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戴琰琰  王勇  姜波 《安徽医学》2022,43(3):253-256
目的 评估环曲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 50例(100只眼)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根据佩戴角膜塑形镜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佩戴环曲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对照组(佩戴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每组25例(50只眼)。记录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周、1、6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偏心量以及眼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戴镜前与戴镜后视力矫正和眼轴控制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矫正角膜散光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偏心量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曲面设计和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均能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且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治疗区角膜散光及偏心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佩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正相对调节力水平和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相对调节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可提高裸眼视力、正相对调节力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水平,效果优于框架眼镜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吴智敏  李旭东  陈易生  夏青 《浙江医学》2020,42(18):1994-1996
目的探讨环曲面(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吉县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的患儿56例110眼,按照患儿及其监护人自愿原则将其分成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的塑形镜组30例59眼和普通框架眼镜矫正的框架眼镜组26例51眼。随访观察所有患儿18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18个月随访。塑形镜组患儿戴镜后1d、1周、1、3、6、12、18个月(不停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框架眼镜组患儿戴镜后6、12、18个月(不停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戴镜后6、12、18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眼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戴镜后18个月屈光度分别增加(-0.54±0.29)、(-1.55±0.27)D,两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角膜重度散光,可以长期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优化视觉质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OK镜)与框架镜矫正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154只眼)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76只眼)和观察组(43例,78只眼)。对照组佩戴框架镜矫正,观察组佩戴OK镜矫正,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佩戴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曲率、裸眼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大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小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对照组角膜曲率高于佩戴前,观察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眼屈光度和眼轴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86例(170眼),告知家长方法细则并取得知情同意后采取自愿原则分为3组:框架眼镜组47例(94眼)、角膜塑形镜组23例(44眼)、阿托品眼用凝胶组16例(32眼)。观察1年后各组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品组、角膜塑型镜组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01);在治疗前后屈光度的差值方面,阿托品组、角膜塑型镜组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01)。阿托品组治疗前后眼轴长度的差值低于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型镜组(P<0.01)。结论 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眼屈光度进展;在1年观察期内,前者在近视眼轴发展的控制上效果更佳,而两者远期疗效的差异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于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文中评估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4岁在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诊数据完整者35例(68眼),近视度-1.00~-5.55D,平均-(3.75±0.84)D,佩戴前与佩戴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眼轴的测定与比较,同时比较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以及裂隙灯下角结膜的改变,并与同时期佩戴框架眼镜的同年龄段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3年期间近视度降低度平均为-2.65~-2.80D,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0.21~0.30 mm。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6个月、1年、2年角膜内皮细胞变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3年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年,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同年龄段、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的佩戴框架眼镜每年的眼轴增长明显大于角膜塑形术的眼轴增长。戴镜3年角膜厚度相对于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有效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近视度,同时有效控制眼轴的增长,但长期佩戴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轻度影响。故须严密观察和随访,以维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5例(180只眼),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5±1.2)岁,双眼近视球镜范围为0--6.00DS,散光均为顺规散光,范围为0--1.50DC。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6个月、1.5年、3年回访,观察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A组的角膜曲率。结果A组病例戴镜后不同时期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6个月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5年、3年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1.5年者停戴3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0DS,B组病例戴镜满1.5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0.86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的角膜曲率在戴镜前,6个月、1.5年、3年,每一个时间与前一时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回访时,两组患者均无不适。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近视矫正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65-91
目的对比分析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近远期疗效及角膜并发症情况,为临床近视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7~12月在我院行近视治疗的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焦框架眼镜矫正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每组50例100眼。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参数并配制镜片,指导患者及家长具体佩戴方法,每晚佩戴8~10 h;对照组患者据常规验光并配制相应的单焦镜片至于镜架后白天佩戴。两组患者均于佩戴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回院随访,了解患者佩戴过程中的情况,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比较两组患者佩戴36个月过程中角膜并发症发生情况、3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脱镜1个月,再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并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佩戴36个月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较入组前明显提升(P0.05),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屈光度、角膜曲率均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轴长度均较入组前增加(P0.05),但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年期间角膜并发症共发生56例56眼次,其它并发症21例21眼次,经暂停佩戴或药物对症处理或指导正确佩戴等措施后,1例因角膜并发症退出研究,对照组仅4眼次发生角膜并发症,其它并发症6眼次。观察组角膜并发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眼轴长度进展,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屈光度,而单焦眼镜对青少年的近视没有明确的控制作用,虽戴角膜塑形镜在角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单焦眼镜高,但在佩戴期间规范验配、严格复查、指导和随访,及时采取措施和改善并发症的前提下,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郭元晖 《西部医学》2007,19(4):653-653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O rtho-K)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方法31例(62眼)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同时将20例配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作为对照,4年内每半年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屈率、眼轴长度。结果3年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OK”镜组为(0.25±0.25)D;框架眼镜组为(1.50±0.25)D。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19.69,P=0.000)。4年后大部分配戴“OK”镜组未继续配戴改为框架眼镜,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0.25±0.25)D。结论“OK”镜在一定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阻止眼轴增长,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OK”镜未继续配戴在一段时间近视屈光度又恢复至从前并有发展,故“OK”镜仅能控制近视的增长,不能作为彻底治疗近视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2例(136眼),年龄8~16岁,比较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眼压、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平均屈光度下降(P<0.05);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降低(P<0.05);眼轴长度较佩戴前变化不大(P>0.05).戴镜后前房深度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戴镜1周后角膜曲率较戴镜前下降(P<0.05),其后角膜曲率趋于稳定;角膜厚度较佩戴前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减小(P<0.05),其后3、6个月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明显,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CL)后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梦戴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近视度数<-6.00 D的50例患者(100眼)进行矫治.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24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科A/B超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6、12、24个月后裸眼视力较戴镜前均稳定提高;角膜曲率平均K值均减小(P均<0.01).左右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6、12、24个月后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眼轴长度略增加,但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能够有效提高近视青少年的裸眼视力,有效、安全地减缓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年龄8~12岁,近视度数一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巾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同,说明对角膜代鲥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共76例,排除屈光参差、眼底疾患等因素后,根据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意愿,34例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42例患者佩戴单焦点框架眼镜。所有患者矫正残余屈光不正,用分光检影装置测定初次及戴镜1年后双眼的调节反应,并计算相应的调节滞后量。结果共74例完成该研究,初次测定两组调节反应、调节滞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初次无显著差异(P〉0.05),佩戴框架眼镜1年后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初次测定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佩戴角膜塑形镜组调节反应大于框架眼镜组,调节滞后小于框架眼镜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眼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调节反应明显大于佩戴框架眼镜者,调节滞后明显小于佩戴框架眼镜者,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角膜塑形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影响。方法随访满1年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6例(112眼),年龄9~15岁,男性22例,女性34例,近视度数均〈-6.00D。患者夜戴Boston XO角膜塑形镜,采用博士伦公司的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采用蔡司公司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结果与戴镜前相比,戴镜3~12个月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曲率均明显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厚度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2);戴镜12个月后,眼轴长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 7)。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软性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共75例儿童纳入分析。离焦软镜组:日戴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30例(60眼),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9.9±1.00)岁,等效球镜度数(?2.78±0.70)D。角膜塑形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45例(90眼),女性30例,男性15例,年龄(9.67±1.11)岁,等效球镜度数(?2.67±0.71)D。两组患儿均已配戴12个月及以上框架眼镜后验配接触镜。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及角膜结膜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近视儿童戴框架眼镜期间眼轴增加较快,OrthoK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4±0.09) mm,DISC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7±0.07) mm;换为接触镜后戴接触镜12个月后,OrthoK 组眼轴增量(0.18±0.04) mm;DISC组眼轴增量(0.19±0.05) mm,两组儿童更换近视防控方案后眼轴增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接触镜的眼轴长度增量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两种接触镜12个月期间,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1.20%,离焦软镜组为20.00%,其中离焦软镜组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染色1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66.70%,离焦软镜组为56.70%;角膜染色2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7.80%,离焦软镜组为16.70%,其中两种程度的角膜染色角膜塑形镜组比例均略高于离焦软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镜乳头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2.20%,离焦软镜组为10.00%,离焦软镜发生率略高于角膜塑形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均可有效控制近视儿童眼轴长度的进展,其控制效果均优于框架眼镜,两种接触镜对眼轴控制效果接近。两种接触镜的角结膜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生物学参数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将35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D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周后比较双眼屈光度,眼轴变化;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18±0.14D,左眼为1.37±0.13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诱导前后眼轴差值为0.62±0.04mm,左眼为0.19±0.02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3周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的轻度水肿,部分脱落;线粒体肿胀变形;内外核层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少量空泡样改变,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 视网膜节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10D的RGP可以成功诱导豚鼠近视眼发生,在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中青少年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对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 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符合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标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117眼,并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58眼,近视 ≤ -3.00 D)和B组(59眼,-3.00 D<近视 ≤ -6.00 D)。所有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的1 d,1周,1、3、6个月;1、1.5、2年定期对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等各项进行复查。 结果 2组患者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 d的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戴镜后1周基本趋于稳定,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变平,角膜厚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薄现象,戴镜1、3、6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A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虽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出现,但角膜的各形态变化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等各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时间内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阻止近视的发展,且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较低度近视患者更加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87-90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在儿童近视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就诊的140 例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 例。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干预,试验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和低浓度阿托品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LLT、OSI、BUT 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两组角膜内皮计数、IOP。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眼轴长度变化差值为(0.12±0.02)mm、屈光度变化差值为(0.04±0.0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12)mm、(1.06±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LT 为(62.11±4.72)mm、BUT 为(6.15±2.05)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6.84±5.35)mm、(5.31±1.25)s,OSI 为(1.27±0.33)低于对照组的(1.9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8.6% v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计数、IO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