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以及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等肿瘤精确放疗技术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其临床应用近况,介绍了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影像系统、主要功能及其临床应用近况,指出以“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治疗”为基础的精确放疗将会更有效地维护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毛梅桂  陆静  来莉  陈文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26-2727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1]。放射疗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普通放射治疗所致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精神负担,是患者难以坚持的主要原因[2]。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更先进的三维适形放疗[3],它借助计算机,利用精确的体位固定和定位技术,确保在三维空间上照射野的形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的固定技术与摆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放射治疗学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变成放射治疗的常规技术,它能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病变)的形状一致,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它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而  相似文献   

4.
何玲红  唐荣军  李夏东 《浙江医学》2014,(24):2037-2039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放射治疗已 经进入“三精时代”[1],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摆位误差是影响精确照射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固定较好的头颈部肿瘤也不例外[2]。我们对热塑固定模的收缩效应对精确放疗摆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胜  孟岩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8):878-879
<正>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属于高精度放射治疗,采用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以"三精"放射治疗技术充分将肿瘤照射剂量提升,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实现局部肿瘤的较高控制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执行过程中,治疗体位与体位的固定是重要的环节,如果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体位移动,会影响技术的精度,因此临床上经常借助一些辅助装置确保患者体位正确。不同体位的固定技术是确保放射治疗准确性的有效措施。现对我科室于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体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影响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疗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最合理方式。方法:对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2种技术,同时设计胸壁治疗计划,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2种治疗计划中照射野的数目、肿瘤靶体积的剂量、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匀指数(HI)及心、肺、肝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照射量。结果:IMRT技术靶区的适形度、剂量分布均匀,心、肺、肝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量分别为0.21、1.19、2.75、9.797、.68 Gy,优于3D-CR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治疗技术中肿瘤靶区内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可以提高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减少胸壁出现高剂量区;能减少心、肺、肝等器官的照射容积和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8.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是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高精度的放疗治疗机,包括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和CT、MRI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不仅可得到高精度的肿瘤定位、高精度的治疗计划设计,而且还可得到高精度的治疗。确保“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实施,必须确保从肿瘤定位到治疗计划设计、模拟、确认及每天治疗摆位过程中,患者体位的一致性。体位固定技术是实现每次放疗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神经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28例神经胶质瘤给予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或调强放射治疗(WHO分级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3例).治疗剂量50~66Gy/25~30次/5~6周.中位随访10个月(5~18个月).结果 28例患者WHOⅠ级1年无瘤生存率100%,Ⅱ级87.5%,Ⅲ级73%,Ⅳ级33%.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各57例,A组采用VMAT放疗,B组采用IMRT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靶区剂量、风险器官(OAR)受量、治疗效率(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缓解率、靶区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视神经、晶体、腮腺、下颌骨受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中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IMRT治疗鼻咽癌患者效果相当,但应用VMAT可减少病灶周围正常器官的受量,对提升治疗效率及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腰椎转移瘤放疗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正向调强放疗(fIMRT)和静态调强放疗(sIMRT)三种治疗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及治疗效率,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腰椎转移瘤放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选取29例腰椎转移瘤患者,处方剂量为40.5Gy/15f。采用雷泰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个病例重新设计3D-CRT、,fIMRT和sIMRT计划。对比分析3组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危及器官受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在3D-CRT、fIMRT、sIMRT计划中,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0.73±0.05,0.82±0.05,0.75±0.05(P=0.000,0.000,0.028);均匀度指数(HI)分别为0.181±0.048,0.101±0.015,0.099±0.020(P=0.000,0.587,0.000);机器跳数分别为(375.3±30.9)MU,(397.4±22.7)MU,(687.0±80.0)MU(P=0.000);单次治疗时间分别为(313.0±7.3)s,(391.8±23.3)s和(748.9±59.2)s(P=0.000)。靶区剂量D2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近期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ⅡB期~Ⅳ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其中IMRT组24例,三维放疗(3D-CRT)组23例。体外照射均进行CT扫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处方剂量45~50 Gy/25 f。192Ir腔内治疗30~40 Gy/5~6 f。结果:在危及器官(股骨头V30、V4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IMRT与3D-CRT无明显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方面亦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均达到完全缓解(CR)。结论:两种放疗技术在近期不良反应及疗效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调强放疗提高了靶区剂量,可以成为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3月收治的46例接受调强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患者,其中调强放疗组19例,三维适形放疗组27例。结果调强放疗组CR12例,PR6例.近期有效率为94.7%(18/19);三维适形放疗组CR16例,PR8例,近期有效率为88.9%(24/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l,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5%、78.9%、47.4%,三维适形放疗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8%、63.0%、35.7%,两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2%、73.7%、52.6%,三维适形放疗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70.4%、4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治疗是可行的,急性与晚期放射性损伤较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多发脑转移癌的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TOMO)、静态逆向凋强(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剂量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l、2、3及多个病灶的脑转移癌患者的CT/MRI图像各10例,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Precise plan、Pinancle及TOMO计划系统,给予全脑(PTVwb)40Gy/20F,同步给予局部转移灶(pGTVs)加量至60Gy/20F.根据RTOG02-25标准限制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剂量,三组计划完成后,分别对靶区的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不均匀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UI)、等剂量曲线覆盖程度、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分布和正常器官受量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三种计划都能达到处方剂量需要和危及器官受量限制.TOMO计划对脑转移病灶及全脑的计划靶区均匀性、适形度、靶区覆盖程度和对3个以上病灶患者的晶体保护优于3D-CRT和IMRT计划;对中耳、内耳、1-2个转移病灶患者的视神经、3个以上转移病灶患者的脑干保护优于3D-CRT计划.IMRT计划对全脑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适形度、靶区覆盖程度均和对中耳、1-2个转移病灶患者的视神经、3个以上转移病灶患者的脑干优于3D-CRT计划,且在3个以上转移灶患者更明显.3D-CRT计划针对转移灶的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且在3个以上转移灶患者更明显,对于眼球和1-2个转移灶患者晶体的保护优于IMRT和TOMO计划.结论 针对多发脑转移癌放疗,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优于静态调强放疗计划,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且对于3个以上转移灶患者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选择60例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 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 -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 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 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 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60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 T V)为临床检查、C T、M R I及P E T-C 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 m;临床靶区(C T 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结果 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剂量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IM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照射剂量,治疗有效率,肝脏、肾脏及胃肠道危及器官剂量。结果:观察组的照射剂量最小值、照射剂量最大值、照射剂量平均值、靶区最大剂量和处方剂量的百分比、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和适形度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危及器官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脏和胃肠道Dmean、D40%、D10%的危及器官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M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较三维适形放射好,对患者其他器官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9.
体部X线三维适形放疗的固定和摆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自力 《华夏医学》2002,15(1):94-94
肿瘤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 ,不论是根治还是姑息放疗 ,在于给肿瘤区域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 ,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量最少 ,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 [1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能够使高剂量分布的形状与靶区 (病变 )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一致 ,同时避免了对周围重要器官的照射 ,它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 [2 ] 。我院自2 0 0 0年 2月开展 X线三维适形放疗以来 ,收治 70例 ,现将体部肿瘤 X线三维适形放疗的体位固定、治疗摆位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真空袋由一个真空阀门和一个装入塑…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适形放疗中精确摆位的质量监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适形放疗中摆位的质量监控,确保治疗的准确性。方法:观察组22例220个野次采用治疗中途观察和校准摆位的方法,对照组18例180个野次采用常规摆位方法。实施中途和放疗结束时观察两组野中心在x、y和z轴方向移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放疗中途观察正确野次97,移位野次123,放疗结束观察正确野次121,移位野次99;对照组放疗中途观察正确野次83,移位野次97,放疗结束观察正确野次70,移位野次110。两组间中途移位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完成放疗时野中心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摆位存在野中心移位偏差,实施质量监控可提高摆位精度,提高责任心有助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