV组更低(P <0.05);MgSO4应用及颅内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FOV组合并气胸且行胸腔闭式引流少于CMV组(P<0.05). 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肯定,且对合并气胸的患儿可以减少闭式引流操作,同时没有增加颅内出血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以及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NO)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120例PPHN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给予HFOV治疗,观察A组40例给予NO吸入联合HFOV治疗,观察B组40例给予米力农联合HFOV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功能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和肺动脉压力及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水平,并统计对比3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Pa O2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FiO2、OI、PAP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FiO2、OI、P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血清D-D、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血清D-D、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联合HFOV治疗PPHN患儿,可调节血清D-D、BNP、CRP水平,改善血气指标、肺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4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治疗组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和氧合指标情况。结果:两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HFOV治疗6~24h后,氧合指数明显下降且低于CMV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活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撒机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FOV对新生儿肺出血能更好改善氧合,减少气道伤,缩短病程,其疗效及安全性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频机械通气、实验组实施高频振荡通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经皮氧饱和度(SaO2)和氧分压(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除pH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气胸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效果确切,且不会导致增加颅内出血风险的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耿明浩 《医学综述》2014,(14):2675-2677
目的探讨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普通面罩及经鼻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脱机后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须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急性发作并发重度呼吸衰竭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第1组(22例)脱机后应用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吸氧,第2组(22例)应用普通面罩进行吸氧,第3组(22例)应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比较三组3 d内再次应用呼吸机人次、脱机后24、48、72 h血气分析中pH、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再次应用呼吸机患者会在第1、2、3组分别为2、6、8人次,再次上呼吸机率分别为9%、27%、36%。脱机后24、48、72 h,三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应用于COPD可有效提高氧分压,无明显加重二氧化碳蓄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