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某985高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知识知晓现状及施救意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某高校新生军训中1595名大一及大二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偏低,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基础技能知识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AED基础技能培训前与培训后在现场第一目击者反应、判断心脏骤停的基本方法、CPR具体操作、AED具体操作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知识掌握情况比未接受培训好;男生、医学生、知晓急救保护法的调查对象表示更愿意对陌生人施救(P<0.01);大学生不愿意对陌生人施救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信心、担心没有资格、造成二次伤害、不会做以及缺乏法律保护,非医学生更担心自己不会做和被传染疾病(P<0.05)。结论 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较差,接受过急救培训、急救知识技能及格、知晓法律保护是大学生急救意愿的促进因素。向大学生普及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是重要且必要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探讨对其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4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知识的问卷调查,对数据用Excel和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合格率低,仅为11.3%,技能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P<0.01),学过现场急救知识与未学过现场急救知识者,知识得分有明显差异,但总体水平不高。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学习需求率高(95.8%);90.4%的大学生希望在校接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80.8%的大学生支持小班授课。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建议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以提升这一群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其社区急救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我国公众参与社区院前急救的意识和急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海南省非医学类大学生院前急救教育现状及需求,了解大学生对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 于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日随机选取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琼台师范学院共4所非医学类大学生为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分析法、走访调查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分析海南省非医学类学生的院前急救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对急救技能培训的认可度及影响副素,为促使更多大学生参与急救技能培训、促进急救社会化的进程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某高校随机抽取135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仅有8.8%的大学生了解急救知识;84.4%的大学生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没有参与急救技能培训的经历;仅有47.2%的参与者对曾参与的急救技能培训表示满意;在高校进行的急救技能培训的主要授课人员70.6%为医务人员;大学生对曾参与的急救技能培训越不满意、参与经历越多者,其对急救技能的需求越迫切。结论:迫切需要在高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相关培训机构应改进培训方式及培训时间,以适应大学生的需求,促进急救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学校-年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市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有37.33%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知识,其中医学类学生为48.96%,非医学类学生2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健康素养知晓率为41.96%,男生为3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为36.00%,来自城市的为3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内容需求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黄石市市内3个区9个社区4500名居民的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结果:黄石市公众急救技能培训需求程度排序为: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的避险逃生与急救。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公众的学历、年龄与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创伤急救需求程度、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呈正相关,而与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的避险逃生与急救知识需求呈负相关;不同的职业培训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培训需求无明显差异。结论: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是公众急救技能培训的重点;公众的年龄、职业和学历是影响培训内容制定的主要因素;强化公众的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自救互救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获取急救知识途径,为开展中学生急救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调查问卷,对某城镇中学873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学生急救电话知晓率为66.0%,且无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目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杂志、学校教育;基本急救技能知识中,心脏按压频率、心脏按压部位、关节扭伤处理、人工呼吸频率知晓率分别为16.6%、23.1%、24.9%、34.6%,其余项知晓率在53.7%~88.2%;家庭突发事故急救知识中,酒精中毒急救、昏迷急救、强碱烧伤急救、烫伤急救知晓率分别为23.9%、29.7%、46.7%、46.8%,其余项知晓率在62.1%~89.5%;户外突发事故急救知识中,被狗咬伤急救知晓率为34.3%,其余项知晓率在62.7%~80.5%。结论:初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状况参差不齐,急需开设初中学生急救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以提高初中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艾滋病高发区河南省某综合大学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9.4%,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3%,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3.1%,其他知识知晓率为52.5%,艾滋病知识得分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类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今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经。方法:自编问卷,调查967位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率低、急救能力缺乏,不能满足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对大学生广泛开展现场急救培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现状,为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一般资料、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急救知识学习兴趣程度、意外发生时急救的意愿行为。结果: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对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均40%;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是:电视(41.16%)、网络(36.05%)、书籍(24.49%)、社区宣传(17.35%),最感兴趣的急救知识是:急救四项技术(85.20%)、CPR(74.83%)、食物中毒(71.77%)、烫伤(68.71%);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且8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结论: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最新的专业急救知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和培训需求情况,为高效地开展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十堰市3所非医学院校15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8%学生认为自我急救知识丰富,64.61%学生意识到自身急救知识缺乏;就现有急救知识46.92%的学生毫不犹豫对陌生者进行施救,若接受系统培训后,毫不犹豫施救者上升至78.9%,68.09%学生担心自身急救技能不足是影响施救的最大障碍;98.3%的学生要求接受急救培训,92.27%的学生选择在老师指导下,借助模型动手操作的培训方式;33.03%的学生认为医学院是承担救急培训的最好机构,23.46%的学生则选择医院.结论 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认知差,培训需求愿望强烈,望相关部门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大学生急救应变能力,提高区域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高校在校生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自制问卷对随机选取的593名某高校在校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现场调查及访谈.结果 某高校在校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甚少,缺乏遇到危急情况时自救和互救能力.结论 某高校在校生普遍缺乏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急需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大学生急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本科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对院前急救的态度,探讨适合医科大学本科生的急救知识教育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医科大学共1 21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院前急救愿意施救的人数占各年级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013级83.72%,2012级80.57%,2011级81.54,2010级74.75%,2009级88.4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不同年级一般院前急救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创伤救治要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心肺复苏技术要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结论 目前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基本上掌握院前急救知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医科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对急诊科实习期间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及开展急诊实习护生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广东省内24所三甲医院的实习护生及4所设置护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在校护生共279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急诊实习培训需求(含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调查表。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生中,有97.13%的护生...  相似文献   

15.
周涛  赵惠芳  杭其焕  郭庆庆  高月莲  于慧 《海南医学》2013,24(24):3726-3728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 300名高职大学生从急救知识技能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培训需求及培训方式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1 291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1 226份,有效率为95.0%。87.5%的大学生无急救培训经历,对核心急救知识技能问题回答正确率较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明显偏低(P〈0.05)。95%的大学生认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有价值,87.6%的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技术较感兴趣,66.2%的大学生更喜欢分批小组急救培训方式,67.3%的大学生认为理论+实践的授课方式最好。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较低,培训组织欠缺。学校应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目的是使医学生掌握规范化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了“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培训”选修课程,结合教学模型和电子模拟人系统,模拟现场急救环境进行教学。选修该课程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结合电子模拟人进行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习临床急救技能的信心,对开展规范化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院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霞 《当代医学》2011,17(12):1-2
目的了解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在急救知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全面开展学校卫生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分组对我院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学生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掌握不够。结论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良莠不齐,未接受急救知识教育的学生的急救知识知晓水平偏低需要提高,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公益素养情况,比较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公益素养差异.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某综合性大学717名本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公益相关知识医学生平均得分6.20±3.24,理科、人文、社会等其他专业学生平均得分6.63±3.08,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知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公益行为参与率为74.3%,其他专业学生为63.6%,医学生的参与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更多地参与献血、义诊、医院导诊等方面的公益活动,更注重参与公益活动对个人技能的提高.假如有机会,大学生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以及到公益组织实习,有部分学生会考虑将非政府组织(NGO)列入职业卫生规划.结论:医学生的公益素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好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其他领域,公益素养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通过公益理论知识的宣传促使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提升公益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