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永兴  刘玉祥  张凝远 《重庆医学》2015,(15):2120-2121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在4.5 h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 ),其中先将10%在10 min内进行静脉注射,其余90%在1 h内进行静脉滴注。选择同时期收治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首剂300 mg ,以后每天100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和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且治疗后治疗组6、24 h和7 d NIHSS评分为(14.1±3.5)、(12.3±4.3)分和(8.2±5.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以及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措施.虽然各大指南推荐的阿替普酶应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察性研究认为,低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溶栓治疗可取得与标准剂量同样的疗效,并可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不过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本文围绕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现有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阳县人民医院116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66%(52/58)]高于对照组[74.14%(43/58)](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62%(5/58)]与对照组[5.17%(3/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的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及14 d,NIHSS评分分别为(10.96±4.15)分、(6.15±2.58)分,较治疗前的(15.36±4.18)分依次下降,Barthel指数分别为(61.54±20.84)、(88.52±31.67),较治疗前的(48.17±19.62)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0.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糖尿病比例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疗效与溶栓时间、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占峰 《华夏医学》2021,34(1):163-16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脑部供血动脉血栓或粥样硬化引起,造成血管通道受阻,致使大脑局部急性供血不足,继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2].AIS患者多伴有头痛、恶心、语言障碍,甚至神志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挽救AIS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5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45例采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2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72 h、7 d时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h与各组治疗前比较MDA、SOD、AOP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前后CVR、BHI及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药方式方面替奈普酶更为简单、方便、易行,因此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溶栓药物种类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救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检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县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为(4.32±1.64)分,低于对照组的(7.58±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MoCA)评分为(26.49±8.27)分,高于对照组的(20.08±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血通络汤口服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本科室的13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络汤口服。连续治疗30d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4%(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阻抗、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临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活血通络汤口服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增加脑血流灌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SWS)的临床特征及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SWS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11例SWS患者都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中7例有高血压病、4例有糖尿病、2例有高脂血症、1例有痛风。症状发作分型:7例为单纯运动型,4例为运动感觉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最终10例患者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病灶部位在内囊后肢、壳核、苍白球、放射冠、脑桥;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未见大血管狭窄。治疗3个月后9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1分、1例为2分、1例为3分。结论 穿支病变是SWS发病的主要机制;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阻止SWS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将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的患者归为集束化组,未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血压、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在院死亡率,以及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集束化管理、NIHSS评分、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血压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86例患者中集束化组161例、对照组125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和溶栓前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集束化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4/161) vs 8.00%(10/125),χ2=4.598,P=0.032];在院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6/161)vs 3.20%(4/125),χ2=0.058,P=0.810];90 d预后良好率(mRS评分为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1%(100/161)vs 49.60%(62/125),χ2=4.485,P=0.034]。集束化组患者收缩压连续变异和舒张压连续变异均小于对照组[(13.37±4.92)mmHg(1 mmHg=0.133 kPa)vs(18.42±3.87)mmHg,t=2.437,P=0.025;(11.23±4.02)mmHg vs(15.48±5.16)mmHg,t=1.8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集束化管理[比值比(OR)=0.798,P=0.002]、舒张压连续变异≤15 mmHg(OR=0.816,P=0.018)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应用血压集束化管理有助于改善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等缺点。为此,近年来在AIS的治疗上,借助影像学方法延长溶栓时间窗、采用低剂量rt-PA或新一代溶栓药物、溶栓联合抗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开展。本文结合近年来静脉溶栓相关研究提供的证据,探讨扩大治疗时间窗、低剂量rt-PA溶栓、新一代溶栓药物等几个热点话题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CT灌注指导下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各灌注参数值。对存在缺血半暗带患者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并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3周和3个月进行NIHSS评分,以评估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入组患者经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NIHSS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为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动脉内溶栓治疗以及疗效和愈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患者90 d时电话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76例(69.09%),预后不佳34例(30.91%)。预后不佳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HR、NLR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4.125(95%CI:1.409,12.068)]、NIHSS评分[■=4.860(95%CI:1.662,14.218)]、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登记的发病4.5 h内接受单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不明原因END定义为发病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且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确切机制。比较不明原因END与无END 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临床数据,同时分析不明原因END AIS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纳入患者258例,其中无END患者243例(94.2%),不明原因END患者15例(5.8%)。相比无END患者,不明原因END患者中糖尿病比例高,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48;Z=2.055,P=0.040)。15例不明原因END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较低[5(4,9)分],急性脑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以小动脉闭塞最多(11例,73.3%),梗死部位以内囊后肢(6例,40.0%)和脑桥腹内侧(6例,40.0%)最多。结论 糖尿病、DNT延长可能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不明原因END的危险因素。不明原因END常见于小动脉闭塞AIS,NIHSS评分较低,梗死部位主要为内囊后肢和脑桥腹内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治疗后7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患者治疗后7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未发生组与发生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S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与年龄、高血压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患有高血压是AIS患者发生短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