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肝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治疗临床资料,将19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及经皮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类型肝门胆管癌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方法都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胆道出血及胆道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显著(t=7.24,P=0.007;t=4.94,P=0.026),两组Ⅰ、Ⅱ、Ⅲ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经皮组成功率较内镜组高(t=11.07,P=0.001)。结论两种方法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各有优缺点,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主要并发症是胆道感染,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主要为胆道出血。对于Ⅰ、Ⅱ、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应首选内镜途径,Ⅳ型建议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肝门胆管癌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TBIL、γ-GGT、ALP、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BIL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对照组为45.4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门胆管癌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解剖决定放置支架的方式。45例共置入胆道内支架53枚,其中8例每例置入2枚。结果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置入术后1周血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并发症发生率24.98%,为主要包括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4.
罗光辉  苏兴桂 《河北医学》2003,9(3):208-2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置入记忆金属内支架术,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作用。方法:20例估计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置入记忆金属内支架(PMSE)20例,观察其减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再梗阻时间及生存率。结果:全组术后2-3月的减黄有效率92.85%;引流效果与Bismuth分型有密切关系。引流维持通畅平均时间7.3个月。术后随访平均存活期7.3个月。结论:对无切除可能的肝门部胆管癌,经皮经肝记忆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首选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晓东  王新义  杨平  于良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37-1339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胆囊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2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内镜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胆囊癌操作成功率高(85%),治疗总体有效率达86.7%。较术前比较,术后1月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和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8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行PTCD治疗,B组44例患者行EN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引流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引流成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腺炎、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发生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与ENBD均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较高,但前者引流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37例(A组)初始选择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后常规经导管外引流15 d.40例(B组)初始选择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失败后再改用A组方法.本研究对种方法的疗效、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适应证及医疗费用等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支架置入后降酶、白蛋白回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中位时间等均无差异(P>0.05);但A组在支架置入成功率、适应性、黄疸消除、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方面均好于B组(P<0.05).其中B组有5例支架置入失败,再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均获成功.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比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在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具有更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并且结合导管外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消除黄疸的有效率更高,二者结合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伽玛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伽玛刀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8%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2%(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论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较为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与姑息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各种外科方法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190年10月-1999年4月肝门部胆管癌68例,治疗方法有骨骼化切除或联合肝中中央部切除23例;局部切除联合左肝叶切除2例;姑息性肝管空肠吻合术25例;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内支架13例;经皮肝穿刺放置金属胆道支架5例。结果 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2.9%),随访51例,术后生存期,切除组11-42个月,手术内引流组8-18个月,经内镜放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伽马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13年11月至1015年11月收治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形式的不同,将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并将其分别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各15例成员,对照组的患处采取单纯胆道支架植入术的形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为患者行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伽马刀的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80.00%)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86.6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伽马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经肝穿刺途径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在术前均给予保肝、利尿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水平以及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经皮肝穿刺途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放术,更有利于患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恶性胆管狭窄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筛选胆管支架引流效果预测指标。方法采用ERCP技术对10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胆管狭窄病人行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分为:恶性胆管狭窄肝门部与远端组;恶性肝门部胆管狭窄BismuthⅠ型与Ⅱ~Ⅳ型组;恶性肝门部胆管狭窄BismuthⅡ~Ⅳ型中单侧支架与双侧支架组;恶性远端胆管狭窄中塑料支架与金属支架组;支架引流有效与无效组。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及各组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支架引流效果的相关指标。结果106例病人术后1周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引流有效率70.8%。Bismuth Ⅰ型组、金属支架组引流有效率分别明显高于BismuthⅡ~Ⅳ型组、塑料支架组(P < 0.05)。恶性肝门部胆管狭窄较远端胆管狭窄的术后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5)。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中回抽淤积胆汁量与引流效果呈明显正相关(P < 0.05)。结论经ERCP置入胆管支架的姑息性减黄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引流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相对风险较高之BismuthⅡ~Ⅳ型组应谨慎对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中回抽胆汁量可预测支架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本俨  柴宁莉 《当代医学》2009,15(26):29-35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对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8例胆管癌患者的ERCP下影像学诊断要点,并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引流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门以下33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者24例、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者9例,5例接受了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放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其他胆管癌患者在治疗术后2周黄疸症状均得到了完全缓解[(91.5±22.6)umol/Lvs.(26.8±10.4)umol/L,P&lt;0.01],所有患者2周后ALT较前明显下降(P&lt;0.05),且一般状况好转;追踪随访发现术后3个月内塑料支架堵塞率25.0%(6/2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261例,其中166例行PTCD,9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4例未完成手术。分析术后2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并发症68例,发生率26.05%。胆道感染21例,胆道出血13例,引流管脱出、阻塞11例,胆瘘7例,胆心反射5例,急性胰腺炎5例,支架再狭窄3例,胆汁性胸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除死亡病例外,其余患者经过积极处理,病情好转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结论: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因不能切除而在我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4.2%(31/128)。胆管内生性狭窄患者中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2.4%,高于胆管外压性狭窄患者(13.0%)。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1.0%,高于胆管支架未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患者(22.4%)。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对于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胆管内生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的疗效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 =47)。对照组给予单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肝功能指标、黄疸有效缓解率、随访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6.4±32.6) vs (34.8±12.9)min,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置入胆道金属支架47例;肝门部胆管梗阻左、右肝管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联合置入6例,双塑料支架36例。其中胆管低位梗阻者同时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和胰管支架者19例。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4±22.9) vs (109.2±28.7)μmol/L,(297.6±76.8) vs (387.4±89.3) u/L,(203.4±72.6) vs (278.7±84.3)u/L;黄疸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 vs 8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胆道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7±2.1) vs (6.1±1.7)个月,(16.9±4.2) vs (10.6±3.7)个月;12个月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5.3% vs 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 vs 16.7%(P > 0.05)。结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肿瘤合并梗阻,手术简单可行,可以有效缓解黄疸并改善肝功能指标,延长胆道通畅和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25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0.6%(52/253).胆管内生性狭窄、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均有较高的胆系感染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支架放置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龚辉  缪玉兵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9-30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Y  Wu ZY  Hao CY  Huang XF  Wang K  Bao Q  Qian HG  Xing BC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7-530
目的 探讨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优势以及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0例肝门胆管癌病例.结果 手术治疗50例中,41例获得切除,切除率56.9%,RO根治性切除22例(53.6%).实施术前PTCD减黄30例.肝门胆管癌联合半肝切除19例,其中RO根治性切除14例(73.6%),手术死亡2例(10.5%).全组并发症发生率62%,半肝切除组78%.随访半肝切除组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27.3%.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能够提高手术的根治性改善预后,增加术中显露,简化了切除后重建,是肝门胆管癌尤其是Bismuth Ⅲ~Ⅳ型的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于需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病例术前减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