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在2003年9月~2004年11月问11例经本院职业病诊断组确诊为蔺草工尘肺患者的X射线表现,并随机选择典型矽肺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进行诊断及分期。结果蔺草工尘肺组11例均有圆形小阴影,其中P影5例,q影6例,总体密集度为1/0~3/3,Ⅱ~Ⅲ期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改变,以Ⅲ期较明显;1级密集度者肺纹理尚清晰,2级密集度者肺纹理隐约可见,3级密集度者肺纹理几乎消失;小阴影聚集4例,大阴影3例;X射线分期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3例。对照组典型矽肺圆形小阴影的密度略高于蔺草工尘肺者42例,8例密度与之相似;出现胸膜增厚粘连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蛋壳样钙化1例,弥漫性肺气肿24例。提示命名为“蔺草工尘肺”,能较准确地反映蔺草作业工人因长期接触染土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病理本质,其X射线表现与典型矽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